中国花鲈:大鱼爱“穿花衣”
身长可达半米
中国花鲈体两侧的背缘常有黑色斑点,斑点形似梅花斑点,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故得俗名花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中国花鲈:“此鱼白质黑章,故名。”这个斑点会随着它们的年龄增长逐渐淡化模糊。它们还有一个更常听的俗名——鲈鱼。
中国花鲈个体较大,全长可达半米,重量可达20千克。它们身体背侧呈青灰色,两侧及背部是银白色,两侧各有一条几乎与背部边缘平行的测线,测线一直从头部延伸至尾鳍。
在海边繁衍后代
中国花鲈的产卵期是9月中旬至11月,产卵地点位于河口相邻海区的近岸。孵出的幼鱼在海区越冬,翌年春天幼鱼成群进入河口、内湾及近岸;成年后,它们生活在近岸浅海区域,性情凶猛,在咸淡水、淡水均可生活。它们分布于中国沿海和各大河口,比较常见于江苏沿海地区,也会进入长江口附近区域。
早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再长大些后以小虾、小鱼等为食,成年后食谱结构主要是鱼,其次是虾。
秋风且食鲈鱼美
常见于江南水乡的中国花鲈倍受古代文人墨客关注。“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秋风且食鲈鱼美,洛下诸生未可招”“秋风一箸鲈鱼绘,张翰摇头唤不回”……
西晋文学家张翰,出生于吴郡吴县,今位于江苏苏州吴淞江畔,因不愿被卷入政权内乱,以想念家乡鲜美的茭白、莼菜和鲈鱼为由,辞官归故乡,并著《思吴江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莼(chún)鲈之思”的典故,以谓思乡之情。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中以寥寥数语“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表现渔夫捕捞中国花鲈时的艰辛。
温馨提示,中国花鲈肉质较好,但禁止违规捕捞食用野生中国花鲈,人工养殖技术已较成熟,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用。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