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鱼苗种人工繁育试验

发表时间:2024/11/22 20:15:30  来源:河北渔业 2023年11期  作者:高晓田 赵春龙 于琪 王旭旭  浏览次数:17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亚科(Danioninae),马口鱼属(Opsariichthys),在中国各江河均有分布,属于小型凶猛鱼类[1]。近年来,湖泊、水库、河流受人为因素的干扰,鱼类种类,特别是肉食性鱼类明显减少。因马口鱼的肉质好,易捕捞,在河北省大部分水域的资源已经十分稀少。此外,马口鱼繁殖力强,生长快,肉味鲜美[2],产量较高,为丘陵、山区普遍食用杂鱼和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也很可观,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养殖品种[3]。为了增养殖的需要,项目组于2023年5—7月在承德市兴隆县开展了马口鱼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试验,并在河北省首次取得了马口鱼苗种繁育的成功。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试验于2023年5月底至7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鱼水情生态庄园进行,马口鱼野生亲本采自兴隆县境内滦河水系,采用刺网、地笼、垂钓等方法共获得成熟亲本60余组。体质量50~150 g/尾。

1.2方法

1.2.1雌雄鉴别与分组将捕获的野生马口鱼放到运鱼箱内,充气运输至试验基地后,筛选性成熟的雌雄亲本,性成熟的马口鱼有明显的第二性征,雄鱼规格明显大于雌鱼;雌鱼腹部柔软膨大,有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微红,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鱼体表有鲜艳的婚姻色,背部黄绿色、侧部淡绿色,腹部粉白色,鳃盖和各鳍呈淡红色,臀鳍第1至第4根分枝鳍条明显延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吻部、上下颌、下眼眶、鳃盖、身体的侧后部及尾柄上布满追星[4]。将筛选出的雌雄亲本按1∶2或1∶3的比例配对,未成熟的放养到水泥池内进行驯化,作为第二年繁殖的后备亲本。

1.2.2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的方法进行人工授精。捞出雌鱼用干毛巾将体表擦干,轻压腹部两侧将卵粒挤到盛卵盆中;轻压雄鱼腹部两侧,将精液滴落到卵粒中,并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雄鱼体后部残存的精液,轻摇盛卵盆使精卵充分混合,静置3~5 min,清水清洗卵粒1~2次,倒入孵化筐中孵化。

1.2.3人工孵化孵化缸为圆形玻璃钢槽,直径2 m,深0.5 m,水位0.4 m。孵化筐长0.4 m、宽0.3 m、高0.1 m,内衬40目筛绢防止卵粒漏出,每筐卵粒约1万~3万粒。孵化筐悬吊于孵化水槽中,卵在水面下0.15 m左右。山泉水在室外水泥池经充分曝气沉淀后作为孵化用水,微流水充气孵化,孵化水温18~23 ℃。每天泼洒福尔马林(甲醛36%~40%)1~2次,浓度20~30 mg/L,防止受精卵发生水霉病。每天人工清除死卵。

1.2.4生物饵料培养两个长10 m、宽4 m、深1 m的室外水泥池,作为饵料培育池。每个水泥池投放3个装满发酵羊粪的编织袋,尿素0.24 kg,磷酸二氢铵0.14 kg。一周后,显微镜镜检,4倍物镜下每个视野轮虫密度达10个以上。

1.2.5苗种培育

1.2.5.1仔鱼培育在直径2 m、深0.5 m的玻璃钢槽内培育,水深0.3 m,培育密度1万~3万尾/m3,培育水温18~23 ℃,流水充气培育。每日投喂4次,从饵料塘抽取活轮虫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12%以上。每日清污一次。15 d后,投喂海水鱼苗种专用微粒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10%,2~3 d转口驯化完成。

1.2.5.2稚鱼培育配合饲料转口驯化完成后,将马口鱼苗种移到室外的一口水泥池中进行培育。水泥池长10 m、宽4 m、水深0.8 m。泉水为水源微流水培育。饲料为草鱼成鱼配合饲料破碎后与海水鱼苗种专用饲料(粒径0.1~0.3 mm)1∶1混合物,每日早、中、晚分三次投喂,日投喂量约为苗种体重8%~10%,具体投喂量以不集中大量抢食为准。

2结果

2.1人工孵化

马口鱼人工授精共获得受精卵约20万粒,受精率达95%以上,孵化率31.6%,孵化时间4~5 d,共孵化获得初孵仔鱼6万尾左右。

2.2苗种培育

经过近一个月苗种培育,获得体长达到1.5 cm的苗种4万余尾,成活率约70%。

3讨论

3.1马口鱼人工繁殖

野生亲本死亡率较高,尤其是采用刺网、垂钓方法采捕的亲本,3 d内即大批死亡,未成熟的亲本来不及繁殖就损失了。分析认为主要与马口鱼抗逆性差、不耐运输有关,也与捕捞过程中受伤有关。在这几种捕捞方式中,地笼采捕还是效果最好的,亲本受伤较轻,未成熟的可直接放养在水泥池中驯化,翌年作为亲本再用。项目组未对野生亲本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催产。试验发现反复抓捕、打针,亲本死亡率更高,甚至达100%,而且野生亲本应激强烈,打催产针不仅不能促进亲本成熟,而且第二性征退化更明显,如雄鱼婚姻色消失。

3.2马口鱼人工孵化

马口鱼卵孵化率多数在70%左右[5-6],本试验孵化率偏低,仅30%左右,分析认为主要与两因素有关:一是孵化水温昼夜变化范围较大,影响马口鱼胚胎发育,即使破膜期也大量死亡;二是孵化方法不适宜,与马口鱼原生态产卵条件相比缺乏水流扰动,所以采用孵化桶孵化应该效果更好。

3.3马口鱼苗种培育

马口鱼苗种20日龄左右,出现了死亡现象,患病苗种在水中旋转,或腹部向上倒游。检查病鱼体表与鳃丝,少数个体体表发现了鱼鲺,解剖病鱼肝脏内有大量油滴。分析认为寄生鱼鲺不是马口鱼苗种患病的主因,主要原因是饲料的蛋白、脂肪含量太高,引起苗种肝脏负担太大而死亡。海水鱼苗种饲料的蛋白含量达60%,而马口鱼苗种适宜蛋白含量不超过50%[7],故采取了草鱼成鱼饲料与海水鱼苗种饲料混合的方法。以降低饲料蛋白的含量,投喂三日后苗种死亡率明显降低,一周后不再死亡,效果显著。

參考文献:

[1] 解玉浩,李文宽,解涵.东北地区淡水鱼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3-34.

[2] 练青平,张任驰,宓国强,等.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5):409-413.

[3] 骆小年,段友健,张晓静,等.北方马口鱼全人工繁殖、胚胎与仔鱼发育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7(4):550-557.

[4] 唐英.南方马口鱼形态、组织和营养特性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5] 姜景田.马口鱼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10(1):27-28+23.

[6] 张君,开刚.马口鱼的人工繁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7(5):52-53.

[7] 郑善坚,于瑾,翁旭东.马口鱼人工养殖关键技术探讨[J].科学养鱼,2021(12):45-46.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