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分筛、转塘潜伏的危险:容易诱发加州鲈苗种烂嘴烂尾病
分筛是加州鲈育苗后期的核心环节。适时的分筛可以减少残食,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苗种规格的均匀度,对于成鱼期的成功养殖至关重要。然而,分筛也潜伏着风险,处理不当容易造成重大损耗。
分筛的最大风险在于引发烂嘴烂尾病。
很多地区4-5月份雨水充沛,气候湿热,大量降雨引起池塘pH偏低,更利于黄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而多数苗塘不敢轻易消毒或盲目减轻用药量,也助长了池塘有害菌的大量繁殖。
另一方面,多数养殖户会选择在8-10朝时进行分筛,此时鱼苗的生理机能仍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偏低,在受强刺激时容易脱黏,且在分筛时鱼苗体表容易被擦伤,这都给黄杆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带来机会。
再者,由于场地问题,大多数养殖户会用围网将苗塘圈成2个或2个以上小区域,对不同规格的鱼苗分开投喂,而这也往往造成鱼苗的密度过大,鱼苗之间极易相互擦伤或碰撞围网致伤而感染细菌。最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指环虫等寄生虫开始增多,寄生虫的感染使鱼体不适,加剧其冲撞围网行为,继而感染细菌形成烂嘴病等。
由于近期暴雨频繁,指环虫检出率攀升,尤其是在烂嘴、烂鳃的加州鲈朝苗中极为常见。由于该虫虫体较大,活泼好动,寄生于鳃丝会加剧鱼苗的撞网、擦边等行为,引起嘴部与体侧脱黏继而感染柱状黄杆菌导致烂嘴烂身病。在检测时应特别留意,若指环虫感染量较大,应先杀虫再处理烂嘴烂尾病。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该虫少量寄生时不至于导致鱼苗的死亡,但会刺激鱼体,加剧鱼苗冲撞围网或擦身等行为,诱发烂嘴烂尾病。
烂嘴烂尾病本身就是一种多发于8朝-12朝鱼的细菌性感染病,柱状黄杆菌是加州鲈苗烂嘴烂尾病的最主要病原,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是重要诱因。一般规格越小,发病死亡率越高。分筛、过塘后发病,病情急,死亡率高。进入夏季高温期,降雨会比较频繁,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天气转晴后,拉网过塘后也会增加烂嘴烂尾病的爆发率。
发病典型症状
嘴部或尾部发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处变白、腐烂、皮肤表层出现溃疡,并粘附较多絮状物(“长毛”),病鱼失去摄食和游泳能力,最终衰竭而死。该病在分筛、过塘后容易暴发,且病情急、死亡率高,往年不少养户因此损失重大。
为什么分筛过塘后容易出现烂嘴烂尾呢?
多数养殖户会选择在8-10朝时进行分筛,此时鱼苗比较较小,各器官发育不是很成熟,免疫力偏低,在受强刺激时容易脱黏,且在分筛时鱼苗体表容易被擦伤,这都给黄杆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带来机会。
烂嘴烂尾的鱼苗指环虫检出率极为常见。由于该虫虫体较大,活泼好动,寄生于鳃丝会加剧鱼苗的撞网、擦边等行为,引起嘴部与体侧脱黏继而感染柱状黄杆菌导致烂嘴烂身病。在检测时应特别留意,若指环虫感染量较大,应先驱虫再处理烂嘴烂尾病。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该虫少量寄生时不至于导致鱼苗的死亡,但会刺激鱼体,加剧鱼苗冲撞围网或擦身等行为,诱发烂嘴烂尾病。因此,做好防控指环虫的感染也是减少加州鲈烂嘴烂尾的重要条件。
加州鲈烂嘴烂尾病的防控思路
1、从病原入手
柱状黄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强降雨后及时消毒,使用复合碘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减少水体病菌,维持水体稳定性。
2、从鱼体本身入手
加州鲈朝苗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抗应激能力低,对病菌的抵抗力弱。因此,过筛前后使用杀菌药一次,让鱼体健康无病,以此提高抗菌抗病毒能力、增强免疫力。
3、防止寄生虫感染
为了避免寄生虫感染引起烂嘴烂尾病,特别是车轮虫
(来源:“加州鲈鱼前沿”微信公众号)
(综合修改:西南渔业网)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