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重构”

发表时间:2022/07/08 20:48:36  来源:农业产经评论  浏览次数:917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重构”的来源于两种力量驱动:生产端交易对象的“转变”消费端社区商业的"进化"

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重构”

生产端:交易对象的转变

生产端交易对象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传统以小农户生产经营为主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投入品、农产品流通均显示出多层级、长链条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交易成本”: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零碎化的特征,为衔接零散的小农户形成多层级、长链条的流通体系无疑是当前条件下效率最高的。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国农业劳动人口持续流出,加上农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得到提升。

规模化的路径主要有2种:经营规模化服务规模化。经营规模化主要指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的土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化主要指土地经营权不流转,农户将生产中某些环节托转给服务主体形成的土地规模经营。据农业农村部统计1,2017年全国经营权流转的土地面积为5.12亿亩,到2018年发展为5.39亿亩,增速为5.3%。而同期全国农业托管面积达到13.84亿亩次,按照综合托管系数计算的托管面积达到3.64亿亩,2018年比2017年增加了50%。笔者认为这2种路径互相补充,加快了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进程,而生产规模化水平的提升直接带来是传统以小农户生产经营为主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交易对象发生转变又势必形成新的流通变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增长佐证了这一转变: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超过380万个;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4.7万家,辐射带动近一半农户,组建联合社1.4万家。

流通变革现阶段在投入品流通上较为明显,传统的投入品农药、化肥、种子等销售采用经销商模式,随着生产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扩大与整体数量的减少,经营主体倾向通过批量采购降低成本,传统经销体系的层级在消减;另一方面产品竞争加大,投入品企业开始从传统的产品供应逐渐向服务延伸。在此趋势下,投入品企业开始重新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变化,例如种子上市公司登海种业在2020年年报中写道: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种业新型客户群体明显呈上升趋势,公司改进和完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以适应销售模式的变化。

消费端:社区商业的“进化”

社区商业的“进化”主要体现在社区生活圈的兴起。

从定义2来看,社区商业(Community Business)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委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社区商业既然是一种属地性商业自然离不开社区。从社区的规划来看,李雪等3指出:公建配套标准一直是编制规划的主要参照标准...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大多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及2016修订条文)中的国家标准条文来制定, 以人口规模等级为基础,主要由“分级设定”、“千人指标”和“服务半径”三个决定要素引导决策。“分级设定”用以明确功能等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大类小项,按设施功能定位来明确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人口规模所需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类目;“千人指标”用以明确建设规模,是指根据每一千名居民使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面积指标,确定不同规模和配建水平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服务半径”用以明确空间落位,以确保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实现全覆盖。

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重构”

在2018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提到:

按照居民在合理的步行距离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可将居住区按照步行距离分为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居住街坊四级。

2018版用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及居住街坊取代了之前沿用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概念,社区生活圈成为新的规划目标。

2020年初,新冠疫情隔离需要,大部分地区以居住小区为单位实行封闭措施,居住社区周边的社区商业保障民生基本供应重要性凸显。一系列社区生活圈相关的政策、规划、标准等相继发布,主要包括:《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自然资源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定义为“伴随社区商业发展而产生,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从官方文件定义和规划来看,《指南》对社区生活圈建设中的业态分布、品牌连锁化、菜市场标准化改造等提出了细致要求,这可看成之前”野蛮生长“的社区商业业态的一种”进化“。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指南》将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前置仓等归为基本保障类业态分类中,并强调了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

加快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菜市场是便民生活圈商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关键着力点,各地要参照商务部印发的《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商办建函〔2011〕866号),结合不同社区实际,分类制定高起点改造的地方标准,加快推进社区菜市场、生鲜店(菜店)标准化、智慧化建设,丰富商品品类、保障食品安全、维持价格稳定、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购物环境,鼓励开展配送上门等增值服务、便民服务,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这从各地的菜市场规划文件也可见一斑。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菜市场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的规划建设要求写道:菜市场一般按照每个社区步行15分钟可到达一个菜市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对于老旧居住区缺少菜市场,且选址建设有困难的,可以建设生鲜超市、菜店、商超生鲜区、蔬菜社区直通车等作为补充替代。该规划中的菜市场建设标准为按照每2.5万人设置1处菜市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的设置标准

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政策规划中,社区商业已经“进化”成“社区商圈”,且与区域商圈核心商圈一起构成城市商圈,可见社区商圈在政策、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市场上,商业业态向社区靠近的趋势愈发明显: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0)》中总结道:以实体门店经营为主的超市企业,线下以社区超市为发展重点,小型门店成为主流,1000m2以下的门店占新开门店计划的66%...

《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中总结道:商业便利店企业布局在地理纬度整体进一步扩张,而从消费场景看,门店类型向以近场型业态为切入的社区型门店拓展,便利店离消费者更近了...

罗兰贝格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社区商业支出占总商业支出约30%,而目前在欧美国家,社区商业占据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以上,中国社区经济增长空间很大。社区商业受到多种力量的驱动:消费时代来临、城镇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单身经济、高密度小区…..社区商圈成为绝佳的零售升级场景,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其零售业态亦将在社区生活圈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看到,生产端的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经营主体的转变以及消费端的社区“集中”,可以预见农产品流通链条将缩短,未来流通链路可能为:“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大型分销商/企业/批发市场—社区零售业态”。在农产品流通“重构”下,一方面传统的经纪人、运销商将遭受冲击,大型运销商或将崛起,另一方面数字农业平台等新商业模式也将走上舞台。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