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为什么救不了中国农民与农业?

发表时间:2022/10/06 20:08:16  来源:科学儒家主义  作者:萝纸臆  浏览次数:1121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当下的中国,农民问题与农业问题,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才能致富的问题。

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先进农业技术如何能推广应用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这两个问题,任何一个都无法通过合作社解决。

▶从实践结果看:

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2006年10月31日颁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

至今,已经十多个年头了。

然而,不管是农民问题,还是农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所以,实践证明,合作社模式解决不了中国的农民与农业问题。

▶从理论逻辑看:

为什么,合作社模式解决不了中国的农民与农业问题?

因为,合作社模式在中国,至少面临着以下四个难题:

1、“效益”难题。

中国的国情和国外合作经济发达的国家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农民只有几亩地,农民即使参加了合作社,他那几亩地所能多产生的效益也是极其有限的,还不如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省心呢。

因而,农民在主观上,对于搞合作社也就没有多么高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种普通粮食作物的农民而言。

2、“费用”难题。

合作社的注册成立不仅要花时间与精力,也是要花一定费用的。

然而,合作社却并不是一成立就能立刻见效益的。

况且,谁也不能保证合作社就一定能产生效益,就一定比他们自己干要干得更好。

在既没有见到现实的效益,又没人敢保证一定就有效益的前提下,就空口白牙地向农民收取费用组织成立合作社,至少在中国的农村是行不通的。

另外,按照中国目前的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计算,一个普通农民能组织起一两千亩地规模的合作社就非常不容易了。

可是,合作社能让这点耕地面积多产生出多少效益呢?

又能拿出多少钱来给组织者开工资呢?

谁牵头组织成立并经营合作社都不能白干,雷锋式的人物只能是个案和道德榜样,并不具备普遍的可操作性。

3、“能力”难题。

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而不是外因。

这一点,在我们多年的扶贫实践中已经充分证明了。

合作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个企业。

别说是对农民而言,就是对博士毕业的人而言,企业也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干好的。

目前,我国农村的整体现实是,好歹有点能力的能人,大都是不种地的。

你让一些不得不选择种地的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搞企业化的规模经营,还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连理想主义都算不上,完全就是空想主义。

4、“运营”难题。

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有19亿亩多。

搞个几千亩地的合作社,不管是从绝对的角度,还是从相对的角度,根本就产生不了多大的规模效应。

但即使这样,也涉及到至少几百户的农民了。

面对几百户的农民,要是按照我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规定去管理,怎么运营?成本有多高?

而按照合作社模式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合作社要是能达到他们那样的相对规模——合作社的生产规模与全国市场的总规模相比。

我们该需要把多少农民组织起来才能达到呢?

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该怎么去管理运营呢?

▶合作社的未来出路:

在笔者看来,合作社在未来的作用,在组织,而不在运营。

因为,如果让合作社去搞经营,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但是,如果将来有巨无霸型的农业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生产进行整合,则合作社可以发挥将农民组织起来的作用——以合作社的形式与企业进行业务对接,而非企业与千家万户的农民直接打交道。

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通过村委会进行组织,而是要通过合作社组织呢?

因为,合作社比村委会更具有服务性,更灵活,也更有自愿性。

比如,一个村,可以根据农民自己的意愿建几个合作社。

比如,一个农民,也可以跨村去参加其他村的合作社。

总之,行政系统,还是不要参与经营为好!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