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鱼类病毒性病:病毒自身不能生长分裂,离开宿主细胞后不能复制
水产动物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我们必须分清病原体,了解水产动物病原体的基本特性、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只有分清病源才能对症下药,在鱼病发生时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病毒性鱼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鱼病,到目前为止,病毒性鱼病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治疗,与其它微生物相比,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一般都采用免疫法进行预防。
一、病毒及病毒成因
病毒是一类比细菌还要微小且无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通常只含有单分子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外覆以蛋白壳,有些病毒在核蛋白壳外面还有一层脂蛋白膜,叫囊膜,因此可看作是“包基因”,故又称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病毒与细菌不同,病毒不能自营新陈代谢,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和复制新的病毒。病毒自身不能进行生长和分裂,仅能在一定的宿主细胞中自我复制出大量的子代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后病毒不能复制,并很快失去活性。
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是病毒在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其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其单位是纳米,绝大多数病毒都在100纳米左右,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放大数万倍才能看清。
二、病毒的影响因素
在我们的养殖过程中,其理化因素对病毒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病毒离开宿主细胞的存活时间很有限,很多因素都可影响其感染性,我们把握这些因素有利于鱼病的防治。
1.物理因素:病毒受理化因素的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灭活的病毒仍能保留其他特性,如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及细胞融合等。
(1)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的温度,特别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态氮温度(-196℃)下,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大多数病毒于50-60℃、30分钟即被灭活。热对病毒的灭活作用,主要是使病毒衣壳蛋白变性和包膜病毒的糖蛋白发生变化,因而阻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热也能破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使其不能脱壳。
(2)PH值:大多数病毒在PH值5-9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值5.0以下或PH值9.0以上迅速灭活,但不同病毒在PH值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
2.化学因素: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一般比细菌强,可能与病毒缺乏酶类有关。
(1)脂溶剂:包膜病毒的包膜含有脂质成分,易被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溶解。
(2)酚类:酚及其衍生物为蛋白性剂,故可作为病毒的消毒剂。
(3)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对这些化学物质都很敏感。故经常使用“改底剂”能对病毒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4)抗生素与中草药:现有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但可以抑制待检标本中的细菌,有利于分离病毒。有实践证明经常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对病毒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三、鱼类病毒性病的三个异常特点
1.病毒具有水温依赖性。
大多数病毒性鱼病都具有水温依赖性,例如:锦鲤疱疹病毒病流行水温在15-30°C,适宜水温在18-27°C。鲫鱼鳃出血流行水温在15-33°C,适宜水温在24-28°C。草鱼出血病流行水温在20-30°C,适宜水温在27-30°C。加州鲈虹彩病毒流行水温在25-32°C,加州鲈弹状病毒适宜水温在25-32°C,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流行水温在20-30°C等等。
2.同一池塘只有一种鱼类发生大量死亡。
感染鱼类常见的病毒有:呼长孤病毒、虹彩病毒、疱疹病毒、弹状病毒等,在同一养殖池塘中,如果只有某一种发生大量死亡,其它水生动物并未发生死亡,可作为诊断病毒病的依据之一。
3.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在一般情况下,患病毒病的鱼类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例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临床症状为口腔充血,斑点叉尾鮰临床症状为腹部膨胀,眼球突出,鲫鱼鳃出血临床症状为鳃部出血等。
四、鱼类病毒性病的原则治疗方法
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所以对病毒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要么不易到达细胞内,要么对对寄主细胞毒性大,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因此,至今尚无治疗病毒特别理想的药物。相对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病毒病的发病频率小,尤其一些慢性的病毒病,在不影响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只要把疾病控制在上市前就行了。
目前水产动物病毒性病还是仍以预防为主,主要是控制其传染性,开发有针对性的疫苗,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经常使用“改底剂”、“三黄散”、“四黄剂”可以预防鱼类病毒病的发生。
五、鱼类细菌性病和病毒性病的主要区别
1、病毒性鱼病:通常鳃盖、眼眶以及肌肉,不出现鳃丝腐烂症状;肠道出血,但肠壁完整,不出现糜烂;肛门通常无红肿,腹水少而透明,镜检无细菌。
2、细菌性鱼病:通常出现局部充血、脓肿、腐烂,体表可出现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鳃丝有腐烂等;肠道出血同时伴肠壁糜烂变薄,严重肠炎还可出现肠空泡状;肛门红肿,腹水多而浑浊,镜检可见大量细菌。
现在已确认和常见的有草鱼呼肠孤病毒出血病,鲤痘疮病,鲤春病毒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病等六种病毒性鱼病。
另请参阅:鱼类常见六种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综合资料:刘文俊)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