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病规律来诊断败血症和防治时的注意事项
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大宗鱼类养殖中主要危害团头鲂、鲫鱼、鳙鱼、鲢鱼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该菌在土壤、水体中普遍存在,进入夏季随着水温上升,当水体中嗜水气单胞菌存量增加,大多会感染鱼体,引起红血细胞坏死(故称"败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鱼体新承代谢紊乱,引起鱼的死亡。该病发病快死亡量大,发病时间长,在目前淡水鱼养殖中该病害的损失最为严重。
在实际生产中,细菌性败血症因鱼体质差,水环境恶劣,感染速度快,容易迅速致死,鱼体往往反而表现出一种无症状化趋势,因此,给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就从败血症的发病规律上进行叙述以帮助诊断。
从发病规律来确诊败血症
1.细菌性败血症几乎危害所有淡水养殖鱼类,除草鱼有时例外,故一旦发现池塘大量死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鱼类时,在排除了中毒、泛塘等异常情况之外,基本就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2.淡水鱼类的其它鱼病一般不危害野杂鱼,如餐条、麦穗鱼等,因此,一旦发现池塘中有野杂鱼死亡,而且死亡次序在其它鱼类之前,就基本上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了。
防治败血症的注意事项
1、选择敏感药物
通常使用抗生素全塘泼洒和拌料投喂饵料的方法来治疗该败血症,但目前抗生素在多年的养殖中,不同地区的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用药效果好坏不一。选择效果好或者口服吸收好的抗生素做药敏实验,抑菌圈大的效果好,尽量避免在实际生产中试用抗生素防治该病,往往效果不佳,建议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药物以减少损失。
2、注意用药方法
由于水产养殖的特殊性,给鱼治病是群体用药,投饵用药时要精确计算吃食鱼总量,根据鱼总重量确定用药量,泼洒用药时一定要准确计算水体以确定用药量。投喂药饵时不能减少饲料投喂量,减少饲料投喂会使部份鱼吃不到药饵,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要考虑用药频次和周期,比如恩诺沙星内服6小时血药浓度到高峰,12小时血药浓度降到0,所以,一天内可以服用恩诺沙星2次以上药饵。氟苯尼考药效期长,正常治疗可以每天服用一次。在鱼病治疗时,考虑复配用药,协同增效,提高药效。药物要现配现用,夏天温度高,药饵长时放在投饵机内药效会下降,药物和饲料要搅拌均匀。
3、调节水质,维护良好的水体环境
高温季节鱼的摄食量大,大量排泄物会引起水质恶化引发鱼病。每天要开机增氧,用生物和化学的方法底改和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科学施肥,培育藻类,增加池塘溶氧。水质良好的池塘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容易治疗
4、抓住寄生虫防治的时间节点,确保防治效果
指环虫、锚头鳋、车轮虫等寄生虫很容易滋生,不知不觉中这些寄生虫还是暴发性出血病的帮凶。所以,要把寄生虫尽量杀灭,在治疗时也要杀灭大量寄生虫。
5、切实做到以防为主
实践证明,用疫苗浸泡苗种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水温12度以上就可以用疫苗浸泡苗种,成活率高,用药成本轻,一旦有死亡治疗效果也好。另外,平时加强预防工作很重要,比发病时用药的效果好,费用也少
6、注意天气变化
生产中要注意天气变化,比如台风天气风大雨大,都会影响鱼的生存,台风过后一般有一个死鱼高峰,所以,在台风来前要加大药饵的投喂量,减少天气变化引起的死亡,台风过后要赶紧用药。内陆的连绵阴雨、暴风骤雨、洪水后等不良天气,塘鱼也会应激不适,雨前雨后也要加强防控,用药不能少,方保平安。
7、减少池塘水体环境激剧变化发病严重的池塘,一般不要加水换水,因为灌水会引起鱼儿顶水,顶水会耗力影响鱼的体能,更容易引起死亡。发病的池塘不能水体缺氧,减少应激因子。
(综合:刘文俊)
另请参阅:
简析疑难杂症---鱼类败血症的防控方法:难治的集多症状于一身的综合性鱼病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