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治疗鱼病与渗透压原理及调整机能
食盐,即NaCL,氯化钠,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其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食盐浸泡鱼体,能够帮助鱼类的浸透压调整机能,有些生病的鱼类会自然移动至河川口的水域,据说可能是就是为了调整渗透压。通常以治疗鱼病为目的使用食盐时,食盐水浓度应调整为1~4%,与海水盐份浓度略同或稍高一点,低可0.5%,药浴时间为5~15分钟程度,时间过久则鱼会死去。
所谓“渗透压”是指因盐份浓度差异而发生的水之出入而言。通常生物体内盐份浓度与体外的盐份浓度有差异时,水就自浓度低的一方流进浓度高的一方,即体内盐份浓度高则水会渗透进来,体内盐份浓度低则水会自体内渗透流出。栖息于淡水的淡水鱼是属于前者,即体内盐份浓度高则水会渗透进来;栖息于海水的海水鱼是属于后者,即体内盐份浓度低则水会自体内渗透流出。
因此,淡水鱼有可能池水会渗入体内,此时外面的水与臭味就会一齐渗进体内,所以常说“淡水鱼比海水鱼有泥土臭味”。同理,鱼类经常受渗透压的影响而池水会渗透进入体内,必须排出此等水份,否则可能发病,此一作用便称为渗透压调整机能。如果将鱼置于适宜的食盐水浓度中,也许鱼的泥腥味可能就没有了,大家不妨一试。
鱼类为了排出水份而排尿,所以肾脏很发达。且说,鱼类如果健康不佳则排尿机能(渗透压调整机能)就有负担,此时为了帮助排尿机能而使用食盐。具体地说,将鱼池盐份浓度与鱼类体内盐份浓度接近,则池水不渗透进水鱼类体内,鱼类就不必排尿了,是减轻肾脏的负担。
食盐的杀菌功用,是自古已知而作为保存食品之用。例如四川腊肉、乌贼腌盐等等,腊肉、乌贼腌盐可保持不腐败,就是使用食盐腌制的,可保持久不腐败,就是利用盐有杀灭细菌作用而腌制的。多加盐的腌腊食品必然"脱水",因此,腌制后的腊肉或者咸鱼就是脱水后的产物。
(咸鱼)
用食盐治疗鱼病,用食盐腌制肉食品,它的机理是:一是让滋生在鱼体表的病原体发生“渗透压失调”,比如细菌、霉菌、寄生虫等,首当其冲会"脱水"至死,腌腊食品同理。二是用了盐水后,由于渗透压原理使鱼体内过多的水分就会流向体外,保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鱼体机能将会逐渐恢复,再配合一些药物治疗,效果自然更好,这是食盐防治鱼病的核心。
盐是通过渗透压起作用治疗鱼病的,那么如何杀死病原菌或寄生虫呢?这就要讲到细胞了。由于细菌是单细胞或几个细胞组成,当外部的渗透压高的时候,细菌就会失去水分(细胞绝大部分是水),大量脱水后必然导致死亡,有些霉菌和寄生虫类也和细菌类似,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脱水而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病毒性鱼病就不能用此方法治疗,其原因即:病毒没有细胞质,所以渗透压方法对病毒无效。
平时我们看细胞时,为了确保细胞保持完整的形态,我们要么用0.9%的氯化钠溶液,或是用5%的葡萄糖溶液来制作水浸片,其目的就是保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相等。关于渗透压的定义,那就是溶液中的粒子对水分的吸附力,粒子数量越多,那这个吸收力也就越大,相应的渗透压也就越大,也就越容易把半透膜外的水分吸入半透膜内。
对鱼类来说,存在淡水与海水之分,不同的水环境,其水的盐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渗透压是有差异的,在淡水里,鱼类的渗透压是高于水环境的,为了维持这种浓度,所以淡水鱼相对海水鱼来说,排尿的频率会比海水鱼多。而海水鱼,由于外环境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离子,对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就比淡水高,自然减少了排尿。同样,淡水鱼进入海水,体内水分会减少;相反,海水鱼进入淡水,那细胞内的水分会增加,体重也会增加。
如果鱼有受伤,对于淡水鱼来说,机体内的渗透压是高于水环境的,那么水分会从环境中通过受伤的机体表面进入机体内,包括细胞内、组织间液,这样就会增大致病菌感染的风险。同样,对于营养不足的鱼类,其血浆中白蛋白数量减少,就会降低血管内的渗透压,使得血管内的水分往组织液间渗透,造成机体水肿。
渗透压,一句话描述原理就是:为了阻止水分子会从低浓度(渗透压低)的液体渗透到高浓度(渗透压高)的液体而在高浓度液体一侧施加的最小额外压强叫渗透压。以下是一个渗透压的简单实验来说明:
实验过程:将萝卜切成两块,在切开地方的上方2cm处系上绳子,把萝卜分别放入2个杯子,切面朝下,一个倒入500ml清水,一个倒入500ml盐水,24小时后,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盐水的渗透压高,萝卜中的水份会流失到盐水杯中,因此杯中水会增加;脱水后的萝卜会变软;清水的渗透压低,清水会渗入萝卜中,因此杯中水会减少。
当遇到水体对流,池塘底部淤泥层胶体物质都会随水体对流上升,会吸附水中的无机盐粒子,实际上是间接的增大了鱼体内的渗透压,促进了病源菌进入鱼体内,这个时候,及时的撒一些工业盐,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增大了水体中的渗透压,就起到了阻止病源菌进入鱼体内的的作用,虽然在低剂量的浓度下,达不到杀菌的目的,但却实现了减少病菌进入机体内的效果。
浓度低的水会往浓度高的水渗透,谓之渗透作用或者渗透过程,也就是说,盐度含量低的淡水会渗透至盐度含量较高的水中。正常情况下,淡水鱼体内的含盐量均比淡水的含盐量要高,因此,水大多会往鱼体里进行渗透,淡水会一直渗透进入鱼体中,因此,这就是淡水鱼不需要喝水的缘故。不但如此,淡水鱼为了机体平衡,还会将渗入体内过多的水份借由鳃或尿液排泄出去,此外,体表的粘液也会阻止过多的水进入体内。
正常的水体中盐的浓度是很低的(渗透压很低),而鱼的体液盐浓度通常为0.5%,这就意味着鱼的体液会不断的流向渗透压相对低一些的水中,如果是这样继续下去,鱼就会脱水而亡。在正常情况下,鱼儿通过鳃的运动来吸收水中的盐分,当水的浓度高于0.5%的时候,鱼儿就会通过肾脏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排尿),使其渗透压与外界相近,使水的盐分与鱼儿体内的盐分接近,则水就不会渗透进鱼儿的体内,这叫生理平衡。让鱼体水份维持均衡状态的功能,叫做“渗透压调整功能”。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