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疾病~观赏鱼结核病
有关鱼结核病爆发的报告,广见于科学实验室、动物园、养殖鱼场、天然池塘和海洋等等。由于此病是无法医治的,对于鱼类养殖的后果可说是灾难性的。身为一个养鱼之人,我自己关于鱼结核病的经验大都很不愉快。很幸运的是,也有过一次很满意的结局。鱼结核病的症状。这只罹病神仙鱼嘴部出现的溃烂,和我自己 2005 时被诊断为鱼结核病的三线美人所见非常类似。在文献中报告的其他鱼结核病症状有:表皮溃疡、消瘦、身体浮肿、异常的泳姿、嗜睡、凸眼、腹部肿胀(腹水)、表皮异常发黑(黑头病)、繁殖力下降、脊柱变形、不自然的体重增加。
(所养的彩虹鱼爆发鱼结核病)
我饲养彩虹鱼(Rainbowfish)(台湾称为美人鱼)已经超过了二十年,期间很少出现什么问题。然而在2004 年时我在水族缸内添加新鱼以后,新鱼发生了死亡或异常发展。以抗生素治疗无效。当异常发展出现在先前的健康旧鱼身上时,我就怀疑这是个传染性的疾病。有一位鱼病兽医师检查了两只三线美人(Goyder Rainbowfish),这两只鱼是我在2000 年时从蛋孵化养大的,直到这一次之前都不曾有任何问题。其中的一只的下颚有轻微糜烂的现象,另一只则完全没有症状。可是在组织学的检查下,两只鱼的内部器官都充满了含有抗酸菌的肉芽肿。我的鱼罹患了结核病或鱼结核病:这是一种细菌性的疾病,具高度传染力且无法治愈。更甚者,只要我把手放入水中,具致病力的分枝杆菌也能从皮肤的伤口传染给我。”鱼缸症候群(Fish tank syndrome)”并不是那么常见,可是我还是很害怕甚至可能会在我手上出现疼痛和愈合缓慢的酸痛。实在令人苦恼!建议的处置做法是翻缸,对所有的东西进行消毒,然后重新设缸。可是我那三个养有鱼和草的缸子已经开缸好几年了,我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于是决定在这三缸(170、190 和 208公升)的每一缸都各添加一组紫外线杀菌过滤器。我的理由是就算我救不了这些鱼,至少我们保护自己不被传染。我的紫外线过滤器是接在生化过滤器之后,让水先流经内部配有 8 瓦紫外线杀菌灯的过滤器,之后才回流至水族缸。我让紫外线杀菌灯每天24 小时以缓慢流速运作,因此让水能做最大限度的接触到紫外线杀菌灯。鱼缸症候群(Fish Tank Syndrome)。造成鱼类结核病的环境分枝杆菌会在人类身上造成疼痛和愈合缓慢的酸痛,主要在手臂和手掌。这是某个宠物店店员的手部,属于轻度的个案。治疗需要漫长且特别的抗生素疗法。因此,只要我的手部出现破皮,就绝不清理鱼缸;而且只要在接触缸子的水质后 30 分钟内一定会试着”彻底洗净”自己。
紫外线灯对于杀死所有的微生物效果非常的好,其中包括了分枝杆菌(mycobacteria)。紫外线杀菌过滤器只能杀死悬浮在水中的微生物,对于生化过滤器内的硝化细菌基本上是无害的,因为硝化细菌就像许多细菌一样,是附着生活在滤材和缸子的其他位置表面上。紫外线杀菌灯的效果很令人感到意外和惊奇。鱼只的死亡停止了,有些原本有症状的鱼事实上是康复了。到底是紫外线杀菌灯杀死了鱼结核病的细菌,或者杀死了次发性感染的病原,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所养的鱼状况越来越好了!为了了解鱼缸受污染的情况如何,我从一家信赖的水族馆买了八只新的彩虹鱼回来。除了一只死亡以外,其他的都过得很好。经过了八个月以后,一位鱼病兽医师其中的三只新鱼(都是石美人(Melanotaeniaboesemani)),每个缸子检查一只。组织学的检查没发现隐藏的肉芽肿,旧鱼并没有感染新鱼。实际上我在这次检查的前几个月,就已经把紫外线杀菌灯拿掉了,使得这个成果格外令人瞩目。然而,我猜想在 2004 年鱼结核病爆发后幸存的彩虹鱼,是处于慢性感染的状态,并且很缓慢的将疾病传染给其他的一些缸友。就在 2008 年的夏天,死了一只鱼且有另一只发展出脊柱弯曲和腹部肿胀的现象。为了预防另一次鱼结核病的可能爆发,我又装上了紫外线杀菌灯,并且很快地把可疑的鱼只移走。我也展开了清理缸子水面生物膜的策略。感染鱼结核病的斗鱼。
(鱼结核病)
鱼结核病是一种鱼类和爬虫类身上的慢性疾病,在1897 年时首次在生病的鲤鱼身上记录此病。多年以来此病都还未能根除。鱼只在分枝杆菌的一次大侵袭后,可能鱼几周以后就会死亡。不过典型的情况是,鱼只发展出了慢性的疾病,特征是在鱼体组织内产生肉芽肿。肉芽肿(直径 0.005 至 4 mm 的白色小瘤),是体内免疫系统试图要”隔离”入侵的分枝杆菌所产生的。在进行死后解剖时,肉芽肿可以在肝脏、脾脏和肾脏表面看到,而这些通常是平滑的红褐色器官,如今变得苍白、质地凹凸不平且点缀著沙粒状的肉芽肿。唯有组织学检查(玻片上的抗酸染色)才能辨认出,这些小瘤并非由奴卡氏菌(Nocardia)或其他特定寄生虫造成的。不过,根据鱼结核病在观赏鱼的发生率来看,见到肉芽肿就想到鱼结核病。慢性罹病的鱼只之体内能够带原细菌从数月至数年之久。病鱼最终是否能摆脱病原,是个很好的问题。目前的假设是病鱼最后还是会因此病死亡。我同意这个看法,但唯有病鱼出现了外显的症状之时(消瘦、水肿等等)。如果受感染的鱼看起来很正常,我就没那么肯定了。我自己的经验显示,轻度感染的病鱼能够将疾病控制至某个程度。目前造成大部分淡水观赏鱼结核病的分枝杆菌看来应是 M. fortuitum、M. peregrinum 和 M. chelonae(表一)。这些细菌种类在病鱼的发生率高,可能是因为在环境中很广泛的分布,而不是有较强的致病力。表一:观赏鱼身上所发现的环境分枝杆菌(Environmental Mycobacteria)。每一字段表示在淡水观赏鱼身上发现的各种分枝杆菌品种。在”发病”栏有 170 只(21 种)的观赏鱼,在这一次广泛的调查中,每只鱼都来自不同爱好者的水族缸,被送往实验室进行疾病诊断。在”未发病”栏代表了淡水观赏鱼的进口批数(每批都是五种类似的鱼),这些鱼感染了环境分枝杆菌但无临床症状。在 28 批进口鱼中总共有五种观赏鱼。
实际造成鱼肺结核的病菌品种并不一致。致病力相对较弱的品种通常比致病力强的品种造成更大的灾难(反之亦然)。通常 M. gordonae 不被认为是鱼类的病原体,然而此菌在好几个孔雀鱼繁殖场内,被确认是导致大量死亡的罪魁祸首。在另一份报告中,研究人员推测某个 M. peregrinum 品系的致病力非常高,是导致整个实验室内斑马鱼全灭的原因。然而当进行研究实验时,此品系的细菌却又比某个 M. marinum 品系不具致病力,而此菌在另一个研究实验室里只造成了轻度的疾病问题。
鱼结核病在水族缸的盛行率
鱼结核病所造成的问题,超乎大多数水族爱好者的理解。在一项针对 70 只观赏鱼的不明死亡原因调检验中,调查人员发现有63% 的死鱼染有鱼结核病。在另一次检验中,调查人员从多个宠物店和私人水族缸里,随机采集了 200 只极度衰弱的鱼(包括 24 个不同种类)。所有的鱼都出现了慢性病的症状(无法愈合的表皮损伤、身体状况不佳、腹部肿胀等等),在这 200 只鱼的其中 81 只(或 41%)被诊断出是鱼结核病。在本次研究所进行的24 种鱼之中,所有的品种都出现了一些感染鱼结核病的个体。举例来说,极度衰弱的 34 只孔雀鱼当中,有半数罹患了鱼结核病。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研究中发现,在387 只病鱼当中有 181 只(47%)是感染了分枝杆菌。这些鱼全来自不同的爱好者水族缸,包含了32 种淡水鱼和 12 种海水鱼。到处都有致病潜力的环境分枝杆菌造成鱼结核病的环境分枝杆菌到处都有。目前有 91 种被人发现,具有许多特质得以和其他细菌分辨。不像感染人类的结合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是种专性致病菌(obligate pathogen),无法在人体宿主之外存活,环境分枝杆菌广泛分布于天然环境:土壤、湖泊、海洋、自来水、瓶装水、鱼类、无脊椎动物等等。环境分枝杆菌靠着吃腐烂的有机质过生活,但也能够变成致病菌。事实上曾有研究人员测试过 26 种不同的环境分枝杆菌,看看是否能感染变形虫。变形虫是噬菌的原虫,通常会杀死并吃下细菌,这就像是感染体内的巨噬细胞,这是鱼体免疫力当中很重要的吞噬细胞。所有 26 种环境变形虫都存活了下来并且在变形虫体内繁殖,表明所有26 种都是潜在的致病菌。健康的水族缸含有丰富多样的环境分枝杆菌菌丛。有个研究调查了六个发展良好看来正常的水族缸中之环境分枝杆菌,研究人员从水族缸环境中分离出多种的菌种(表三)。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缸子环境有着截然不同的环境分枝杆菌菌丛。举例来说,在展示缸环境采用中发现了 18% 的 M. chelonae,但没有任何一繁殖缸采样发现此菌。表二:环境分枝杆菌(Environmental Mycobacteria)的特性。下表所列的许多特性(抗酸染色、抗杀菌剂等等)源自一个事实:脂质(lipids)构成了几乎 60% 的分枝杆菌细胞壁。相对而言,脂质只占了革兰氏阳性菌 1-4% 的细胞壁成分,以及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20% 的成分。
鱼只身上的环境分枝杆菌从六个正常水族缸所采样的19 只鱼身上,没有任何一只患有鱼结核病,然而有些鱼只组织内含有环境分枝杆菌。在这些鱼只所发现的环境分枝杆菌品种,与鱼只所处的水族缸环境是一样的。有个广泛性的研究纪录了在意大利销售的进口鱼,感染环境分枝杆菌的盛行率。直接从供应商来鱼只,以每五种类似的鱼(相同的品种和产地)分批汇集进入分析。在 127 批进口的 48 种淡水和海水鱼当中,有大约 30% 含有环境分枝杆菌(混合汇集的肝脏、肾脏和脾脏接受环境分枝杆菌的培养)。在 635 只鱼当中只有 3 只出现了符合鱼结核病的临床症状。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水族爱好者在购买观赏鱼时,很多都带有环境分枝杆菌。鱼结核病被证实是透过口部(而非鱼鳃或表皮)传染。由于环境分枝杆菌是水族环境本质的一部分,消化过程并无法杀死环境分枝杆菌,所以我们预期能够在鱼的肠道和粪便当中发现环境分枝杆菌。事实上,有一位研究人员在库里鲻(Mugil curema)的粪便中检测到多种的环境分枝杆菌。因此许多健康的鱼体身上,可能就在肠道内带有少量的环境分枝杆菌。举例来说,一位研究人员在看似健康的 18 只斑马鱼肠道内,发现了其中有 9 只含有 M. fortuitum。而这些所有的斑马鱼,都没有肉芽肿或感染的情形。这 9 只斑马鱼之中的 8 只,经过培养从肠道内采样培养后,出现 1 至 20 个环境分枝杆菌的菌落;从肝脏和脾脏的采检培养则无菌落。另有一只鱼的肠道则出现了 400 个菌落,也的确在肝脏和脾脏上出现了一些环境分枝杆菌。M. fortuitum 能够穿透鱼只肠壁并且侵袭肝脏和脾脏的事实,表明这只鱼是处于”危险状态”。环境分枝杆菌可能只占鱼只肠道微生物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他的肠道细菌透过剥夺分枝杆菌所需的附着位置和营养吸收,有助于维持潜在的环境分枝杆菌病原在控制之中。当肠道微生物受到破坏、鱼体免疫力减弱,以及/或者当大量未接触过的环境分枝杆菌突然侵袭时就会发病了。表三:六个正常水族缸内所发现的环境分枝杆菌品种。表格中的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品种来自正常且发展良好水族缸中的藻类、水草、底床、过滤器、生物膜。
免疫力如果健康的鱼带有少量的环境分枝杆菌,而且所有的分枝杆菌都是潜在的病原,那么唯一真正能保护鱼只的,就只有免疫系统。鱼只所能发展出对抗环境分枝杆菌的免疫力,提供鱼只自身最重要的保护。例如,曾有研究人员在鱼类身上注射疫苗,促使鱼类能产生抗体来对抗分枝杆菌抗原。研究人员等待抗体的发展,通常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然后在鱼体的身上注射了有毒的活 M. marimum。所有的控制组(未接受疫苗)之鱼只在三个星期内死亡,而 90% 接受过疫苗注射的鱼只,在经过五周以后都还存活着。斑马鱼的基因研究,更进一步的发现免疫力能够保护鱼体的程度。TU 斑马鱼体内缺少了 rag1 基因,因此无法制造功能性淋巴球来调整免疫力。但从其他各方面来看,这些”基因被剔除”的斑马鱼是很正常的。在某次的存活率研究中,研究人员以 M. marinum 来测试斑马鱼,相较于控制组的斑马鱼,TU 斑马鱼发生了明显有意义的死亡数量。在另一个研究实验室中,感染TU 斑马鱼的环境分枝杆菌菌落数量,远超过了其他斑马鱼的菌落数量。
鱼只或许很健康且具有健全的免疫系统,但对于陌生的环境分枝杆菌菌丛则不具免疫力。
从表三可看出,每个缸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分枝杆菌菌丛组成。鱼只或许必须针对每种新的环境分枝杆菌品种,发展出整个全新的抗体,以获得保护力完整的免疫力。这解释了为何有些健康的鱼在突然被放入一个新缸后,造遭遇到陌生的环境分枝杆菌后,就会感染疾病。举例而言,曾有研究人员将 30 只健康的三线美人鱼转移放进一个运作良好的600 公升水族缸,这个缸内含有其他健康的彩虹鱼。另外的15 只三线美人鱼留在原来的缸子中没被转移,都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可是被转移的三线美人鱼发生了鱼结核病,几周之后开始陆续死亡。我相信在旧缸的美人鱼对于自己缸内原来的分枝杆菌菌丛具有免疫力,但这些新来的三线美人鱼则否,因此容易罹病。易罹病的鱼种:三线美人。这只三线美人(Melanotaenia trifasciata)公鱼看似健壮,但已经感染了鱼结核病。当他开始出现直立的泳姿时,我就立刻给予安乐死。我所有的三线美人都被鱼结核病消灭了。其他品种彩虹鱼的遭遇就好幸运了。
紧迫与疾病易感性紧迫降低了鱼只的免疫系统,造成容易罹患鱼结核病。不良的水质会导致鱼只紧迫并且造成疾病。然而因恐惧有诱发的心理紧迫,也会抑制鱼只的免疫系统。举例来说,曾有研究人员以降低水位达六个小时的方式来造成鲶鱼紧迫,水位低至虽然鱼只仍在水下但无法保持正常的方向(”低水位处置”)。然后研究人员把会造成”白点病”的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加入缸中,六天以后,曾受紧迫的鱼只比控制组多出了 27% 的白点病感染。紧迫会严重减弱鱼只的免疫系统。研究人员曾将两只虹鳟放入无处躲藏的小缸来紧迫鱼只,这两只发生激烈的打斗直到其中的一只取得优势地位。在之后的四个星期实验中,优势的那只鱼在缸中自由的游动,位卑的那只鱼则保持顺从(例如停在角落)。位卑的虹鳟虽然会吃,但尺寸成长仅有优势虹鳟伙伴的 1/3。更重要的是,位卑那只鱼的免疫系统遭到蹂躏。从脾脏和肾脏前方的组织学切片发现,发现了肿胀且崩解的免疫细胞。在脾脏方面,则发现淋巴球和中性球的数量下降了 75%。同一批研究学者随后也发现,位卑(紧迫)的鱼比优势的鱼更容易遭受感染。在将两只鱼一起放入 12 个小缸经过 11 个小时后,研究人员把亲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放进缸中,然后在十个小时以后,研究人沿把鱼杀死并且进行鱼体的产气单胞菌培养。研究人员发现亲水产气单胞菌对于重要器官(脾脏、肝脏和肾脏)的侵袭,在位卑鱼的程度很明显地超过了优势鱼。有许多因子能降低紧迫事件所带来的伤害。举例来说,鲑鱼在历经九个小时的运送和处理之后,给予一天恢复时间的个体,比起只有四个小时恢复时间的个体,更能够抵抗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挑战。处于拥挤环境且无食物达五天之久的斑马鱼,出现了紧迫状态(以血中皮质醇浓度快速增加测得);而处于拥挤环境但有食物的斑马鱼,则并未因拥挤导致明显的紧迫状态。我怀疑短暂的紧迫事件(例如夜间关闭加温器)能否诱发鱼结核病。任何暂时性的免疫抑制会带来急性压力,最可能诱发生长快速的细菌如产气单胞菌(Aeromonas)和假单胞菌(Pseudomanas)。这些潜在病菌是鱼只整个肠道菌丛的一部分,也存在于天然的环境之中。这些细菌早在环境分枝杆菌能够繁殖到具威胁的程度之前,便能够快速侵袭免疫受抑制的鱼只之血液和器官。我推测鱼结核病主要出现于鱼只曝露在慢性的紧迫达数周或数月之久,而非数小时或数天。
消毒增加环境分枝杆菌的数量
讽刺的是,有些观赏鱼繁殖家以常规的方式清洗和消毒缸子,可能会增加环境分枝杆菌的数量和鱼结核病的危险。环境分枝杆菌对大多数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清洁剂、漂白剂等等)比其他的细菌更具抗药性。举例来说,环境分枝杆菌对氯气和氯胺的抗药性,是常见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 100 倍以上。相对来说,紫外线杀菌灯同样能杀死环境分枝杆菌和细菌,所以不会增加环境分枝杆菌的数量,换句话说,并不会造成环境分枝杆菌在整体细菌族群中所占的比例。从培养环境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步骤,可以提供消毒剂为何能增加环境分枝杆菌的一个绝佳范例。由于环境分枝杆菌的生长速度比其他细菌慢很多,从病鱼身上的环境分枝杆菌试验室培养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杀死这些组织采样内遭染污的快速生长细菌。否则的话细菌将长满整个培养皿,要侦测环境分枝杆菌将是不可能的事。实验室工作人员以浓烈的鸡尾酒化学物质(混合了氢氧化钠、孔雀石绿和温和的清洁剂)来短暂处理鱼体组织,之后才把样本置入培养皿。即便如此,培养皿本身通常含有抗生素以便更进一步地杀死细菌,许多环境分枝杆菌不可避免地会被杀死。不过残存下来的环境分枝杆菌,此时在培养皿上不再受一般细菌优势成长的影响,就能够无受限制的繁衍。环境分枝杆菌在贫养(就是”清洁”)足以饿死一般细菌的环境中,能够存活下来并继续发展。研究人员曾以实验来证实,他们把大肠杆菌和 M. avium 放在各自的挨饿介质(毫无营养)容器内,经过了 10 天以后,环境分枝杆菌的族群数量增加了72 倍,大肠杆菌的族群数量却减少了 20 倍。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结果就很不一样了。在营养丰富的实验介质上,大肠杆菌的族群每 20 分钟就增加一倍,可是 M. avium 却需要整整 15 个小时。这个意思是,在营养丰富介质上经过了15 个小时以后,每一只单独的 M. avium 分裂成了两只。在此同时,大肠杆菌已经以每 20 分钟分裂一次(或分裂了 45 次),而且理论上从一只细菌增加至 40 万亿只的细菌族群!在鱼群达到”溶化”阶段或感染到毒性特强的环境分枝杆菌时,必要的时候可采取消毒或消灭的作法。然而环境分枝杆菌肯定会再度于消毒过后的缸子内开疆辟土,此外消毒过后格外干净的缸子剥夺了一般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有机质。这些提供了环境分枝杆菌逐渐形成庞大数量的绝佳环境利基。由于鱼结核病感染有剂量依赖性,所以数量是很重要的。疾病来源。在2004 年夏天拍摄此照片之前的几个月,我直接在这个170 公升缸子里增添了几只新的电光美人(Melanotaenia praecox)。电光美人的状况异常的差,没有半只活超过一年。其中一只电光美人在照片的中央,在一旁的三线美人后来死于鱼结核病。电光美人在我购买当时,可能就已经有慢性的感染,不过这只鱼在繁殖场并没有问题。可能新鱼对我这个特殊缸子内的环境分枝杆菌菌丛没有免疫力,在我买回来”以后”发展出鱼结核病。
表面浮渣是环境分枝杆菌的保存之处有一份针对医院治疗水池的研究,将水池不同部位的环境分枝杆菌做出了定量分析。尽管有依据大众健康标准进行维护和监控,水池救生员遭到了呼吸道的感染。研究人员最后证明水池是感染的来源。水表的生物膜向水池所在的屋内空气,释出了庞大数量的环境分枝杆菌(主要是 M. avium)。环境分枝杆菌很容易以烟雾状散开。研究人员发现池水中的环境分枝杆菌数量非常少,水池过滤器内则几乎没有环境分枝杆菌。环境分枝杆菌在水表特别丰富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此处是脂质和亲水化合物自然聚集的地方。环境分枝杆菌对于脂质的营养格外偏爱,对于脂质的代谢能力也比其他细菌还要好。正如有一位研究学者曾指出,环境分枝杆菌在大量水体中无法维持太久,对于这些脂质丰富且亲水性的细菌而言,水中的极性太强(带有电荷)了。一旦来到水表,环境分枝杆菌自己会在水表的生物膜发展起来,在这个氧气和脂质丰富的环境中,能够毫无拘束的繁衍。表面浮渣是环境分枝杆菌潜在的保存之处,在这里环境分枝杆菌得以逃过紫外线杀菌过滤器。在户外池塘中,阳光的紫外线会杀死许多水表生物膜的环境分枝杆菌。此外很多鱼类也会吃水表的生物膜,从而随着每一餐把大量的环境分枝杆菌吃进肚内。防止或移除水面浮渣,是减少鱼只曝露于环境分枝杆菌的简单预防措施。回到正常?这张近期(2009年一月)照片是我的 190 公升缸子,里面有好几只蓝美人(Melanotaenia lacustris)是在 2004 年鱼结核病爆发后幸存下来的,有几只现在可能处于慢性疾病的带原状态。为了预防鱼结核病在未来造成问题,我使用了紫外向杀菌过滤器、预防水面浮渣的形成,并且很小心的监看鱼只健康。我相信这些手段有助于延长图中所有鱼只的寿命达好几年。图中其他的鱼种为电光美人和黄金美人(Melanotaenia herbertaxelrodi)的幼鱼,都是我自己繁殖养大的。
水族缸和孵化场的环境分枝杆菌预防
商业性质的鱼类孵化场很怕鱼结核病。大量的鱼群在止水或不断过滤循环的水族缸中,总是最容易罹病。就算孵化场提供了整体良好的条件,总还是会有一些鱼的免疫力较弱。这些鱼很容易因周遭的环境分枝杆菌发展成慢性鱼结核病。孵化场员工的工作包含许多缸子和大型的户外池塘,很可能不会发现到这些有问题的鱼。这些慢性感染的鱼于是开始向鱼群内散发出大量的环境分枝杆菌。此外,由鱼体所散发出的环境分枝杆菌,比仍在缸中吃有机残渣的环境分枝杆菌,更具有致病的能力。病原微生物学中有个基本信条是这样说的:细菌在动物体内生长会增强其毒性。鱼结核病的爆发,通常是引入新鱼所造成的结果。即使新鱼在购买时并未罹病,通常也是免疫力很低。此外,新鱼通常要面对全新的微生物族菌,包含了体内尚未有抗体的环境分枝杆菌品种。新鱼的检疫需要至少两三个月才能检测出鱼结核病。环境分枝杆菌的生长很慢,所以疾病的发展很缓慢。此外,慢性染病的鱼只通常也针对身上的环境分枝杆菌,发展出了某种程度的抵抗力,所以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外观上看起来很完好。在此同时,我们原本的鱼对新的环境分枝杆菌并无免疫力,极易感染疾病。为了让这个潜伏的疾病公开明朗化,我会从主缸中抓一只鱼和新鱼一起进行检疫,此鱼的作用是疾病的”哨兵”。如果新鱼被感染了,那么”哨兵”鱼由于对新的环境分枝杆菌病原不具免疫力,也会开始出现问题。在另外一方面,如果新鱼和哨兵鱼在检疫期间都相安无事,那么就可以合理的放心新鱼不会危害原本没事的主缸。我也会在任何含有新鱼的缸子里,短暂使用紫外线杀菌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灯大幅减少水中环境分枝杆菌的数量,因此降低了鱼只立即曝露于具致病力的环境分枝杆菌病原。新来(通常也受到紧迫)的鱼只要给予宝贵的时间来发展抗体,并且从新缸特有的环境分枝杆菌菌丛中获得一些免疫力。表四:鱼结核病的预防和处置。
就算我们一切都按部就班,鱼只还是可能遭到感染。有个研究实验室的斑马鱼族群是从没受感染的卵开始培养起的,这些鱼在最理想的条件中接受照顾,良好的水质、紫外线消毒过滤器、每日喂食两次等等。死亡率非常的低,但当一只新鱼出现表皮损伤与鱼结核病吻合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变得非常警觉。针对随机采样的 240 只鱼进行验尸发现,鱼群其实早就发展出某个特殊 M. chelonae 品系的低度隐密感染。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同一 M. chelonae 品系出现在水族缸的周边、过滤器的出入水管、底床残渣和藻类等等。研究人员推断这个 M. chelonae 品系虽然毒性相当低,但却在整个实验室中广泛分布。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搜寻,研究人员始终无法找到感染的来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消灭环境分枝杆菌变得极度的困难,况且几乎是不会成功。现在没有办法治愈鱼结核病,在可遇见的未来也没有。采取预防手段以及良好的养殖方式(表四),或许比试图消灭环境分枝杆菌更有效,毕竟环境分枝杆菌是每个水族缸正常环境的一部份。我在自己缸子对抗鱼结合病爆发的方式,是立即移除病鱼(疾病的主要保存之处),并且使用紫外线杀菌灯。一旦鱼结核病爆发受到了控制,我相信来自普通、生长快速的细菌之竞争,降低了缸子中环境分枝杆菌的数量到不至于致病的程度。移除水表的生物膜,这是已知的环境分枝杆菌保存之处,也可能很管用。因此我能够不必销毁所有鱼只并对缸子进行近似核武般的攻击,就能控制住疾病了。我个人认为,了解如何预防和/或处理鱼结核病,对于长期成功饲养水族而言,是绝对必要的。
(作者:DianaWalstad)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