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产地观赏鱼及其资源保护与发展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的部分常见种类及其发展现状,阐述了水体污染、非法捕捞、工程建设、物种入侵这四方面问题对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种质资源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文章最后指出,我国原产地观赏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高,观赏鱼养殖和文化欣赏正在逐步迈入大众视野,但我国特有的原产地观赏鱼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受到足够重视,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破坏,导致我国部分原产地观赏鱼种质资源岌岌可危。因此,中国原产地观赏鱼如何保护与发展便成为了当今渔业领域的一个课题。
一、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种类与发展现状
(一)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种类
我国有3000多种本土鱼类,大约1/3是淡水鱼。在丰饶的渔业资源中蕴含着了大量极具观赏价值的原产地观赏鱼种,其种类之丰富无法一一列举,故仅列出鲤科、鳅科、平鳍鳅科、虾虎鱼科、太阳鱼科和鳢科中部分常见原产地观赏鱼种(见表1)。
表1 常见原产地观赏鱼种
(二)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的发展现状
1.原产地观赏鱼在观赏鱼市场占比份额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观赏鱼养殖等水产行业在我国日渐发展,除金鱼(Carassius auratus)、锦鲤(Cyprinus carpio)以及人工改良培育的白云金丝(唐鱼)等少数种类具有较高知名度以外,我国市面上的观赏鱼品种主要为斑马鱼(Danio rerio)、斗鱼(Betta splendens)、银龙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神仙鱼(Pterophyllum scalare)、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等从国外引入的热带观赏鱼种。受引入热带观赏鱼的冲击,中国原产地观赏鱼在水族市场上所占份额较低,甚至一些时候被用作热带观赏鱼的饵食。
2.观赏鱼产业在渔业产业占比低
历年来,我国将食品渔业作为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观赏渔业则被视为辅助产业,人们谈起“鱼”,想到的往往只是一种食物而非一类具有观赏价值的生物。与此同时,食品渔业的快速、大规模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观赏渔业的发展资源,这使得原本就处在行业边缘地带的原产地观赏渔业发展更为艰难。
3.行业从业人员对观赏鱼产业重视程度较低
观赏鱼养殖行业从业单位多为个体养殖户和部分中小型企业。目前原产地观赏鱼的经济价值未获足够发掘,饲养、繁育技术未获足够推广,因而短期回报率较低、投资风险较高。这使得行业从业人员缺乏充分重视,懈于投入精力从事原产地观赏鱼的养殖与销售。虽然目前已经有小部分从业人员开始从事原产地观赏鱼的饲养、繁育和销售等工作,但规模还远远不够。
二、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种质资源正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一)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种质资源正面临的问题
1.水体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紧张、灾害多发重发的态势长期存在,资源防控、监测及治理一直是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重金属污染。城市发展进程中,大量重金属离子随工业废水被排入自然水体,虽然一些重金属离子是鱼类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重金属进入鱼体后难以排出体外,富集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毒害作用。如Cu2+污染会导致鱼类呼吸速率明显下降,Hg2+、Cd2+会损害鱼类的嗅觉功能,毒害进一步加重时甚至导致鱼类死亡。
(2)有机污染物污染。城市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被分解产生H2S、NH3等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作用。在农业生产中也常使用多种多样的农药来抑制虫害,这些药剂在自然环境中时常难以降解,最后流入河流湖泊等水域,造成水体污染,伤害鱼体,威胁到原产地鱼类的生命安全。
(3)水体富营养化。大量N、P等营养物质伴随着生活污水等进入自然水体并囤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单一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和赤潮。这些藻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含量过低,使鱼类窒息死亡。某些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如蓝藻的水华会产生微囊藻毒素、类毒素-a、贝类毒素等,直接危害鱼类健康。
(4)水体热污染。在工业能源利用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能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这部分能量通常会以热能的形式存在,并随着工厂废水排入自然水体中,造成水体热污染。水体热污染会使水温迅速升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引发水生生物窒息。水温的迅速改变也会导致鱼体对环境应激反应,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病害。过高的水温更是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伤害。
2.非法捕捞
经过各种科普宣传,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意识依旧不强。近年来时常看到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捞行为的相关报道,这些非法捕捞行为会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如电鱼是向水中瞬间释放大范围的较高电压,来电晕、电死鱼类以便捕捞,受到电击影响的不仅仅是被捕鱼类,还包括水中的螺、蚬、蚌、水生昆虫、虾蟹、鱼卵甚至是浮游生物等,它们轻则丧失繁殖能力,幼体发育畸形,重则直接死亡。电鱼过程还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呈现真空状态,被电击后幸存下来的水生生物也可能因水中氧气不足而窒息死亡。死亡后的水生生物腐烂分解,进一步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3.水利工程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带来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通常伴随着水库、水电站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河堤、河底硬化改造等河道治理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时也会对我国原生鱼类的生存带来一定威胁。例如长江葛洲坝的建设截断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繁殖的洄游路线,使其繁殖行为难以正常进行,野生种群正处于灭绝边缘。而在部分河流治理过程中,全面的硬化改造使得原本构成河道的淤泥、土壤被混凝土、砖块所替代。河道水流流速变快,植被难以附着生长,水体自净能力差,蓄水能力下降,甚至发生断流现象,多种水生生物失去庇护所,原本生机盎然的河道可能会慢慢变为一条污水渠。
4.物种入侵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多年发展,各式各样的外来物种以食用鱼或观赏鱼的身份被引入我国。但由于养殖者或是操作不当使养殖鱼种外逃,或是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胡乱放生,导致外来物种进入自然水体后形成自己的种群,成为入侵物种,并挤占我国原生鱼本身的生存空间。例如清道夫(豹纹翼甲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在两广地区已经形成种群,其生命力十分顽强,能适应很多土著鱼类难以生存的水域,在我国自然水域中没有天敌,故得以大量繁殖。清道夫鱼肆虐的水域,其大量吞食藻类和鱼卵,使得我国原生鱼类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同样的如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已在我国也呈现出物种入侵的趋势,其在野外与鳢(Channa)、鳜(Siniperca)等存在竞争生态位,一旦处于竞争优势,灭亡的将会是我国的原生鱼种。值得注意的是,物种入侵并不只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国土辽阔的国家内部也能发生物种入侵,例如分布在珠江、闽江、长江等流域的粘皮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myxodermus)本在云南省没有分布,但后来却在滇池被发现。
(二)对原产地观赏鱼资源可采用的保护措施
1.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群众还不具备较强的生态保护意识,受限于个人素质与受教育程度,无法正确认识生态保护的意义,这对包括保护野生观赏鱼类在内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不利的。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地监督、参与生态保护活动,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减少人们将外来物种放流引起物种入侵现象发生。
2.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对我国渔业作出明文规定,取缔涉渔“三无”船舶、“绝户网”等禁用渔具,禁止采取电鱼、毒鱼、炸鱼的违法捕捞行为,对非法捕捞国家保护水生野生鱼类行为量刑等等,这为保护我国渔业资源建立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障。即便如此,在利益诱惑面前,违法捕捞事件依然时常发生,尤其是在人迹罕至的野外自然环境。相关渔业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设置可专兼职的巡查员岗位,不定时巡查,对重点场所安装摄像头;处罚方式分级,对情节较轻的初犯除了罚款教育,还要责其站岗查哨,对惯犯坚决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设置重要线索举报奖励机制,充分利用和依靠人民群众监督举报,可大大降低执法工作量,提高执法效率。此外,还要利用最新信息传播手段,如微信、抖音等媒体,普及宣传法律条文,就禁用渔具、禁止捕捞方式、违法处理案例进行科普宣传。
3.规范涉渔工程建设
部分水域生态破坏是由不科学的建设工程引起的,因此制定规范的涉渔工程建设环评机制,在建设时注重生态保护,营造多样化水域生态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原生物种生物多样性丧失。涉渔工程建设前组织渔业资源领域专家就工程建设对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开展评估。以科研立项的方式委托科研人员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包括鱼类品种、年龄结构、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繁殖习性等方面。非必建的项目若对生态系统危害较大,可暂停或改变思路;必须开建的项目若评估结果对渔业生态环境有较大破坏,则需采取针对性辅助措施,如修建专门过鱼设施或辅助改道,开展人工养殖、增殖放流,或设置保护区域等。
4.进行原产地观赏鱼人工繁育开发
目前我国市场上大部分原产地观赏鱼由野外采集获得,会对其野外自然种群数量产生影响,收集原产地观赏鱼,开展驯化及人工养殖和苗种繁育工作是促进我国原产地观赏鱼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解决原产地观赏鱼人工繁育问题并大力推广相关技术,推动养殖产品逐渐替代野外采集产品,可有效保护原产地观赏鱼资源。解决人工繁育问题后进行新品种开发,将新品种推入市场,也会使原产地观赏鱼市场关注度得到提高,经济效益得到增长。一部分原产地观赏鱼进入大众视野,又将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原产地观赏鱼产业,为原产地观赏鱼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的发展展望
目前,我国观赏鱼养殖体系正趋于完善,养殖市场正逐渐饱和,锦鲤、金鱼等大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但市场上普通消费者所愿意购买、饲养的观赏鱼品种仍然较少。我国原产地观赏鱼物种数量丰富,分布范围广泛,若得到足够重视,合理开发利用,将其引入市场,丰富原产地观赏鱼市场品种,发挥其市场潜力,可更好地满足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原产地观赏鱼产业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另一种形式的表现,也是对我国千百年来“渔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原产地观赏鱼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正处在起步上升阶段。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原产地观赏鱼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并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才能进一步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与文化财富,为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注入新动能。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