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发表时间:2022/12/28 23:55:02  来源:网易  浏览次数:584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肉,是现在家家户户餐桌上常备的家常菜,价格低廉,味道鲜美,但是为什么在古代会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告子上》一书中,意思是:两件美好的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就必须舍弃一样,才能获得另一样东西。也就是说鱼和熊掌在古代对于人们来说都是好东西,可以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比较。

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鱼类只是人们餐桌上的食物,是人人都能经常吃到的东西,数量众多。但是熊却是国家保护动物,私自猎杀熊类是严重犯法的,会坐牢的。这两者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但是在古代却没有这种说法,因为自然科学知识的欠缺,以及粮食严重不足的原因,古代是没有动物保护这种说法的,只要能捉到,都只是食物而已。只不过熊类往往都体型庞大,凶猛无比,捕捉一头熊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成了熊的食物,所以古代的熊肉也是非常稀少的,只有权贵富足之家才能偶尔吃一顿。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既然熊肉吃不起,那么鱼类体型小也没有什么攻击力,难道还吃不起吗?为什么把鱼肉和熊掌相提并论呢?其实古代百姓还真的没多少人吃得起,也是属于稀缺资源。

我国古代吃鱼肉的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时期就先不说了,毕竟那只是一些传说,没有实证记载,要说吃鱼的历史,在西周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就有,出土的甲骨文研究也有发现,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有吃鱼肉的习惯了。

但是鱼肉仍然是稀有的,因为在古代,我们国家是农耕文明,看天吃饭,粮食一直短缺,所以,几千年来华夏民族都在为吃饱饭不懈努力,哪怕到了今天,认识的人见了面相互打招呼,也总会习惯性的问候一句:你吃了吗?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深深地刻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骨子里,一句简单的问候,却是彼此之间最真挚的关怀。

所以在古代,老百姓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这也是古代我国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朝廷虽然对海洋有所重视,春秋时期的齐国更是依靠大海获得了不可估量的资源,甚至后来提炼海盐等都是对海洋的开发。但是根本上来说,中国古代是一个陆域大国,根本还是放在耕地上,再加上古代“士、农、工、商”的地位,商人处在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遭受打压,权利少的可怜,还被人瞧不起,但凡能有地种的老百姓,没有几个愿意弃农经商的,朝廷也不提倡。

再加上大海一望无垠,中国古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对海洋的另一边都是一无所知的,对于未知的恐惧,就更没有几个人愿意经商,甚至是下海经商了。

这样一来,古代人们食用的肉类,只能来自于居住在沿海边缘的老百姓临近捕捉一些,对于大海深处无数的鱼类资源只能只能抛弃了。

甚至到了后来,朝廷为了鼓励百姓开荒种粮,还限制了出海,百姓就是想下海经商也做不到了。而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预防倭寇和海盗袭击东南沿海百姓,施行了海禁政策,不允许老百姓一片帆船下海,清朝时期更严格的颁布了让中国倒退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这让老百姓彻底与海洋资源绝缘了。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仅靠沿海百姓临近捕捉的鱼类自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僧多粥少,鱼肉自然珍贵无比,沿海百姓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把鱼卖给有钱人家,鱼肉自然是珍稀无比,虽然鱼类没有熊类的攻击性,但是因为大海的限制,也是显得非常稀有,和熊掌相提并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