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瑞鳕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发表时间:2022/10/25 20:01:49  来源:网易---吉山花瑶  作者:卢雪旎 等  浏览次数:2064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墨瑞鳕又名虫纹石斑等,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瑞—达令河流域。 墨瑞鳕是当地有名的人工水产养殖品种,是澳大利亚地区人工养殖淡水鱼类中的四大优良品种之一 。 墨瑞鳕与银鲈、宝石鲈等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鱼类被人们统一称作澳洲鱼。一直以来,墨瑞鳕都被冠以“国宝鱼”之称,究其原因是其具有口感鲜嫩、外形独特、辨识度高等特点 。墨瑞鳕具有生长迅速、不易染病、繁殖能力强、良好的水温耐受性以及人工饲料转化率高等特征,适宜在各类养殖区内进行集约化养殖 。 墨瑞鳕是一种经济型鱼类,是澳大利亚甚至全球数量庞大且质量优良的淡水鱼。

墨瑞鳕肉质紧实、细嫩,肌肉之间刺非常少,具有非常独特的香味。 结合有关检测结果可知,墨瑞鳕鱼肉含有人类所需的 7 种氨基酸与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如 DHA 、 EPA ),蛋白质含量占到 20% ,脂肪含量占到 15% 。墨瑞鳕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与活性物质,可以预防血黏度提升,高效防范心脏疾病的产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心血管方面病症的出现 。 墨瑞鳕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口感细嫩,具有的经济价值较国内目前已有的一般养殖品种更高,与人们不断提升的饮食需求相符 。 2001 年青岛现代农业开发中心购入 2 000 多尾墨瑞鳕苗种展开培育 ,墨瑞鳕很快被引进到广东、浙江等地进行养殖。 目前,墨瑞鳕已经成为国内非常有养殖前景的经济鱼类,获得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墨瑞鳕进入我国养殖业,给养殖户带来了全新的创收途径。 若持续优化与推广墨瑞鳕养殖技术,完善墨瑞鳕的养殖经营市场,墨瑞鳕将在国内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引进墨瑞鳕也带来了诸多全新的养殖技术难题。 基于此,本文从墨瑞鳕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养殖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1 墨瑞鳕生物学特性

1.1 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墨瑞鳕属鲈形目鮨鲈科鳕鲈属,肉质肥美厚实,整个体型呈纺锤形,头部稍微有些凸起,头部长度占整鱼长度 1/3 ,口端位,口裂大,背部多呈黄绿色,有分布较密的无规则黑斑,且背两侧呈现黄黑色,拥有虫纹形状的花纹,自其背部往腹部整体颜色慢慢变浅。 墨瑞鳕腹部黄白色且无斑点,但背鳍、尾鳍以及臀鳍均有黑斑,整体颜色非常艳丽 。 尽管肉眼很难辨识出鱼体是不是存在鱼鳞,但事实上墨瑞鳕有很多分布密集且细小的栉鳞覆盖,侧线鳞由 65~81 片鱼鳞构成。 墨瑞鳕背部鱼鳍由 11 枚硬棘与 13~14 枚鳍条组成,腹部鱼鳍是由 2 枚硬棘与 5 枚鳍条组成,胸部鱼鳍由 19 枚鳍条组成,臀部鱼鳍由 3 枚硬棘与13 枚鳍条组成,尾部鱼鳍最末端呈圆形,鳃耙非常少。 墨瑞鳕具有消化肠道短、有幽门盲囊等特点,因而胃部消化功能良好,属于肉食型鱼类 。

1.2 生活习性

墨瑞鳕能够在环境温度为 5~33 ℃ 内生存,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 16~26 ℃ ,最适宜的环境 pH 值为5.5~8.5 ,溶解氧含量不少于 2.0 mg/L 。 墨瑞鳕更倾向于在背光的地方活动,因而其通常生活在有遮挡物(如水草)的地方。 墨瑞鳕惧光,因而其一般在夜晚进行觅食和活动,特别是在夏季晚上非常活跃。 墨瑞鳕白天极少活动,一般会选择阴凉的地方休憩 。

墨瑞鳕以甲壳与小鱼为食物,时常也会以水鸟、老鼠等为食 。 此外,当无法获取食物时,墨瑞鳕会出现彼此残食的情况。 墨瑞鳕本身体型较大,生长迅速。 结合有关报道可知, 1902 年曾经有人于沃格特周围的河流中捕捉到一尾重量达到 113.5 kg 、体长为 1.8 m的墨瑞鳕 。

1.3 繁殖习性

墨瑞鳕 4~5 龄已经性成熟,适合在 18~22 ℃ 的水温下产卵。 各个区域墨瑞鳕因纬度差异而繁殖时间不同,一般春、夏季属于繁殖旺季。 墨瑞鳕的卵属于黏性卵,通常怀卵数量达到 1 万 ~4 万粒,其中每颗卵的直径为 3.0~3.5 mm 。

2 墨瑞鳕养殖技术

2.1 池塘条件

墨瑞鳕的养殖池塘不应过大,要求底部平坦,不要堆积过厚的淤泥,以便于进排水,要求水质与国家要求的水产养殖用水指标相符。 由于墨瑞鳕怕光,可在池内放置一些遮挡物,有利于其生长。 针对小型池塘,可通过搭建遮阳网的方式来遮阳,有利于墨瑞鳕的生长 。 在投放苗种前 14 d ,需要使用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同时借助盐浴对鱼种消毒。 鱼种和池塘均消毒后,墨瑞鳕鱼种才可以下塘。 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中进行养殖,注意日常管理。 墨瑞鳕通过 1 年的生长,个体从 2 g/ 尾生长至 500~1 000 g/ 尾,成活率超过 80% 。墨瑞鳕是温水鱼类。在部分气温较低的地区,墨瑞鳕无法自然越冬。 如果在春、夏、秋季在户外池塘养殖墨瑞鳕,那么在冬季必须将墨瑞鳕转移至温室过冬。

2.2 养殖密度

一般规格 50~150 g/ 尾的鱼种放养密度为 3.0 万 ~4.5 万尾 /hm 2 ,个体重量达到 750 g 即可符合上市要求。 夏花至鱼种期的养殖密度以 1.3 万 ~2.2 万尾 /hm 2最适宜。 经常进行分类筛选,以防止墨瑞鳕之间彼此残食 。 分池要求相同规格的鱼种放置于相同水体中,防止不同规格的鱼类混合养殖。

2.3 日常管理

结合鱼塘面积挑选适宜的增氧机,遇阴雨天气,需要打开增氧机。 夏季温度高,要经常更换池水,以维持水质优良。结合鱼的重量明确每天的投饵量。墨瑞鳕不喜光,每日在早、晚各投喂 1 次,定期巡塘,及时找出问题并处理。 若在室内采用玻璃缸养殖或工厂化养殖,冬季水温要维持在 14 ℃ 及以上,并且搭建遮光网。

2.4 饵料饲养要求

墨瑞鳕属于肉食性鱼类,因而需要结合鱼体所处生长期挑选适宜的饵料,并在饲料中搭配活饵料。墨瑞鳕育苗期投喂以鲜虾、杂鱼为主,后期使用开口饵料加以驯化,同时慢慢搭配饲料。 国外墨瑞鳕已经开始使用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结合相关研究,要想达到饲料转化率与蛋能比最高的理想目标,需要确保人工饲养投喂墨瑞鳕的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占比达到 50% 。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要保证投喂的配合饲料中掺混的蛋白质含量占比达 50% 、脂肪含量占比达 12% 。

2.5 病害防治

墨瑞鳕抗病能力较强,很少感染鱼病。 因此,墨瑞鳕病害应以预防为主。 在养殖期间,墨瑞鳕鱼病的发生主要由应激造成的。 寄生虫感染是墨瑞鳕养殖期间发病的大概率病因,尤其是在鱼体体外寄生的纤毛类原生动物、斜管虫、车轮虫等,同时墨瑞鳕幼鱼被原生动物寄生的概率非常高。 鱼体表面或鱼鳃被上述寄生虫与细菌、真菌等寄生,会导致鱼体大量死亡 。

此外,在墨瑞鳕人工养殖过程中,水质影响、营养问题、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鱼类争抢食物或彼此残食等均会影响养殖效果。

2.5.1 综合防治措施。 养殖期间,应维持水温为 16~26 ℃ 、溶氧量含量超过 2 mg/L 、 pH 值为 5.5~8.5 ,保证养殖水质优良; 池内栽种一些水生植物作为遮挡物;养殖期间要确保密度适宜、饵料足够;在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墨瑞鳕产生应激;要定期对水体、工具和饵料等进行杀菌消毒。 当墨瑞鳕感染鱼病之后, 病鱼鱼体和养殖水体中均有大量的病原体。因此,治疗时必须“内外兼备”,即内服药和外泼药相结合。 对于内服药来说,一方面,必须准确把握内服药的剂量,基本要求是保证每条鱼在 30~45 min 内能够吃到药饵,且药饵必须要确保全部被鱼类吃掉,药饵投放过多或过少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效的发挥;另一方面,要求药饵连续投喂 3 d 以上,以确保病鱼鱼体内的药物浓度达到理想水平。 对于外泼药来说,要严格根据用药和当时当地的水质和水温情况决定药物浓度。此外,部分药物的使用要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如晴天的上午或下午。一般应在天气晴朗的9 : 00 — 10 : 00 固定时间段使用杀菌药物、在 15 : 00 —16 : 00 固定时间段内使用杀虫药物,以确保药物达到理想效果。

2.5.2 常见病害及针对性防治方法。 墨瑞鳕常见病害有车轮虫病、纤毛虫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细菌性烂鳃病以及细菌性烂尾病等。

( 1 )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成群结队地围绕人工养殖池狂游,鱼体非常衰弱,呼吸困难,开始出现不进食的情况,仔细观察能发现该病多是车轮虫或小车轮虫寄生在病鱼的鱼体外或鱼鳃等部位。 感染情况严重时病鱼皮肤会出现蓝灰色的斑块。 防治方法:可按照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5∶2 的比例制作出浓度为 0.7% 的水溶液,在整个池内进行泼洒,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2 )纤毛虫病。 春、冬季是纤毛虫病的高发时期。症状:纤毛虫寄生在鱼苗体外与鳃部等位置,呼吸明显困难,进食欲望减退,鱼体体色由明转暗,鱼体表面黏液增多发稠,初期鱼唇、鱼鳃、鱼鳍边缘颜色发白,严重时鱼眼睛充血发红、鱼体体表溃烂充血以及鱼体皮下的肌肉组织溃疡。 防治方法:可以采用 10~20 mg/L 甲醛溶液对整个水池进行泼洒,若次日仍有纤毛虫寄生情况,可再次用药。 此外,也可用鱼康乐拌料内服,用量为 0.5~1.0 g/kg ,连续用药 5 d 。

( 3 )小瓜虫病。 症状:初期鱼体表面出现白点,后期严重时会有一层白色的薄膜覆盖在鱼体体表。 防治方法:发病前期可利用辣椒粉处理,把辣椒粉用水煮沸后放凉,在整个池塘内进行泼洒,用量以 0.15~0.20 kg/m 3 最适宜。 此外,还可借助食盐水进行浸浴,工厂化养殖可首先把水位适度下调,再添加盐水制作出 10‰ 盐水溶液进行泼洒。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避免鱼类发生缺氧问题。 若条件允许,可将水温提升到 28~30 ℃ ,以有效治疗小瓜虫病,避免其产生危害。

( 4 )斜管虫病。 斜管虫病主要由斜管虫在墨瑞鳕的口腔、鳃以及体表寄生而产生。 症状:寄主分泌出大量黏液,鱼体表面黏液增多发稠,发病鱼体的皮肤表面颜色整体呈淡蓝色或有苍白的黏液层,病鱼进食欲望减退,消瘦发黑。 病鱼在水中急躁不安,离开鱼群单独游动,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头会昂到池塘水面以上或侧卧在水中。 防治方法:可使用鱼康乐1~2 g/m 3 、戊二醛 1~3 g/m 3 水体混合液浸泡 2 d 以达到帮助鱼体杀灭寄生的斜管虫的目的。

( 5 )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病鱼大多喜欢在池边离群独游,鱼体整体颜色变深,从鱼体的胸鳍基部开始慢慢充血泛红。 鳃丝腐烂且有少许污泥附着,鳃盖骨内表皮充血, 中间部分表皮常常被腐蚀成不规则圆形透明“小窗”。 通过对病鱼鱼体进行镜检,发现溃烂、腐烂和“侵蚀性”出血等症状不同程度地出现在病变区细胞组织中。 防治方法:可用苯扎溴铵水溶液0.5~1.0 mg/L 或聚维酮碘水溶液 0.8~1.5 mg/L 进行整池泼洒。 此外,也可以考虑连续 5~7 d 拌料投喂抗菌药物土霉素 1~2 g/kg 或 10% 氟苯尼考 2~3 g/kg 。

( 6 )细菌性烂尾病。 该鱼类疾病大部分是由鱼体的尾柄处被病原体寄生而引起的。 症状:发病早期鱼体尾柄处颜色苍白、表皮黏液减少流失、鱼体尾鳍被细菌缓慢侵蚀,之后尾柄处开始充血泛红,尾鳍慢慢发生溃烂。 发病后期严重时大部分病鱼的尾鳍近乎全部断裂,尾柄处的肌肉组织开始出血溃烂,骨骼外露。防治方法:全池泼洒含量为 1% 的高碘酸钠溶液,2~3 d 用药 1 次,连用 2 次,以消杀养殖水体中的病原体。此外,还可以拌料投喂抗菌药物盐酸土霉素 1~2 g/kg 。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