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孢子虫病详解
症状形成原因
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生长缓慢,每天都有零星偷死,但没有大量死虾,也没有其他异常的症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原因可能容易被忽视,就是对虾孢子虫。
孢子虫病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危害较大的慢性疾病,病虾游动迟缓,多浮于池边,摄食量大幅减少甚至停止摄食,生长停滞,体质逐渐衰落,严重者出现肠炎,肌肉萎缩,和肝胰腺萎缩,不会导致对虾的大量死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虾生长缓慢,干吃不长,个体差异大,且会伴有白便,这个病虽然是慢性疾病,但由于会同弧菌混合感染,致病率高达60%以上。
防止方法
孢子虫病多是由苗种自身携带的,苗种质量不过关导致养殖中产生孢子虫问题,孢子虫危害大,几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一旦发现最好排塘处理。
一般入塘后一个月看吃料及生长情况进行判断,如前期感觉虾苗吃料慢,生长缓慢,就会可能需要否定这批虾苗,就算没有孢子虫问题,也会存在生长周期长的问题,长的可能4-5个月都还长不大,生长周期的延长也大大增加了其他疾病爆发的几率,所以在前期发现虾苗吃料慢,生长慢以后建议大家及时排塘,虾苗前期投入成本相对较小,几乎只有苗跟少量的药钱,减少更大的损失,如果不同批次的苗记得要分开投放,避免有问题批次的苗种造成其他苗种交叉感染。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