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幼鳖仿野生驯养技术
中华鳖幼鳖仿野生驯养技术
梅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与疫病防控中心 郭江山 关磊 黄盛鹏/文
近年来,随着中华鳖养殖技术的提高,池塘饲料鳖和工厂化生产的温室鳖产量大幅增加,但其品质却不尽如人意,而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用中华鳖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肉质厚、口感好、肉鲜美的仿野生养殖的中华鳖备受消费市场青睐。梅州市在获得池塘仿生态养殖中华鳖成功的基础上,利用梅州的天然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水库鱼鳖混养模式,通过调控养殖密度,以水库中丰富的野杂鱼作为中华鳖主要优质天然饵料,实现中华鳖生态养殖,从而生产出接近甚至优于野生品质的中华鳖成品。由于山塘水库面积较大,投放的中华鳖幼苗在水库中捕食野杂鱼难度大,因此,在放养前对幼鳖进行野生能力驯化,以提高其在山塘水库放养后的成活率。下面归纳几点中华鳖幼鳖驯养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一、驯养环境
为让幼鳖尽快适应山塘水库的自然条件,选取平均水深不超过1米、光照度好、土壤为泥沙质的库湾浅水区,水面面积约200平方左右,周围用2.0cm网目规格的网布围起,并直接插进泥底约30cm,围成圆弧形,同时在靠近水边处设置浮性投饲台(可随着水位上下移动),浮性饲料台长8m、宽1.5m,由浮筒、不锈钢网和木板组合制成,木板一边倾斜至水中,方便幼鳖爬上摄食,料台两端用绳固定在岸边。
二、种苗投放
中华鳖种苗投放一般选在库区水温开始逐步上升的4~5月份。驯养的幼鳖必须选取体质健壮、活动迅猛、外观无损伤的一冬龄幼鳖,规格要求在100~150克,以预防幼鳖因规格差异大在饲料不足时进行自相残杀,每平方米投放8~10只。投放前用3%的食盐水对幼鳖进行浸泡消毒,并在靠近库区边沿用库区水泼洒和冲洗幼鳖,让幼鳖适应库区水温,然后让幼鳖自然下水。
三、仿野生驯养
仿野生驯养分三步:
1.幼鳖驯养初期:在驯养初期还是按照池塘仿野生养殖的投喂方式,用野杂鱼肉糜与鳗鱼料按3∶1配比,适当加多维补充维生素,饲料搅拌均匀后分多点堆放到饲料台,以避免幼鳖争食相互撕咬。投饲量为幼鳖总重的3%~3.5%,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为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夏季因气温较高可推迟至下午6点以后投饲,在投饲过程中密切观察幼鳖的摄食情况,每次以不超过2小时摄食完毕为佳,每隔10天按照幼鳖总重的变化调整一次投饲总量。驯养初期时间为2个月。
2.幼鳖驯养中期:驯养中期幼鳖饲料结构适当调整,采用鱼肉糜拌料加新鲜野杂鱼肉块搭配组成。起初在投饲过程中,先投喂部分鱼肉糜拌料,当鱼肉糜拌料摄食完毕后,再投喂少量小鱼肉块,观察幼鳖摄食情况,使幼鳖逐渐适应摄食小鱼肉块,然后逐日增加鱼肉块的比例,直至鱼肉糜和鱼肉块比例达1∶1左右为止。驯养中期时间也是2个月,通过中期驯养后,幼鳖已经逐渐适应摄食小鱼肉块作为饲料补充的方式。
3.幼鳖驯养后期:驯养后期的投喂方式与中期有所不同,早期依然延续鱼肉糜加鱼肉块的混合投喂方式,投喂一个月后逐步调整为鱼肉块加整条饲料小鱼的投饲模式,直至最后阶段采用投喂整条饲料小鱼加少量活度较差的鲜活鱼来驯化幼鳖的捕食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驯化,当幼鳖基本可以抓取一些活度差或频临死亡的鱼作为食物时,驯化工作基本完成。
通过以上3个阶段的驯化工作,幼鳖的野外捕食能力大大增强,这时可将围栏拆掉,逐步减少幼鳖的投喂量,直至幼鳖自行融入到库区环境中为止。
四、病害防治
1.食场消毒:由于幼鳖驯养长期投喂肉糜、饲料鱼和高蛋白饲料,食台及食场周围极易滋生大量细菌,导致幼鳖致病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处理,可泼洒浓度为1.5mg/L的漂白粉预防病害发生,每15天泼洒一次。
2.水霉病:主要在初春幼鳖开始驯养阶段,因幼鳖起捕或运输过程引起损伤,遇到低水温容易受到水霉感染。因此在幼鳖投放前用0.3%~0.4%的盐水药浴5分钟或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10~15分钟,以预防幼鳖投放库区后水霉病的发生。
3.多维缺乏症:人工投喂饲养的幼鳖容易产生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因此在饲料投喂过程中补充一定量的多维有利于幼鳖的健康成长。一般在投饲过程中,每15天可在饲料中添加5~8g/kg的甲鱼多维进行维生素补充。
幼鳖驯养直接关系到中华鳖水库生态养殖效率和效益,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幼鳖在自然库区的捕食能力,使幼鳖快速适应库区自然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中华鳖山塘水库生态养殖的成活率,增值增效。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