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人工繁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4/04/19 16:27:59  作者:熊永旺  浏览次数:221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一种,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土著品种。“台湾泥鳅”最适养殖水温28℃,容易捕捉,体型长且略扁,尾宽,头小,口下位,马蹄形,头部无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呈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台湾泥鳅”个体大,个体成鳅体质量在50 g以上,部分可达300 g。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被国内少数养殖单位引进,因个体大、产量高而引起业界轰动,养殖发展势头迅猛。为了给辽宁盘锦地区泥鳅鱼池塘、稻田养殖发展提供苗种,2016年盘锦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台湾泥鳅”引种繁育试验研究,试验情况如下。

1 繁殖条件

1.1 孵化设备

试验采用25个水泥池作为种鳅暂养池,每个水泥池规格长5m、宽4m、高1.5m;28个270 L锥型玻璃钢孵化缸用于鳅卵孵化,孵化缸微流水。孵化室用水为深井水,曝气3 d后使用,保持水体溶氧量不低于4mg/L。

1.2 种鳅的来源

2016年3月初从广东浮云县引进“台湾泥鳅”1 000 kg,在盘锦大洼县宏晟泥鳅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研究。

1.3 种鳅的储备与促熟培育

储备暂养:将体长15~20 cm,体质量40~70 g,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亲鳅,筛选出种鳅900 kg,放入室内水泥池中暂养。池水深60 cm,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5 kg,培育水温15℃。亲鳅入池后,设食台定点投喂,饵料蛋白为36%以上,投饵量为体质量的3%~5%,以2 h内吃完为宜。每日清晨傍晚各投喂1次。

促熟培育:3月下旬,将亲鳅雌雄分选,分别放入5×667m2的室外温室大棚土池进行促熟培育,放养密度5 000尾/667m2。放养前一周池塘用漂白粉40×10-6清塘消毒,排干塘水,注水70 cm,棚内水温控制20~25℃。放养时用4%盐水或碘制剂对亲鱼进行洗浴5min。设食台投喂含蛋白36%以上的饵料,投饵量占鱼体质量的5%~8%。每日清晨傍晚各投喂1次。每次喂料结束后,取出食台并进行晾晒消毒。培育期间每10 d注换水1/3。换水结束之后泼洒维生素C 0.5×10-6、碧水安1×10-6、五黄解毒液1× 10-6,这主要为了减少应激反应,稳定水质。

2 繁殖方法

2.1 准备工作

4月15日,按雌雄比5∶1挑选雌雄鱼入室内水泥池分养,用于催产。当水温逐渐升至24℃并保持恒定时,停止喂食,预备催产。

雌鱼选择:体型端正,黏液较多,健壮无病无伤,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朝上能看到卵巢轮廓,体色有光泽、稍呈黄红者;雄鱼选择:胸鳍末端较尖,呈镰刀状。

催产前准备:按每批受精卵孵化仔鱼数量要求准备雌雄种鱼的数量。准备好接卵、取精巢的器具及用具:接卵器具、连续注射器及7号针头、承载和研挤精巢的80目网片及剪刀、毛巾、手套、卫生纸等用具,能消毒的分别进行消毒。

2.2 人工催产方法

雌雄亲鳅催产配比为5∶1。催产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三种药物进行配制。将配好的催产药物在亲鳅背鳍基部进行注射,注射溶液的量为雌鱼每尾0.4mL,雄鱼注射剂量减半。

2.2.1 催产 催产剂的配制剂量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5μg/kg;地欧酮(DOM)5 m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 000 IU/kg。将注射好的亲鳅放入暂养池24℃恒温暂养,待12 h药物充分产生效应后,进行人工授精。

2.2.2 人工授精 将雌鳅捞出,用毛巾擦干鱼体,将接卵器具擦干,戴上线手套,挤压腹部卵子至接卵器,见到出血即止。用剪刀将雄鳅头部剪断,剖开腹部,剥离内脏,取出精巢,放在80目网片上。待配比的雌雄鱼都取好卵及精巢后,在网片上研挤精巢,使精液流出并落入接卵器的卵子中,再用清水迅速冲洗网片上研挤的精巢入接卵器中,搅拌2 min;充分混合后,用黄泥浆脱黏,进行洗卵3~5次,清除异物。

2.2.3 受精卵的孵化 调整水温至24℃,用孵化缸孵化,孵化密度为5 000粒/L,水流控制在卵由缸中心随水流向上翻起接近水表层时向四周散开后逐渐下沉为宜,底部微充氧,水流、水花不宜过大,防止冲破卵膜。卵孵化30 h左右,开始破膜,此时减小水流,用长柄毛刷清除黏附在筛绢上的卵膜,保持流水畅通,防止溢卵逃卵。待鳅苗能水平游动时,再次减慢流速。

3 繁殖结果

2016年4月15日—5月10日,共催产种鳅4批,共用种鳅730 kg(♀550 kg,♂180 kg),共计产卵10 890万粒,繁育水花鳅苗9 090万尾,至原肠后期抽样测定受精率。泥鳅人工催产、孵化情况见表1。

表1 泥鳅人工催产、孵化情况

由表1所知:平均每千克雌鳅产卵19.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4.5%,平均孵化率为82.7%,产卵最高批次:每千克雌鳅产卵20.8万粒。最高受精率为88.6%,最高孵化率为87.3%。

4 小结

4.1 处理孵化水质问题,降低了水霉病的发生率

盘锦地区早春育苗厂自然淡水多为过冬水,水质老化不达标,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偏高,调节难度大,卵易长水霉,严重影响孵化率。该试验孵化用水是经曝气处理过的新水,提高了孵化水质质量,降低了水霉发生率,提高了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桶底部安置气石,解决了微冲氧和防沉卵问题。

4.2 利用温室大棚土池培育种鳅实现早繁早育

“台湾泥鳅”在南方一般3月份开始繁殖,而北方水温较低,性腺发育有效繁殖积温不够,3—4月利用温室大棚土池培育种鳅,水温可达20℃以上,加上人工投饵,促熟亲鳅性腺发育达到繁殖积温,较自然温度可提早1个月催产,实现早繁早育。

4.3 亲鳅适宜的成熟度是提高孵化率的技术关键

在试验中,性成熟度好的雌鳅经催情均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反之,性成熟度差的亲鳅催情后有的无反应,有的虽能取到一部分卵,但质量差,受精率也低。所以亲鳅适宜的成熟度是提高孵化率的技术关键。

“台湾泥鳅”因体宽肉厚,自然交配效果差,采用摘取雄鳅精巢进行人工授精方式,能达到较高的受精率,效果较好。雌雄配比比例能较大影响卵的受精率,根据对雌雄鳅性腺发育成熟度的判断调整雌雄配比,在很大程度上可节约种鱼。

4.4 人工授精要掌握好适宜的采卵授精时机

采用人工催情自然产卵受精,这种方法较简便,但受精率往往较低,加上泥鳅属间歇性产卵,每尾雌鳅的整个产卵过程要交尾10余次左右,持续3~4 h甚至更长的时间。此外,由于个体间在效应时间上的差异使得产卵活动延续较长的时间,结果常出现亲鳅吞食鳅卵的现象。而采用人工授精方法可弥补上述不足,并能有效提高受精率。人工授精首先要掌握好适宜的采卵授精时间。在效应时间内采卵,轻压腹部,卵即顺畅流出,卵粒大小均匀,具弹性,晶莹透亮,这种卵受精率高。而当超过效应时间3~4 h后再采卵,挤出的卵粒弹性差,呈糊状,这些过熟卵受精率很低。所以,在效应时间到来、雌鳅开始发情、轻压其腹部卵即流出时即为最佳采卵时间。由于泥鳅属分批产卵型,因此,在挤卵时要注意观察,当发现卵流不畅或夹杂有白色的未充分成熟的卵粒时,应停止采卵。否则这些卵粒无法受精,且会在孵化过程中死亡腐败,影响孵化率。此外,泥鳅精子在水中的寿命仅1.5min左右,因而操作过程要迅速。用复方NaCl溶液作为精子的稀释液,可以增强精子活力,延长其寿命,提高受精率。

4.5 用孵化缸孵化鳅卵大大提高了鳅卵的收集量和孵苗数量

鳅卵虽是黏性卵,但黏性不大,如用土池作为产卵池,产卵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卵不能附着在鳅巢上而掉入池底,造成浪费,在水泥池或在水泥池内架设网箱孵化,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鳅卵的孵苗数量和收集量,但远不及用孵化缸孵化的效果。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