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4/04/23 18:00:52  来源:水产养殖2017年9期  浏览次数:244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强晓刚,周凤建,余祥胜,杨玉松

(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淮安 223001)

为解决泥鳅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人工苗种短缺难题,江苏省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自2012年始开展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取得了4项试验成果:一是采用深井水调控,使得泥鳅繁殖用水温度稳定在24~28℃,将泥鳅繁殖时间延续至7月份,取得了受精率达93.3%、亲本病死率为2.6%的试验结果;二是在亲本雌雄配比1∶1.15~1∶2.49范围内,提高雄性亲本比例,显著增加单条雌鳅产卵量,雌鱼平均个体产卵量从4529粒增加到11242粒;三是在9—10月份开展泥鳅繁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繁殖过程进展顺利,但单尾雌鳅产卵量仅是上半年的1/3~1/4;四是通过受精卵孵化采用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和孵化缸流水孵化两种方法对比,发现孵化缸流水孵化明显优于水泥池微流水孵化。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1 亲本选育

1.1 亲本选购

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分别从连云港赣榆县墩尚镇选购大鳞副泥鳅成鳅1500、2000kg,平均规格为38尾/kg,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1.2 亲本放养

1.2.1 亲本培育池准备 选择池塘条件: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环境开阔向阳,交通便利,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20cm,靠近产卵池和孵化池,面积以5×667m2左右为宜。

在池中离池岸50cm用聚氯乙烯网片沿池塘四周围起,以防泥鳅打洞,上盖防鸟网,进排水口用40目的筛绢布过滤。在亲鳅放养前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清塘,7d后放养亲鳅。

1.2.2 亲本消毒 亲本放养前用0.3×10-6溴氯海因溶液浸浴10~20min,避免泥鳅皮肤破损发生感染。

1.2.3 亲本放养 放养密度500kg/667m2。

1.3 亲本培育

1.3.1 秋季培育 保持水质清新,强化投饵管理,保证亲鱼越冬前有较多的脂肪储存。投喂豆饼、米糠等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2%左右。

1.3.2 冬季培育和越冬管理 考虑到泥鳅在水温下降到5℃时仍可少量进食,因此,在天气晴好的中午可根据水温情况适量投喂饵料,以维持亲鱼体质,保证不落膘。同时适当提高水位,使池水水位保持在1m以上。

1.3.3 春季及产前培育 开春后,换去部分池水,并降低水位,使池水保持在60~80cm,以提高池水温度。根据水温变化,逐步加大投饵量,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酵母粉和维生素。当水温达到15~20℃时,饲料中动、植物蛋白各占10%和30%;当水温到20℃以上时,饲料中动植物物蛋白各占20%。每天在8:00、18:00各投喂1次,投饵量以1h吃完为宜。培育期间适当肥水,使水色呈黄绿色,并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在催产前1月,每天冲水1h,刺激泥鳅性腺发育。

1.4 亲鱼的选择及配组

雌鳅:腹部膨大、柔软、略有弹性,生殖孔红润。雄鳅:用手轻挤生殖孔两侧,有精液流出,入水即散。若流出的精液入水后呈细线状不散,说明精子还未完全成熟。雌、雄配比1∶1.5~1∶2.0。

2 人工催产

催产药物:每千克亲鳅雌鳅用DOM4~5μg、LRH-A28~10 μg、HCG300~400IU,雄鳅用药量减半,每尾雌鳅注射剂量0.1mL,雄鳅0.05mL。催产时间一般选择在下午进行,采用一针注射法,注射部位为背鳍基部肌肉。

2.1 设置产卵箱

为避免泥鳅吃卵,特设置人工产卵箱,将注射催产激素后的亲鳅放入产卵箱内,保持产卵箱微流水,待其自然产卵。产卵箱大小依据所设置的水泥池面积确定,规格为2m×3m×1m的产卵箱放泥鳅亲本350~500组;产卵箱材质采用20目尼龙网片制作,以便于将产后亲本与受精卵及时分离,确保受精卵能从产卵箱落入到水泥池中。

2.2 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与水温有关,当水温在20℃时,效应时间为15h左右;水温在25℃时,效应时间为10 h左右;水温在27℃时,效应时间为8h左右。根据前期取得的经验,我们将水温控制在24~28℃,效应时间在7~9h。

2.3 自然繁殖

泥鳅的交配方式与其他鱼类不同,雌、雄泥鳅在未发情之前,静卧产卵池或网箱底部,少数上下窜动。发情时,经常是数尾雄鳅追逐一尾雌鳅,雄鳅不断以口触碰雌鳅的头部、腹部。雌鱼逐渐游到水面,雄鳅跟上追逐到水面,并辅以肠呼吸,从肛门排出气泡。泥鳅的产卵时间会延续很长,当在网箱内看不到亲本交配的现象后即开始收集受精卵。

2.4 收集受精卵

泥鳅卵为沉性卵,呈黄色,刚产时有些黏性,待过些时间后黏性则消失。集卵时将用40目筛绢布制成的集卵袋套在出水口处,使受精卵随水流入集卵袋。

2.5 受精卵的孵化

泥鳅受精卵虽然为黏性卵,但是黏性较小,无需脱黏。泥鳅受精卵的孵化运用现成的家鱼人工繁殖用的孵化设施,采取人工孵化和水泥池静水孵化两种方式。

2.5.1 孵化桶(缸)孵化

2.5.1.1 放卵密度 每100kg水放受精卵30万~50万粒。

2.5.1.2 水流调节 孵化时受精卵从桶中心自下而上翻起,到接近水面时逐渐向四周散开后慢慢下沉,表明水流适当;如受精卵粒未及表层就下沉,表明水流太小;如水表层中心水急剧涌动,受精卵快速翻转,表明水流太快。刚孵出的苗比较娇嫩,切忌水流太急,待鳅苗能平游时,水流速度减慢。

2.5.1.3 孵化管理 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pH值7~8。孵化用水用60目的筛绢布过滤,供水的水池若浮游动物太多,用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达到0.3×10-6的浓度。用地下井水调节,将泥鳅受精卵孵化水温控制在24~28℃。受精卵放进孵化桶后,隔8h用甲醛溶液浸浴5~10 min,浓度为100×10-6浓度,浸浴时关掉水阀。经常洗刷网罩,防治污物堵塞网眼,洗刷时用海绵或毛巾等在罩子外面轻轻刷动或用手轻轻拍打网罩,使黏附在网罩上的污物离开网孔,保持水流通畅。在鳅苗出膜时更需勤刷网罩。

2.5.2 水泥池静水孵化

2.5.2.1 水泥池准备 面积20~100m2,池底铺上微孔增氧设施,上面覆盖黑色遮阳网。放卵前2d用15×10-6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彻底消毒,并放入井水,水位保持20~30cm,同时打开微孔增氧,使水充分增氧。

2.5.2.2 孵化床准备 制作一个长3m、宽2m的长方形木架,然后用40目的筛绢布缝在其上,注意筛绢布要绷紧,没有凹陷。否则放卵时容易堆积在凹陷处,影响受精卵孵化率。

2.5.2.3 布卵 将受精卵均匀铺在孵化床上,每平方米放受精卵10万~15万粒。受精卵布好后,将孵化床轻轻放入水中,并用砖头将孵化床的四角压住,防止孵化床飘起来。

2.5.2.4 孵化管理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并保持微流水。曝气头放在进水口方向,远离孵化床,避免将曝气头放在孵化床上面或下面,由于气流的冲击,将受精卵聚集在一起,堆在中间的卵会由于缺氧而引起死亡。孵化床放在太阳光不易直射的地方,防止水蛇、青蛙入池,发现蛙卵及污物及时清除。注意防霉,与孵化桶孵化防霉方法相同。

3 孵化结果

3.1 泥鳅繁殖情况

2014年5—7月,共催产泥鳅7批次,水温控制在24~28℃,每一批次雌、雄鱼规格从同一塘口捕捞,规格基本一致,雌鱼规格为8~10尾/kg,雄鱼规格为20~25尾/kg,共计生产泥鳅卵2911万粒,受精率为93.3%,详见表1。

2014年9月21日至10月9日,催产泥鳅3批次,水温为自然温度,雌鱼规格为8~10尾/kg,雄鱼规格为20~25尾/kg,共计生产泥鳅卵273.8万粒,受精率为94.2%,详见表2。

表1 5—7月泥鳅繁殖情况表

3.2 泥鳅亲本雌雄配比与个体产卵量的关系

泥鳅亲本雌雄配比在1∶1.15~1∶2.49范围内,随着雄性亲本的增加,产卵量在不断增大,详见图1。

3.3 受精卵孵化情况

表2 9—10月泥鳅繁殖情况表

图1 泥鳅亲本雌雄配比与个体产卵量的关系

试验采用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和孵化缸流水孵化两种方法。水泥池面积100m2,水深30cm,每次投放受精卵100万粒,水温控制在24~28℃,经过3次试验,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2.1%;每只孵化缸水容积为350m3,投放受精卵100万粒,水温控制在24~28℃,经过3次试验,流水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6.8%,详见表3、表4。

3.4 亲本繁殖死亡情况

从2014年5月29日至7月9日,共催产雌亲本4637尾、雄亲本7497尾,死亡亲本317尾,亲本病死率为2.6%,详见表5。

4 分析与讨论

表3 泥鳅受精卵孵化缸流水孵化率

表4 泥鳅受精卵水泥池微流水孵化率

表5 亲本死亡统计表

泥鳅亲本雌雄配比对产卵量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雌雄比例的提高,同一规格的雌鱼,产卵量逐渐增大。当雌雄比例从1∶1.15增加到1∶2.49,雌鱼个体产卵量从4529粒增加到11242粒。本研究验证了有关泥鳅繁殖相关文献中介绍的雌雄比例以1∶2~1∶3为佳的结果。

采用深井水调节泥鳅繁殖温度,可以延续泥鳅繁殖时间。将水温控制在24~28℃,泥鳅受精率达93.3%,亲本病死率为2.6%。传统泥鳅繁殖时间在4—6月,在7—8月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的受精率与孵化率都很低,亲本病死率高达30%,试验通过控制水温,使泥鳅繁殖在7月高温季节仍能正常进行,亲本病死率控制在3%以内。

泥鳅繁殖在9—10月份仍可进行,但产卵量明显较低,单尾雌鳅产卵量仅是上半年的1/4~1/3。在雌雄比例相似的情况下,5月29日催产,单尾雌鳅产卵量为6374粒,6月30日催产,单尾雌鳅产卵量为9278粒。而9—10月份催产,平均单尾雌鳅产卵量为2190粒,远远低于上半年催产效果。

泥鳅受精卵的孵化方式不同,对孵化效果影响明显。孵化缸流水孵化率明显高于水泥池微流水孵化率,孵化缸流水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6.8%,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2.1%。分析其主要原因:孵化缸流水孵化水体溶氧充足,卵粒均匀分布在水中;水泥池微流水孵化,水体溶氧不稳定,容易受到水泥池放养的卵的数量影响,在小规模试验时尚可以做到卵粒均匀分布在着卵板上,但大规模生产就受到限制,卵粒往往容易堆在一起,造成缺氧死卵。因此,建议在大规模生产时使用孵化缸孵化。

[1]田秀娥,王永军,张玉明.两种孵化方法对泥鳅孵化效果的比较研究[J].家禽生态学报,2011,32(3):57-59.

[2]程保林,叶雄平.几种孵化设备孵化鲤鱼的效果比较[J].淡水渔业,2005,35(6):54-57.

[3]梁少民,李春发,张小磊.泥鳅生态孵化模式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611-6612,6626.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