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4/05/10 09:14:37  作者:支立标  浏览次数:238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0 引言

通常人们对泥鳅的认知多为其食用价值,而众所周知,泥鳅不仅味道鲜美,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营养,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却极为均匀,故成为宴席上的佳肴,外国人对其也非常喜爱。泥鳅在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其所能创造的经济收益也十分可观,泥鳅本身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并对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正因其具备成本低、收益大、饲养便利、方便运输等特点,故而备受水产品养殖者的青睐。当然,要想确保泥鳅的整体质量,关键还是要看泥鳅苗种是否优良,而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人工繁殖技术成为制约泥鳅繁殖的关键。

1 泥鳅的繁殖习性

1.1 性成熟年龄

泥鳅是一种雌雄异体的卵生鱼类,其受精以及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均是在体外进行。

泥鳅为1冬龄性成熟的卵生鱼类,并于每年春季,当水温达到18℃左右时开始产卵繁殖,就长江流域的水温而言,此过程通常将由4月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每年的8月中旬。其中,繁殖的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泥鳅生性喜潮湿、阴冷,故大多数泥鳅都喜爱在降雨或涨水后的晴天清晨产卵[1]。到了6月份,产卵的时间便将推迟到傍晚时分。泥鳅产下的卵具有较强的粘连性,故而经常黏附于水草之上,并就此开始孵化,成年泥鳅,虽其体长通常仅有8~10厘米,但终身产卵量能达到2000~7000颗,个体越长的泥鳅,其终身产卵量越高。当雄性泥鳅体长达到6厘米时便可排出成熟的精子,当雄泥鳅的体长达到10厘米时,其精巢内便可存6亿多的精子。

1.2 产卵特性

泥鳅的产卵过程通常为数尾雄鱼公共追逐同一尾雌鱼,并于雌鱼的胸腹部进行不断的吸吮。而到了产卵过程,雄鱼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自身身体缠绕在雌鱼的肛门前,以压迫雌鱼进行产卵,而自身则同时放出精液来完成受精。而在此过程中,雌鱼会进行多次产卵。至于所产下的鱼卵,在产下初期大多会呈现出橘黄色,此时的鱼卵尚不具备较强的黏附性,虽亦可附着在水草之上,但也极易脱落。

2 亲鱼选择

目前,有关泥鳅亲鱼的获取,最主要的来源主要有如下三个渠道:一是来自沼泽、湖泊或是稻田等天然水体中捕捉的野生泥鳅;二是由人工养殖,再由水产收购部门购买,当然,普通民众亦能自水产部门购买;三是专池培育。

有关泥鳅的养殖,除了需依赖人工繁殖技术外,尚需审视泥鳅苗种本身是否优良。对此,针对亲鳅的选择,除了需由其体质、体型、体色以及是否有伤病等方面进行观察外,尚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针对雌鳅:上文中提到,个体越大的雌鳅,无论是怀卵量或是繁殖质量均较高,故针对雌鳅的选择,应尽量选择个体在15~20厘米,且体重超过18克以上的雌鳅。而雄鳅同样要选择个头较大的个体,除此之外,行动越是敏捷的个体,其精子质量也便越好,如此获得的受精卵亦具有更高的抵抗力[2]。

3 亲鳅选择

每年的4~8月未泥鳅的自然产卵期,在此期间,若水温能达到20℃~25℃,则此时的产卵最为旺盛。至于亲鳅的选择,需选择至少2龄以上且无伤病、体质健壮的亲鳅。雌鳅的最佳体长为15厘米左右,且体重达20克以上最好。此外,在体型方面,雌鳅应选取其中腹部膨大且前端较圆的个体,而雄鳅则应选择前端较尖的个体为最佳。

4 亲鳅的培育

有关泥鳅亲鱼的培育,虽选择雌雄分开或混养均可,但却应设置专门的培育池,且该培育池不能仅是以网箱或是竹笼替代。此外,针对培育池,需确保每亩放养量不超过200千克,且需保持水质为中性或微碱性,如若水质不符合以上要求,便需予以适当地增肥。至于投喂的食物,如麸皮、蚯蚓、畜禽的下脚料等均是极好的饵料。

5 繁殖池设置

若选择饲养之地的某处为繁殖池,则针对该池需首先以生石灰消毒后再灌入薪水,考虑到泥鳅卵的粘连性不强,故在繁殖池内还应设置若干鱼巢来帮助鱼卵孵化。

6 交配产卵

有关泥鳅的交配与产卵,若辅以人工繁殖手段,则可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具体的催化方式为,使用鲤鱼的脑垂体1个以及绒毛膜的促性腺激素100~150个国际单位,使用1毫升的注射器以及4号针头将激素及脑垂体注入雄鱼的胸鳍与腹鳍之间。此时,若温度满足泥鳅的产卵要求,则雌鳅便会在此后的10~20小时内发情产卵。

针对泥鳅的催产过程,需以毛巾包覆全身后在进行相应的注射。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雌鳅与雄鳅的注射,需将注射量严格控制在2∶1的比例,而注射后的效应时间需视水温而定,通常在20℃的水温下,雌鱼将在注射的15小时后发情,而当水温达到25℃时,其发情的时间可缩短至10小时左右,在对亲鳅进行催产后,既可选择令其自然产卵,亦可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若选择令其自然产卵,则结合上文所述,需为其设置专门的培育池,培育池须经过预先的消毒以及注入新水后方可将其放入。与此同时,鉴于泥鳅卵本身不具备较强的黏附性,故在培育池内需铺设棕榈或杨树根须来作为鱼巢辅助鱼卵孵化。而若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则需在雌雄追逐与发情达到最高潮之时,将雌雄泥鳅抓出,针对雌鱼,需轻压其腹部,使其将卵排除预先洗净的干净的脸盆之内,同样,针对雄鱼,则将其精液挤入同一干净的脸盆内[3]。由于相较之下,雄鱼的精液较难挤出,故针对无法挤出精液的雄鳅,可将其腹部剖开并用镊子取出精巢,之后将其剪碎并放入生理盐水中进行搅拌,以手工的方式制造精液再将之倾倒于鱼卵之上,之后可用羽毛等轻便之物将其搅拌均匀,直至鱼卵充分受精,便可将卵均匀地撒在人工鱼巢之上令其自然发育成型。

7 孵化

7.1 受精卵孵化

若水温能维持在20℃~30℃的范围之内,则泥鳅的受精卵便能得到正常孵化。通常情况下,泥鳅的受精卵在由卵状孵化为鳅苗状的过程需2天左右便能完成。在此过程中,养殖者需以浓度为 3%~4%的食盐水溶液对其进行消毒,以防止鳅卵因处于生水中而发生霉变。

7.2 静水孵化

所谓静水孵化,则是指将粘附有受精卵的鱼巢放置到专门的孵化池之内,以起到对鱼卵的保护作用。当然,有关孵化池或孵化箱的使用,需确保其水质清晰,且没升水可容纳的受精卵数量不得超过600个,以免受精卵相互挤压。在此过程中,如若受精卵已经相互挤压到一起,则需通过搅水的方式将之分离开来,从而避免因挤压缺氧而影响到最终的孵化率。

7.3 流水孵化

流水孵化,即将粘附有鱼卵的卵巢放置在流水微流水的环境中,通过流水使其自然孵化。

总之,针对泥鳅的繁殖,国内普遍采取着人工授精的方式,而具体的做法则是杀雄鳅以取出其精巢,在将其精巢剪碎以获得雄鳅精液。另一方式则是直接以挤压的方式取出精液。此做法虽避免了杀害雄鳅,但其孵化率却较为低下,而在台湾地区,同样的做法却取得了成果。至于同样的做法为何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目前,该原因尚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经大量试验证明,人工授精的孵化率之所以相对较为低下,其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工授精的方式有关。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