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肝病的发生原因与有效预防

发表时间:2025/02/07 13:36:25  来源:科学种养 2009年5期  作者:赵春光  浏览次数:352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龟鳖肝病也叫肿肝病、坏肝病,是一种综合性肝病,几乎在我国所有的龟鳖养殖场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特别是人工集约化养殖的死亡率可达20%。患肝病的龟鳖大多在快要出售的养成期发生死亡,给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肝病在平时较难发现,一旦发现就很难治疗,只有做好预防才能降低发病率。

一、龟鳖肝病的主要症状

根据肝病的发生特点,龟鳖肝病分为脂肪肝性肝病、药害性肝病和感染性肝病。

1. 脂肪性肝病症状。病鳖大多体厚裙窄薄,四肢失调性肿胖,行动迟缓。成鳖则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并逐渐变成僵鳖,亲鳖产卵与受精率降低,有的甚至不产卵。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并有无数淡黄色的脂肪小滴。病龟大多体胖肢肿,行动迟缓,吃食减少或停食,有的漂游水面后不久死亡,剖检可见与鳖相同的症状。

2. 药源性肝病症状。发病龟鳖大多突然停食,行动失常,有的呈严重的神经症状,在池中水面转圈,不久后死亡。剖解可见肝胆肿大,肝体指数多在8%以上,肝叶发脆并呈灰黄或灰白色病变,有的严重腹水,肝组织变性,肝功能下降。

3. 感染性肝病症状。除发病龟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各自特有的病状外(如鳖赤白板病、穿孔病、鳃腺炎和龟的烂甲病、烂颈病等),大多行动迟缓,吃食减少或停食。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肝大多呈紫黑色,质脆,肝叶切面有大量出血点,也有的肝叶呈大理石状。

二、龟鳖肝病发生的原因

1. 脂肪肝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不断地将游离的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再以脂蛋白的形式输到血液中。若血中游离脂肪酸过多,肝内三酰甘油合成增加或肝内脂蛋白排出减少,这种非动态平衡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和逆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形成脂肝病。引发龟鳖脂肝性肝炎病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投喂高脂、高胆固醇或缺乏蛋氨酸、胱氨酸的饲料。

2. 药源性肝炎的发病原因。药源性肝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化学药物进行防病或在治疗龟鳖的某种疾病时应用了损害肝的药物及用药不当。药源性肝炎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药物过敏反应,二是药物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三是药物引起的溶血及蓄积中毒等,特别是不合理地并用两种以上药物时会出现相加作用,从而使毒性增强导致肝病。一般最易引起药源性肝炎的常见化学药物有四环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呋喃类及雌雄激素等,中药有黄药子、苍耳子、草乌、五倍子等。

3. 感染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大多龟鳖因某种原因感染疾病后并发感染肝脏或影响肝脏正常机能的疾病,从而引发肝病。鳖赤白板病、穿孔病、鳃腺炎和龟的烂甲病、烂颈病、肠道坏死症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并发肝炎。

三、龟鳖肝病的有效预防

1. 脂肪肝性肝炎的有效预防。①饲料结构多样化。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绝不投喂变质或超脂超蛋白标准的饲料。投喂商品饲料应坚持添加鲜活饵料,添加比例为商品饲料的10%~20%(鲜活饲料须是无公害的鱼、肉、蛋及无公害的瓜果菜草)。②中药预防。茶叶20%、蒲黄20%、荷叶25%、山楂20%、红枣15%,打成细粉(药粉细度要求80目过筛,下同),按当日干饲料量的1.5%~2%添加,每月饲喂10天。药粉添加前要用温水浸泡2小时,再连药带水一起拌入饲料中。

2. 药源性肝炎的有效预防。①不用有损肝脏的化学药物。平时用药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不用禁用药物和抗生素内服防病,更不能长期每日添加某种化学药物、抗生素和中草药防病。②多添加鲜活饲料。平时在饲料中应不定期添加一些无公害的新鲜瓜果菜草,添加比例为当日干饲料量的10%,添加前须打成浆或汁后再拌入饲料中投喂。

3. 感染性肝炎的有效预防。①定期消毒。定期用低毒高效的消毒药泼洒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特别应做好室外池塘的清塘消毒工作。②中药预防。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中草药预防,如用黄芩20%、蒲公英15%、甘草15%、猪苓20%、黄芪15%、丹参15%合剂打成细粉,按当日干饲料量的1.5%拌到饲料中,每月饲喂10天,效果较好。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