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鱼你知道多少……
甲鱼俗称王八、鳖。甲鱼的名字里虽然有个鱼字,又生活在水里,但它不是鱼。 甲鱼是正宗的爬行动物 ,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和乌龟是“亲戚”,同属于爬行纲下的龟鳖目。甲鱼和乌龟分别属于不同的属,在外壳、吻部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不同。
甲鱼具有爬行动物的所有核心特征。
甲鱼用肺呼吸 。甲鱼虽然生活在水里,但没有像鱼那样的鳃,必须定时浮出水面用肺呼吸空气,这是它与鱼类的根本区别。平时,我们在水库、塘坝等水域中,看到甲鱼的头露出水面,这不是甲鱼在观察什么,而是在呼吸。
甲鱼的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有关 ,水温高时,露出水面换气频繁;水温低时,可以在水下潜伏数小时甚至更久。甲鱼冬眠时,整个冬季都在水底的泥沙中潜伏。
甲鱼的咽部和皮肤是它的辅助呼吸器官 。水中的溶解氧可以通过甲鱼咽部黏膜、皮肤表面直接渗入它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反向排入水中。水温较高时,甲鱼也能在水中潜伏很长时间,就是依靠咽部和皮肤的辅助呼吸功能实现的。
甲鱼为什么冬季冬眠时,能在水底的泥沙中停留几个月的时间,不到水面换气呢?这是因为甲鱼冬眠时,体温很低,身体的新陈代谢降到极低水平;甲鱼自身对氧气的需求也大幅减少。此时, 咽部和皮肤的呼吸作用,就能维持它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两栖动物蟾蜍、青蛙等,冬季在水底冬眠,与甲鱼相似,也是靠皮肤进行气体交换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
甲鱼的体表覆盖着柔软的皮肤 ,其背甲和腹甲是表皮和真皮的衍生物。这与乌龟高度角质化的盾片有所不同。
甲鱼是变温动物 。它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冬季气温低,甲鱼就潜入水中的泥沙中进行冬眠。
甲鱼有“晒背”的生活习性 。春夏秋季节,特别是夏季,天气晴朗时,甲鱼爬到岸上或爬到露出水面的岩石或木头上晒背。甲鱼通过晒背,升高体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利用太阳产生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晒背还能防止水中的藻类和苔藓植物,过度在背甲上滋生。
甲鱼是卵生 。甲鱼一般在春末夏初进行交配,产卵时,雌性甲鱼在夜间爬上岸,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湿润松软的沙土地方,挖穴产卵。产卵后用沙土覆盖,依靠自然日照的热量孵化。
卵的孵化时间约50——60天。孵化的温度决定幼甲鱼的性别,这是一种 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 的机制,鳄鱼、龟等也有这种 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 的机制。
甲鱼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水里 。甲鱼除了产卵、寻找新的栖息地,不得不利用晚上爬到岸上作短时间停留外,其余时间则很少在陆地活动。甲鱼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泥沙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中。
甲鱼胆小机警 。它的听觉、嗅觉和视觉非常敏锐;它的胆子很小。当甲鱼浮在水面换气时,岸边任何微小的震动或人影,都会让它迅速潜入水底,在淤泥或沙石中躲藏。
甲鱼是机会主义的捕食者 。甲鱼是杂食性动物,但偏食动物性饵料,非常贪食。它的食谱广泛,以水中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等为主要食物,也捕食蚯蚓、蝌蚪;死鱼、动物内脏也在它的食谱里;食物匮乏时,也吃植物的茎叶和瓜果。甲鱼的觅食行为主要在水中进行,晚上上岸的目的不是觅食,是产卵或寻找新的栖息地。
甲鱼是凶猛的捕食者 。捕食时,它会悄然靠近猎物,然后突然伸长脖子,一口咬住猎物。咬住猎物后,死死不肯松口,直至将整个猎物囫囵吞下或撕碎后吞下。
甲鱼耐饥能力强 。在食物短缺或温度适宜的,甲鱼可以长时间不进食而存活。
野生甲鱼受到国家保护 。我们在野外池塘、河流、水库看到的野生甲鱼(最常见的种类中华鳖)已经被列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简称“三有”保护动物名录。这意味着, 任何非法捕捉、杀害、收购、运输和出售野生甲鱼的行为都是被法律禁止的 。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