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大闸蟹一生的成长过程
大闸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中度过的,虽然说大闸蟹是个两栖生物,但是实质上大闸蟹它的身体结构我们之前也了解过的,大闸蟹的身体结构尤其是呼吸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和鱼类特别相近。
大闸蟹的一生:洄游
因为大闸蟹和鱼一样都是用鳃呼吸的。也正是因为大闸蟹用着鳃呼吸,所以也导致了大闸蟹它不能够离开水的距离太远。也正因为如此,大闸蟹和很多鱼类一样,也有着洄游的习惯,不过大闸蟹一生只有两次洄游的机会,那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两次洄游。
第一次洄游就是大闸蟹小时候刚出生的时候,在入海口游向淡水区域。因为淡水区域适合大闸蟹右面的摄入食物和生长,所以在趋利避害的本性下,大闸蟹幼苗就为了生存为了摄入食物不断地向淡水区域溯河洄游。
而第二次就是大闸蟹在生长完成的时候进入了成熟期,而大闸蟹的成熟期也就意味着大闸蟹的性成熟。于是大闸蟹他们就开始了第二次洄游。
这第二次洄游也就是大闸蟹蟹生中最后一次洄游,这次洄游的责任重大,因为这次洄游是性成熟后的生殖洄游,大闸蟹们在入海口处交配产卵繁衍后代,即降河洄游。
因为水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的不同,比如钠,钙,氯等离子的含量不同浓度不同,所以也会导致水中的渗透压不同,而大闸蟹的生长对于环境的渗透压也有着一定的需求。
淡水的含盐量底,所以渗透压也低,适合大闸蟹的摄取食物和生长。但是却不适合产卵生长。这也是为什么大闸蟹产卵的时候会溯河而上产卵繁殖后代。而同样的入海口含盐量高,渗透压高。所以不适合大闸蟹的生长和摄取食物。所以出生后的大闸蟹也就开始了顺河而下的生殖洄游。
大闸蟹的一生:受精卵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大闸蟹是一种卵生生物,所以大闸蟹生命的开始就是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大闸蟹的一切都是从一个个小小的受精卵开始的。
当然大闸蟹生长周期的命名也很有意思,从最开始的受精卵,到溞状幼体,大眼幼体,仔蟹,幼蟹,黄蟹,绿蟹,成蟹和最后的亲蟹。总共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其实还可以用比较科学的生物学角度来看。
从发育生物学角度来看,能够分为胚胎发育,幼体发育,成体发育,性腺发育,和最后的交配产卵这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大闸蟹每次脱一次皮就可以分为大闸蟹的一期。
当然,大闸蟹的受精卵形成是大闸蟹雄蟹用交接器将精囊送入大闸蟹雌蟹体内的时候母蟹排卵,这样许许多多的受精卵就出来了。大闸蟹的繁殖季节一般都是在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3月份,大闸蟹产卵的季节普遍都是在冬季。
大闸蟹从产下后因为水温很低,所以要等到水温温暖的时候才开始加速孵化的速度。就因为这个特性,导致了大闸蟹的孵化速度特别慢,在北方甚至温度更低的地方,大闸蟹的孵化时间甚至有半年之久。
大闸蟹成熟的卵细胞至今大概在0.4mm左右,大闸蟹最适合发育胚胎的盐度是18%左右,如果盐度不合适就会影响到大闸蟹胚胎的发育生长。
等到大闸蟹的胚胎不断发育,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型时。心跳会逐渐增加,等到大闸蟹卵中的心跳达到了每分钟150次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大闸蟹卵破壳而出的时候了。大闸蟹的幼体通过肌肉不断收缩,和摆动它的颚足,使自身挣脱卵膜而出。
孵化出来的大闸蟹就开始舒展自身的刚毛和小刺,与此同时。抱卵的雌蟹发现有幼体孵化而出就开始不断的开合腹部,使水流不断的冲刷出孵化的幼体。幼体离开母亲就可以独立生活了。
附着于母蟹身上的蟹卵随着盐度的下降而不断的提高适应性,到了大约25摄氏度时,水中溶氧量越充足,胚胎发育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说不仅是水温上会影响孵化速度,还有水中的溶氧量也是胚胎发育的重要标准。
大闸蟹的一生:溞状幼体大闸蟹刚刚出生大概30天的这段时间里,因为形状特别像水溞这样的浮游生物,所以大闸蟹的这个生命阶段也叫做水溞幼体,在这段生命阶段里面,大闸蟹的幼体要经过5次蜕皮,体重从最初的0.13mg,发育到1.8mg的时候,就会陆陆续续的生长出眼柄和第三颚足。
不仅仅如此,腹部的节也从一开始的6节生长为7节,而后颚足外肢和尾部尾叉的刚毛也长得越来越多。到第五次蜕皮后大闸蟹的幼体就能够哦生长为下一阶段"大眼幼体"。
溞状幼体对于光线时特别的敏感,甚至于过强的阳光会导致大闸蟹溞状幼体的死亡,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于大闸蟹溞状幼体有着较强的杀伤力。
收到大剂量的紫外线辐射就会导致死亡,所以溞状幼体孵化出膜的时候都是在夜间,虽然溞状幼体不能接受大剂量的紫外线辐射,但是在夜晚,大闸蟹的溞状幼体却又有着明显的趋光性。所以日出日落的时候溞状幼体都喜欢在水面活动。
同时大闸蟹的溞状幼体还有溯水性,其主要生活在入海口或者盐度适宜的半咸水水域中。溞状幼体因为发育的不完整性。所以运动方式极其有限,主要的运动方式只有两种。
第一种就是靠腹部的曲直来进行弹跳,第二种就是依靠附肢的滑动来在水中进行"游动"。早期时间,大闸蟹的溞状幼体和浮游生物一样主要成群结队的浮游在海水表面或者半盐水域边缘生活。到溞状幼体生命阶段末期时,多活动于水底为主。
溞状幼体的生命阶段大多都以单细胞藻类生物为食,到后期长大点的时候,变为杂食性,以轮虫和无节幼体浮游生物等等为食。进食时喜欢用小颚过滤进食或者用尾叉捕食。
大闸蟹的一生:大眼幼体大闸蟹在经过了溞状幼体经过五次蜕皮后完整的发育成了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的持续时间大约是大闸蟹生命周期中的7天时间。
因为大闸蟹在溞状幼体阶段发育出了眼柄,所以这个阶段的大闸蟹幼体就会盯着两个露出燕窝的复眼。看起来眼睛很大,顾名思义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生命阶段的大闸蟹会被叫做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在我们俗称中也被我们叫做蟹苗。在这个阶段,大闸蟹幼体的体重大约在5mg左右,长出了部分胸足和附肢,总共有着5对。与此同时身上的小刺和尾叉也慢慢的演化消失。
同时体内也发育出平衡囊,发育出平衡囊能够更好的让大闸蟹幼苗更加平衡的运动。最显著的就是现在发育出平衡囊的大闸蟹幼体能够以直线按照指定方向运动了。
同时大闸蟹幼体的鳃部也发育的相对的完善了一些,使其能够脱离水面生活一段时间,也就是因为大闸蟹在大眼幼体阶段,能够离水生活,所以说人们也就借助这这一特性,运输贩卖大闸蟹幼体。这也是为什么大眼幼体也被我们称之为蟹苗的原因。送到指定地点的大闸蟹最早也是大眼幼体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大闸蟹贩卖最经济最实惠的阶段。
大眼幼体的腹肢发育较为完善,所以比较发达,而且结构很适合游泳,所以游泳的速度相当快,大眼又在下个对发达的胸肢,也能够使大闸蟹大眼幼体能够有着较强的攀爬能力。
不仅于此,大眼幼体还能够将它的腹部卷起来在水底爬行,最后一对步足的刚毛还能够将大闸蟹挂在水草,岩壁,海滩处。能够有效避免被水冲走的风险。
而且因为大眼幼体对于水中渗透压有着高的需求,对淡水很敏感,所以就开始洄游到淡水区域。这时候体液的渗透压就很低了,而且调节性也很强。有助于大闸蟹幼体适应淡水的渗透压。
而在入海口的大眼幼体也经常借助着洋流的潮汐,成群结队的溯流而上,在要退潮的时候就潜伏在水底。等待着下一次涨潮。就靠着这样的办法,大眼幼体们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溯流而上的洄游。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