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死在地笼里的原因分析
小龙虾养殖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而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将虾塘里的小龙虾起捕上来又是其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的养殖户都是采用地笼来捕虾,捕上来之后再进行挑选,将大规格的出售掉小的留下来继续养,但是在起龙虾的过程中,有时小龙虾在地笼里会出现死亡,那么为何龙虾会死在地笼里呢?对于这一问题,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笼子放的过深:如果在放地笼时将有倒须的一端放的太深或都全部沉入水中,这样很易让笼子里的虾出现死亡,因为龙虾进笼之后会全部挤在一个小的空间里很易出现缺氧而死,正确的方法是在放地笼时有倒须的一端一定要留一部分在水面之上,这样龙虾进去之后才会有足够的氧气。
时间过长:如果笼子放下去之后长时不去起,这时一些体质弱的虾会死,别外要是塘里虾的多长时间不起笼子,这时笼里的虾也有可能因数量过多缺氧而死。因此在放笼子起虾时要适时起笼,特别是在天气闷热或水质不好时要特别注意这一些问题。
受伤而死:这种情况龙虾出死亡的数量一般不会很多,小笼虾进笼之后可能会在笼子上面弄伤或者一些虾出现相互撕咬的情况,这时一些受伤的虾也会出现死亡,这一问题几乎是起虾过程很难避免的问题,若想减少这一因素引起的死亡率则同样是适时去起笼。
抓捕小龙虾的办法可谓五花八门,但最快捷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安置地笼抓捕小龙虾了。但我们在收地笼时,往往会发现小龙虾在地笼里死了,叫人心痛不已。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龙虾死亡的呢?
第一种原因,就是我们在放置地笼时,将地笼全部浸没于水中,而又长时间不去收取,导致小龙虾被“憋死"在里面。事实上不光小龙虾会被憋死,其它的水产品,如鱼,黄鳝,鱼鳅等也会出现,被憋死的情况。其原因是,这些水产品不但需要水中溶氧充足,而且还需要定时浮出水面"透气"。那么将地笼全部浸入水里后,小龙虾就无法浮出水面换气,如长时间不收取,将其憋死在地笼里就很容易了。
解决办法,放置地笼时,一般需要将两头露出水面。而且不能放置时间太久,要定时收取。
第二种原因,就是水体缺氧,水体缺氧时,小龙虾需要将头露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而当虾笼里收捕到龙虾后,特别是数量较多时,即使地笼两端露出水面,也无法使龙虾有效的在地笼内,呼吸到空气,从而造成其"缺氧"死亡。
解决的办法:尽量避免在易发生缺氧的情况下,安置地笼。另外也应避免,安置地笼的时间过长。
养殖小龙虾,离不开的一种渔具,就是地笼。其实很多人对地笼感觉都很熟悉,实际上却都是一知半解。很多农民似乎都是刻意放弃了这一块的学习,对怎么喂食,怎么防治五月瘟,怎么养水,如何让水肥比较在行,但是对于地笼的知识却没有专门针对性的学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要了解一下地笼。
小龙虾的捕捞地笼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地笼的价格也有了淡季和旺季的区别。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地笼的价格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以前中等规格的地笼一般在90块钱左右,现在早就过百了,一般在110-120之间。
说回地笼,若是地笼使用不当,产生了经济损失,那损失可就大了。您知道吗?地笼的使用,在养殖小龙虾的不同阶段,是有区别的,从虾苗到成虾,地笼的款式也是不断地变化着的。
就说稻田养虾吧,像是在深水养殖小龙虾的时候,就要使用大型地笼。而在种植水稻之后,小龙虾从稻田回到了围沟里,这时候就要使用围笼了。
这是在养殖区域不同的情况下,那时间上来看,举例来说,过年春节时候,要使用1.0密度的地笼,这种地笼的网眼很密,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起虾苗。而进入到了初春三月份,就要改用2.0-2.5的地笼了。之后进了5月,天气渐渐热了,也到了小龙虾长个子最快的时候,这时候的地笼网眼就要求很大了,可以用4.0的网眼地笼了。这时候主要是抓大放小,捕捞大个的小龙虾上市销售。
可仅仅选择了正确规格的地笼就一劳永逸了吗?没有,在使用上,如果出现错误,是非常容易导致龙虾死亡的。
一些经验不足的养殖户的地笼尾部漏出水面较少,也就几十厘米,这就会造成小龙虾往上部爬行的时候,空间不足,导致呼吸困难而死亡。在下地笼的时候,地笼的尾部一定要留出1.5米左右的距离,这样对于补虾很有好处。
另外地笼的清洁卫生也是很重要的,像捕捞下秒的时候,旧地笼就不容易拉上来虾苗,仿佛小龙虾有着喜新厌旧的感觉一样。
那在选择地笼方面,有什么要点吗?还真有。先是关注须的安装,因为这地笼的须直接关系到起不起虾,所以须的开口一定要大,且方向一定朝上。再就是看每一节钢筋的规格。由于地笼的每一节都是方形或者圆形的钢筋固定,这些钢筋就像地笼的骨架一样,有了它们,地笼才能更好地沉入水底。如果是新池塘,池塘里的草少,那钢筋就能细一些。如果是老池塘,草多,杂物也多,就要选择3.0或者3.5的钢筋了。
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功能性的地笼,像是弹簧地笼,它就能自由收缩并且调整规格,这样就能松弛有度的捕捞大虾和虾苗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和锄禾园公众号),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