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正式进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而且还是二级!
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于2月5日正式公布,尘埃落定。这是我国32年来首次对名录进行大调整,新增大
过去犬科只有豺一种跻身于重点保护之列,还只是个Ⅱ级,此番不但豺荣升Ⅰ级,狼、赤狐、貉等兄弟也获准进入Ⅱ级,刚在我国境内发现不久的亚洲胡狼也没落下。这说好也不好,好的是这些“幸运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不好则是说明这些“倒霉蛋”的生存状况越来越不乐观,到了不提拔就要走向灭绝的地步。
一批深受笼养文化戕害的鸣禽类如蒙古百灵、红喉歌鸲、蓝喉歌鸲、画眉、红嘴相思鸟、鹩哥等成功晋级国二,以后再在公开场所提笼架鸟就得看林业警察心情好不好了,嘚瑟大了就是个刑拘。上面这种照片是多年前的一个早晨拍的,经鉴定为红点歌鸲的雏鸟,此鸟不甚畏人,还有跟随行人脚步的趋势,恐是笼养而又逃逸者。无家可归又独立生活能力,多可怜。
新名录中有部分种类限定“仅保护野生种群”,过去见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水杉、银杏之类也都是国家Ⅰ级,人工栽培的只是绿化树而已,野生种群才配受保护。不过新名录的有些操作很迷,貉被注明“野生种群”,赤狐却没有,难道以后养殖场只准养貉子不能养狐狸了?还有新晋的Ⅰ级长丝[鱼芒],“巴沙鱼”的亲戚,即常见观赏鱼之“成吉思汗鲨”,以后也不能养了?凡此种种,殊不可解。
好吧,其实这些我也不太关心,各路大咖也已经评论过很多了,我最感兴趣的是软体动物部分(增加了很多),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本
这不能怪不明真相的群众起哄架秧子,误会出在学术名称和民间词汇的差别上。以“螺蛳”为正名的淡水螺,仅生活在云南高原湖泊(如滇池等),螺壳厚重且气质独特;日常语境中的“螺蛳”则主要是指石田螺属一些供食用的种类,有时也包括像螺丝钉一样的蜷螺。“螺蛳粉”用到的螺蛳通常是方形环棱螺,现也归入石田螺属。
螺蛳的生存现状极不乐观,入保是合理的。不过博友@秋水Mark 指出,田螺科的螺蛳属、玺螺蛳属和环螺蛳属等3个属的各种类都很濒危,螺蛳本种反而是其中最常见的,但其它种类却从未被考虑过,不知什么原因。前
仅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的东北田螺落选,这种处理也是妥当的。该种分布狭窄,但据当地知情者说,数量不算多也不算少,甚至在哈尔滨市区的河流内也能捕获,离入保要求尚有差距。说起来这东西确实生命力不够顽强,我有出自松花江哈尔滨段的东北田螺活体若干,如今只余其一矣。多么痛的领悟。
还好最终没有入保,不然的话,理论上就凭这一个也够进去体验生活了。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