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病虾的4个特征和5个诊断要点
病虾的一般特征
1.虾体的活力和游泳能力减弱
健康无病的虾体通常栖息于养殖水体的中、下层或近于底部,一般不易看见;有时在池埂上可发现一些虾群,但运动活泼,游泳迅速,弹跳力强。病虾活动能力弱,游泳缓慢,在人为刺激时,反应迟钝,不逃避,有的在水面上打转或无定向地上下游动;有的匍伏或侧卧池边浅水处;有的习性异常,如白天不潜砂。
2.摄食量下降或停止吃食,生长缓慢
健康无病的虾群,在投时可见活跃争食,半小时后取样查看,80%以上的虾体胃肠饱满,连续观察3~5天,可见长势良好,虾体健壮。病虾在常规投下,仅见部分虾吃食,半小时以后取样观察,50%以上虾体空胃,池中出现残饵;非急性病,连续观察5~6天,虾体不见生长,日趋瘦弱,残饵也明显增加。
3.体色和鳃异常
健康无病的虾,身体透明或半透明,特别是幼体和未成年虾,体色正常、鲜艳,体表无污物、藻类、原生动物等附着;透过两侧头胸甲,腮干净清晰可见。患病对虾,体色灰暗,甲壳表面色素斑点增多,有的出现白斑、褐斑,甲壳溃疡,附肢残缺,触须断掉,有的附肢变红,肌肉白浊,虾体痉挛呈抽筋虾,腮变黑,有的黄腮或白腮,腮上附着污物或固着有原生动物、藻类等。
4.死亡率上升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养殖虾池3~5天内死亡率应等于零;在其养殖生产过程中半个月或10天内,有个别虾体死亡,其群体的活动、摄食和体色、鳃等无异常现象,可看成自然减员;但如果在1~2天内虾池出现0.1%以上的死亡率,则可能是病害的初始,应认真观察、详细査看。
诊断病虾的要点
1.取样要有代表性
首先供解剖和检查的病虾样品应能够代表一个虾池中患病的虾群;其次,应该是活鲜的或刚死不久(一般不超过1小时)的病虾,否则会因虾死过久,病原体离开虾体或死亡,从而无法鉴别。同时,有许多病状,在活的或刚死的虾体上是很明显的。死了过久的虾,其组织、器官腐烂变质,原来所表现的病状已无法辨别。这样,即使是进行了解剖检查,也难以作出明确的判断。
2.解剖检查的虾数。
一个虾池一般5~10尾。捞取的病虾应是虾池中离群独游、活力差、浮于水面或侧卧池边浅水处的个体。对人工育苗期幼体的取样,可用烧杯从育苗池充气水流翻滚处舀取一杯,或用虹吸法从池底吸取,待杯中水流静止后,用橡皮头玻管吸取行动不活泼沉底的幼体,进行整体水封片检查。
3.检查时应先体外后体内
对剪取下的组织器官要分别置于不同的玻皿上(或器皿);体表、鰓用清洁海水,体内组织器官用生理盐水,防止干燥和病原生物模糊不清。解剖检查的顺序一般是体表(包括附肢、眼球和甲壳下层)、腮、血淋巴、肝胰腺、心脏、消化道、淋巴器官、肌肉、排泄器官、神经组织、性腺等。
4.对解剖检查的虾体应做好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括取样的地点,虾池编号,时间,病虾编号、体长、体重、外观和各器官组织的症状,目检和镜检的结果等。
用4%的福尔马林、70%的酒精、戴维森氏固定液(95%乙醇330毫升、福尔马林220毫升、冰醋酸115毫升、蒸馏水335毫升均匀混合)等固定,以便继续进行显微组织技术观察和鉴定。
本文内容选编自《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2020年10月第2次印刷,冯亚明、海龙、杨智景编、责任编辑闫庆健。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