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鲢鳙治好密云水库“肥水病”

发表时间:2021/08/15 19:51:21  作者:牧海  浏览次数:187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是当地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盛产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经济鱼类,年产量稳定在150万公斤以上。近年来通过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密云水库的渔业捕捞产量不断升高,在2019年还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250万公斤。

密云水库:一年出鱼150万公斤,专家用鲢鳙治好“肥水病”?

密云水库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环保总局曾于2005年对密云水库的商品鱼进行过食品检验,结果显示:密云的水库鱼已经达到了有机食品的标准,品质相当优良。不仅如此,这些为当地渔民增加收入的“财富鱼”,还是名副其实的净水鱼,为改善密云水库的水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密云水库的“水肥病”

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体量最大的山谷型水库,同时也是首都人民的“生命水库”。事实上,从1982年开始密云水库就成了北京市民的专用水源地,保护库区的水质自然也就成了关系到市民饮水安全的头等大事。

密云水库:一年出鱼150万公斤,专家用鲢鳙治好“肥水病”?

密云水库

调查表明,密云水库的水质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南水北调的补给水,第二则是上游和周边居民的生产活动。

首先来说一说调水工程的补给水。密云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调蓄水库,长年接受着从丹江口水库(中线一期工程的水源地)调来的自然水体。由于丹江口水库和密云水库分别位于不同的水系,水质指标的差异很大,补给水的汇入会导致密云水库原本的营养盐含量发生剧变,因此爆发“水华”的风险比调水前更大。

另外,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密云库区的水位逐渐升高,导致沿岸植被被淹,腐烂的有机质也进一步加重了库区的富营养化趋势。

密云水库:一年出鱼150万公斤,专家用鲢鳙治好“肥水病”?

丹江口水库是调水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和调水工程相比,上游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水质的影响则更加直接。

密云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有1.5万平方公里,上游居民排放的生活废水、农业生产时使用的无机化肥等对水质的影响占主导因素。受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2019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的密云水库总体上处于中营养状态,水质相对较肥,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比丹江口水库、千岛湖(新安江水库)都要高——不可否认,“水肥病”已经成为密云水库最大的生态病。

鲢鳙成最大的净水“功臣”?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涌现出了很多用滤食性鱼类来改善水质的优秀案例,大多都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效果。“以渔养水”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真正做到了环境友好、增产增收,同时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已成为治理水库生态的主流手段。

密云水库:一年出鱼150万公斤,专家用鲢鳙治好“肥水病”?

国内常见的放流鱼种,其中鲢鳙是主力军

一般而言,适当增加水体的肥度并没有坏处,反而能够增加单位水面的渔业生产力,提高经济鱼类的产量。但水质过肥就需要警惕了,往往会引发很多生态问题,比如导致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蓝藻等有害“水华”爆发的风险也会大大升高。

现阶段,消除“水肥病”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是从污染源头减轻水库中氮磷元素的排放,第二则是用生物防控的方法降低浮游植物的密度,使之无法过度繁殖形成“水华”——千岛湖利用鲢鳙调水的策略,采用的其实就是第二种思路。

从2003年开始,密云水库也加大了增殖放流力度,主要投放的鱼苗就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经济鱼类,也就是鲢鱼和鳙鱼。另外,工作人员还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草鱼和鲂鱼,可以帮助控制水库中的大型挺水植物,放流的细鳞斜颌鲴则会辅助摄食水中的腐殖质、大型丝状藻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

密云水库:一年出鱼150万公斤,专家用鲢鳙治好“肥水病”?

鲢鱼/白鲢

各种鱼类之间相互搭配,充分利用了水库的营养资源和生活空间,共同维持了良性的生态系统。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密云水库增殖放流的鱼苗总量达到了7190吨,这些鱼苗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的消耗水体的氮磷元素,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营养成分,真正做到了“变害为利”。

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发布的资料显示,在2003~2019年,从密云水库出水的渔获物累计达到了2.9万吨,其中大多数年份的产量都稳定在1500吨左右,从2017年开始突破了2000吨,产量逐步升高。

密云水库:一年出鱼150万公斤,专家用鲢鳙治好“肥水病”?

2003-2019年,密云水库的放流与捕捞产量

通过捕捞的渔获物,人们相当于从水库中移出了3082吨的总碳、930吨的总氮以及157吨的总磷,对消除“水肥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净水鱼”的放养比例,依然是个难题

据了解,每年的4月1日~9月24日是密云水库的禁渔期,其中水库的内湖更是做到了全年禁渔。在禁渔期期间,禁止一切组织和个人进行生产性捕捞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态治理的成果。

按照惯例,在禁渔期开始后,渔业部门会增殖放流大量的鱼苗,但是鱼苗的比例仍然缺乏科学论证。在千岛湖,当地投放鲢鱼和鳙鱼的比例各占50%左右,这一比例借鉴的是武汉东湖的鲢鳙治水经验;而在密云水库,当地投放的鲢鱼约占70%,鳙鱼占20%,草鱼和鲂鱼共占8%,另外还有一小部分是瓦氏雅罗鱼等杂食性鱼类。

密云水库:一年出鱼150万公斤,专家用鲢鳙治好“肥水病”?

放流的鲢鳙已成为国内大水面的“财富鱼”

众所周知,不同食性的鱼类对饵料资源的利用度不同,摄食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底层生物的群落结构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化。近几十年以来,全国各地放流的苗种比例往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确定的,至于是否科学合理,恐怕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总之,在不同的水库中到底要放多少鱼、不同鱼种之间的比例该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评估,这也是当前“以渔养水”策略中的一项不足之处。

还是以鲢鱼和鳙鱼为例进行说明。

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食性差异相当明显。在摄食量上,鲢鱼每天会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12%~23%的饵料,鳙鱼则会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9%~14%的饵料。有意思的是,鲢鱼不仅比鳙鱼吃的多,而且消化速度也更快——鲢鱼的消化速度大约是鳙鱼的3倍

密云水库:一年出鱼150万公斤,专家用鲢鳙治好“肥水病”?

鳙鱼/大头鱼

不难推断,鲢鱼和鳙鱼的放养数量和比例必将导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结构发生改变,如果放流方式不合理,甚至有可能导致生态失衡。为此,一个比较合理的放流方案是:对各地区水库中的浮游生物群落先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放流方案。

总之,“以渔养水”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兼顾生态和经济的有益尝试,但在细节性问题上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