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鲟鱼苗种人工培育技术总结

发表时间:2022/03/03 09:28:57  作者:张翼 等  浏览次数:1186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杂交鲟鱼 ( 西伯利亚鲟 ♂× 俄罗斯鲟 ♀) ,属底层冷水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性情温和,行动迟缓,喜清澈水质、流水、溶氧较高、水温偏低的砾石环境。 鲟鱼的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鲟鱼成为市场受欢迎的水产品, 目前我国多省市鲟鱼人工养殖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门峡市位于豫西山区, 山泉水资源丰富。 近年来,我们利用山泉水开展了杂交鲟鱼苗种人工培育技术试验取得成功, 为养殖户提供优质杂交鲟鱼苗种,加快了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现将鲟鱼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苗种培育基地条件

苗种培育基地呈东西走向,水源采用山泉水,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澈,水量充足,水温 15℃±0.5℃ ,总面积 6000 m 2 。 室内培育设施:分仔鱼区 500 m 2 、稚鱼区 1500 m 2 , 采用 2.5 m 直径玻璃钢鱼盆, 配备两台1.5 kW 增氧泵; 室外培育设施: 幼鱼区 4000 m 2 ,为25 m×8 m×1.5 m 排列式长方形水泥池。

1.2 苗种放养前处理

1.2.1 水质管理

基地水质采用三重沉淀管理

① 一次沉淀池: 采用固定格栅过滤杂草, 砂石等; 为防止野杂鱼、 鱼卵等有害生物进入苗种培育盆,进水口使用 60 目尼龙网袋过滤,作为室内养殖用水。

② 二次沉淀池:使用后的尾水含有饲料、粪便等杂质,经过二级沉淀池过滤,确保无明显杂质后进入室外培育池。

③ 三次沉淀池: 苗种培育池排出的水体进入三次沉淀池,沉淀饲料、粪便等杂质后,做灌溉使用。

1.2.2 鱼盆渔具消毒

苗种培育前期,需做好鱼盆、渔具等基础工具的整理消毒。 根据生产规划,苗种接收前 3 d ,采用含量10% 二氧化氯稀释 1.5 倍浓度后全池泼洒、浸泡 24 h ,随后打开水阀冲洗,静置备用。

1.2.3 饲料处理

基地鲟鱼苗种培育采用升索公司生产的全系列鲟鱼仔稚鱼饲料,粉碎后作为开口苗驯化料。 结合仔鱼苗口径较小的生物学特性, 在当地没有水蚯蚓等生物性饵料供给的情况下, 对 1 # 商品料再次粉碎,过80 目筛备用。

1.3 杂交鲟鱼仔鱼期培育管理

1.3.1 仔鱼苗诱食驯化

仔鱼苗的诱食是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 该期仔鱼苗种在水中呈无规则悬浮状, 放养密度为 6000尾 / 盆,平均规格 13 mm, 均重 0.03665 g/ 尾。 随着卵黄囊的吸收和苗种生长,逐渐趴底、聚群至进水口,待趴底数超过 80% 、聚群数超过 50% ,即开始用饲料诱食驯化,前期采用少量多次遍撒法。

1.3.2 投饲管理

仔鱼苗种的投饲,前期以诱食为主,以培育 10 万尾仔鱼苗为例,每次诱食用量 10 g 间隔 1 小时 1 次,至排空色素粪、聚群,逐渐增加投饲量,投饲间隔逐渐调整为 2 h 、 4 h 。

1.3.3 水质管理

由于仔鱼苗种的特性, 该阶段培育池以控制较小的流量、减缓流速为宜。 诱食开始后,会出现剩料堆积, 每天对鱼盆剩料进行两次清理, 确保鱼盆干净。 同时对进水口网袋每天进行更换、清洗、消毒 , 确保无杂质进入鱼盆。

1.3.4 疾病预防

仔鱼苗种的疾病预防, 结合水质管理和苗种状况,采用温和型药剂处理,苗种培育开始后,每隔 7 d使用青霉素钾 100 万单位 / 盆,停水抑菌消杀 30 min 。

1.3.5 分批管理

仔鱼苗种培育 17 d 左右, 结合苗种状况及时清出弱苗分盆管理。 针对弱苗需降低水位,加强管理,提高成活率。

1.4 杂交鲟鱼稚鱼期培育管理

1.4.1 分批及投饲管理

稚鱼期及时挑分大小, 方便投饲管理和提高鱼苗成活率。 鱼苗培育 36 d 左右,根据生长规格,及时挑分大、小苗种,确保群体的一致性;同时调整投饲时间、投饲量、饲料型号,加强投饲管理。 此后经过三个阶段挑分,达到 800~1000 尾 / 盆左右,大苗平均体重 6.72 g/ 尾,小苗平均体重 3.83 g/ 尾,即可调整至室外鱼池培育。

1.4.2 水质管理

稚鱼期鱼苗活力增强,摄食量增加,需加大进水量;因投喂成品饲料,鱼盆剩料杂质较少,每天对鱼盆清理一次,确保水质清洁。

1.4.3 疾病预防

稚鱼期鱼苗抵抗力增强,因采用流水培育,一般较少发生鱼病。 主要以预防为主,交替使用中药药饵预防和二氧化氯、 聚维酮碘消杀预防, 间隔 15 d 一次,保障鱼苗健康。

1.5 杂交鲟鱼幼鱼期培育管理

幼鱼期生产管理的重点, 由室内培育转至室外培育, 15 d 左右进行疾病预防。 主要表现为苗种易得水霉病,由于水温低于 20℃ ,受到转场应激,相互碰撞受伤及太阳照射等因素, 部分苗种头部损伤感染水霉病,如不及时预防治疗,会导致大量传染和死亡现象。 预防水霉病主要采取遮阳、药饵投喂、预防消杀及捕捞集中治疗等措施。

2 养殖收获情况

鲟鱼苗种培育过程中存在死亡峰值,该批次共培育 10 万尾水花,死亡高峰期集中在第 4 周,随后逐渐下降,至苗种销售共死亡 15964 尾,成活率为 84% 。

该苗种培育基地生产条件, 体现了三门峡地区冷水鱼苗种生产与成鱼培育的自然、地理条件。 本次进行的杂交鲟鱼苗种的培育生产,经过 90 d 的培育,平均规格 18 cm, 均重 9.45 g/ 尾,成活率 84% ,取得了较理想的试验结果。

3 分析与总结

3.1 科学投喂饲料

选择营养全面,蛋白含量较高的仔稚鱼驯化料,并根据鱼体大小及时调整颗粒大小,饵料适口、投饵量足,避免了因食不饱,导致出现较小个体及死亡的现象,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

3.2 调控水质

优良的水质是苗种培育成功的关键, 严格调控水质,确保水质清澈,及时清理杂草、碎石等,保障进水量,定期排放净化池废水。

3.3 客观分析养殖过程中死亡现象

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 4 周的一周之内,之后死亡率降低,养殖生产中出现零星死亡经检查诊断,只要不是传染性疾病,即减少消毒处理,降低应激致死。

3.4 病害预防

鲟鱼苗种培育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每 15 d 进行一次的预防性消毒及药饵投喂, 培育期间没有发生严重病害。

3.5 成活率有待提高

本次鲟鱼苗种培育成活率 84% ,有待提高,驯食期间死亡高峰,主要集中在驯食 10 d 后发生。 估计死亡峰值的高低与苗种质量、饵料的适口性,饵料的诱食性有关,真正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