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鮰鱼败血症的防控方法
一、鮰鱼败血症的病原
江苏盐城、湖北仙桃和广州白云区等地发病池塘调查,从体表有出血、褪色斑,解剖可见套肠的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到运动型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鮰爱德华氏菌、杀鲑气单胞菌等,实验室检测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结果呈阴性。初步诊断是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
二、鮰鱼败血症的症状和流行
发病池塘鱼吃食减少,部分鱼在水面漫游,病鱼典型的症状为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解剖多数病鱼有套肠现象,此外还有其他症状,部分鱼体表出现圆形溃烂,有的肛门红肿,下颚和鳍条基部红肿,病鱼鳃丝充血,解剖病鱼肝脏出现花肝或有出血斑点,脾脏发黑、肿大,肾脏肿大,胃壁、肠壁上出血,有套肠现象的病鱼胃里基本没有食物。
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变性、细胞肿胀为主;脾组织淤血、出血严重,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肾组织变性、水肿,有坏死;肠组织多量淋巴细胞浸润,肠上皮断裂有坏死。
每年的3月-5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不同地区发病时间存在差异,广东回暖快的年份,2月份下旬就有发病,江苏、湖北等地3月中下旬开始暴发直到4月下旬,四川可能持续到5月份。发病水温15~25℃,个别池塘在冬季10℃也严重发病,随着水温上升到25℃以上,病程缩短,死亡降低。主要感染前一年放养鱼种经过越冬后的成鱼,同一池塘大小规格都有发病。该病发病急、死亡量大,传染快,遇到低压闷热的回南天或天气变化大时,出现症状后1-2天就开始出现死亡,3-4天开始暴发大规模死亡。
三、败血症的防控建议
当前池塘管理慢慢进入“正轨”,但也正是发病高峰期。由于该病多数病例发病急,往往还没有来得及治疗就已经发生严重死亡,发病后处理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预防工作是重点。今年鮰鱼上市时间可能延后,此阶段通过合理管理才是防控关键。
1、加料要循序渐进
越冬期的池塘基本是不投喂或者少投喂,因此斑点叉尾鮰体质较差,肝脏等内脏器官工作能力弱,所以工作“强度”不宜高,即饲料投喂不能过猛。此外鮰鱼贪食,过量投喂必定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套肠。开春后投喂要循序渐进,每天按一定比例添加饲料,先投喂沉性饲料,当水温高于15℃时,太阳出来前那餐投喂浮性料,随着温度上升再慢慢转为浮性料。开春后的喂料,还必须要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等保健药物,在饲料中添加“肝胆易康+营养快线”增强肝脏消化能力,减少肠道问题。
2、提前改底解毒
斑点叉尾鮰是底层鱼类,性成熟的鮰鱼有拱泥和钻洞穴习惯,越冬的池塘底部积累太多残饵、粪便,当池塘密度大,有鱼出现拱泥现象时,就容易返底,造成水质环境变差,有害指标升高,鱼类甚至出现急性缺氧。越冬后定期7天使用“福地安”改底,除底臭,同时抑制寄生虫虫卵的繁殖。此外,开春早晚温差大,水体不稳定,池塘藻类活性差,改底的同时配合“碧水安”稳水解毒,快速恢复池塘水质稳定。
3、春季避免拉网
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经过一个冬天的积累,在塘底发酵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拉网相当一次严重的返底,将池塘底部的脏物质上涌到水环境中,造成水体污染;同时拉网后鱼体表受到机械损伤,易继发感染细菌。调查表明,春季拉网后诱发发病屡见不鲜。因此,开春后应杜绝拉网。
4、合理养殖密度
池塘放苗密度要和池塘条件和养殖管理能力相配合,目前专家预计国内疫情将在4月基本控制,全球疫情可能延续到6月份,而往年鮰鱼出塘高峰期集中在4-6月,今年出口和内销都会受到影响,出鱼高峰期可能会延后,因此密度大的养殖池塘,建议缓慢加深水位,增加鮰鱼活动空间,但要注意,没定期改底的池塘加水的水流不能过急,容易引起返底。此外加装增氧机,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改善水质。
5、细致管理,正确用药
斑点叉尾鮰春季败血症一般来势汹汹,因此,要时刻关注鮰鱼吃料情况,观察鮰鱼体表症状,当发现吃料时间延长,解剖游边鱼有套肠现象,及时带水和鱼到药店做专业检测。药店对发病鱼做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后,选择敏感药物拌料内服,同时配合“永乐碘”消毒水体。由于鮰鱼贪食且有会互残,治疗期间最好不要大剂量减料。
6、越冬期管理不放松
越冬期适当加大水深,保持水质环境稳定。开春后养殖池塘问题都颇多,是越冬期间落下的病根。进入越冬前,提高池塘改底频率,减少底部有机质的堆积,越冬期间的晴好天气建议适当投喂沉性饲料,增强鱼体质,保膘过冬,降低开春病害暴发几率。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