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福瑞鲤急性烂鳃病发病案例及治疗

发表时间:2022/07/15 22:37:06  来源:《畜牧兽医杂志》  作者:苏玲,魁海刚  浏览次数:632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摘要:福瑞鲤是永靖县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白银综合试验站引进并大力推广的养殖新品种,在养殖过程中急性烂鳃病时常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发生在试验示范点的案例分析了该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给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福瑞鲤;急性烂鳃病;发病原因;治疗措施
鲤鱼急性烂鳃病是鲤鱼常见的多发病,池塘老旧、水质变坏、药物使用不当和投饲不合理是引起鲤鱼急性烂鳃病的原因。此病在我国北方地区5~9月的高温时期容易流行,流行水温在25~37℃,发病率高达50%~80%,发病鲤鱼的死亡率可高达60%~100%。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1~2周,鲤鱼急性烂鳃主要威胁200g以上鲤鱼。
福瑞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推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新品种,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能力强、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永靖县于2012年引进并大规模推广养殖,养殖面积达166.7hm2。2016年8月下旬永靖县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福瑞鲤鱼种养殖池塘出现大面积死亡,其中示范户泽鑫养殖园、孔德义、孔德秀养殖场福瑞鲤鱼种养殖池塘分别死亡230kg、270kg、450kg,死亡鱼种规格250~300g,池塘发病率达到了80%以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典型案例介绍
孔德秀是示范基地的一位鲤鱼养殖户,养殖池塘5个,面积达3.2hm2。发病严重的5号池塘为福瑞鲤鱼种培育池塘,池塘深度1.2m,水深0.8m,水源为农业灌溉水,面积4335.5m2,5月5日投放鱼种9200尾,规格80g/尾。20~23日期间的4d时间里共打捞死鱼450kg,死亡鱼种规格250~300g。
2发病情况
9月24日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养殖户介绍了发病情况。9月23日早上发现福瑞鲤吃食异常,只有少部分鱼到采食场吃食,发现零星鱼在水面漫游,仔细观察池塘边水草处发现死鱼。捞起死鱼和漫游的鱼仔细观察,发病症状不太明显,从体表的症状看刚发生此病的鱼体色与正常无异,只是有些漫游的鱼体色发黑,也有些漫游的体色正常。下午17时左右开始死鱼越来越多,病情加重。根据以往经验养殖户用二氧化氯进行泼洒消毒处理。
3临床症状
根据技术人员现场观察,发现水面漫游鱼群多或顶水不动,有大量死鱼,当时捞出死鱼400余尾,规格大小不一。观察病鱼发现头部体色发黑明显,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病情严重的离群独游,对外界刺激无反应;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发炎充血,部分中间部分有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也有的部分因淤血而呈紫红色;严重的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病变鳃丝的周围粘附有各种杂物;体表无出血点,少数鱼体异常眼球突出眼眶充血。从现场解剖的症状看,胆囊肿大,肝脏变色成花肝,少数鱼肠壁出血,部分有白色或淡黄色浓液。根据以往养殖经验和临床症状确认为鲤鱼细菌性急性烂鳃病。24~29日期间,经过治疗死鱼尾数日渐减少,到30日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4发病原因分析
4.1水质碱度过高
该池塘距离水库300m,典型的盐碱地池塘。2016年由于北方雨水多,水库水位始终高水位运行,致使盐碱地地下碱水上升,池塘水质碱度硬度升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这些有害物质在高碱度、高硬度、高温度的条件下联合毒性加强,鱼类体质下降明显,外加日常管理上的不到位和不科学导致水体自净功能丧失,鱼类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急性烂鳃病的发生。
4.2养殖密度过大
池水太浅,平均水深0.8m,养殖密度大,加上福瑞鲤生长快,养殖户为追求高效益,饲料投喂必然增加,致使9月份池塘负载更大,水质恶化快,水质难调控,pH、氨氮、亚硝酸盐高。
4.3养殖模式不合理
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中途不卖鱼,池塘底泥未翻动,有毒有害物质长期蓄积在底泥中,天气变化导致底泥中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中毒害鱼类。该池塘为了培育大规格福瑞鲤鱼种,在鱼苗投放时没有搭配花白鲢,放养模式不合理,造成池塘生态失衡,水质差。
5治疗措施
5.1及时清理病死鱼
福瑞鲤带菌鱼是烂鳃重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因此要及时彻底清理病死鱼,尽最大可能减少病原菌。死鱼不要到处乱扔,要深埋处理。
5.2加注新水
抽开排水阀门,排出底层部分水体,同时缓缓加注新水30cm,进排水速度不能过快,以免造成温差过大引起应激反应,加重鱼体负担。不要开动增氧机,以免造成大量死鱼。
5.3调节水质
第一天到第二天全池均匀泼洒生石灰20~30kg/667m2或漂白粉1kg/667m2。第三天和第五天全池均匀泼洒聚维酮碘,用水稀释300~500倍后,全池遍洒,一次量每1m2水体45~75mg。
5.4药物治疗
使用氯霉素的替代品氟苯尼考,按10mg/kg体重拌饵投喂,连喂4~6d;同时减少总投喂饲料量。
6小结
6.1准确诊断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黏球菌,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该病在水温20~35℃范围内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为4~11月,6~9月为发病高峰期。从种鱼到成鱼均可受害,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常引起大量死亡。在当地渔药品种缺失的情况下,选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氟苯尼考进行泼洒或内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6.2坚持预防为主
鱼种投放前挖除塘底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用2%~3%食盐水药浴4~10min,或用15~20g高锰酸钾药浴15~30min;在高温季节,要注意水温、气温的变化,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种体质,增强鱼种抗病能力;定期用杀虫、杀菌药物进行预防,必须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准确判断,对症下药,一般每月全池遍洒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1~2次,每隔1~2周用漂白粉消毒食场1次。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