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8/01/11 00:00:00  浏览次数:297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花鲢、白鲢是淡水鱼养殖重要的混养品种,对提升池塘的综合养殖效益意义重大。在养殖过程中,花白鲢的细菌性败血症(又称“出血病”)时常发生,有时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反复发作,损失严重。

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为暴发性出血病,从流行情况与防治结果看,高温养殖期的暴发性出血病呈现出治愈后容易反复的特点,低水温期的暴发性出血病呈现出难以控制的特点。

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病原体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有多种,有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嗜水气单胞菌(A.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等,报道最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

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以下,气单胞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低水温时多由鲁氏耶尔森氏菌引起,高水温时多由气单胞菌引起。

气单胞菌感染水产养殖动物的途经为肠道、伤口、鳃等。

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致病条件

病原体致病取决于病原体、宿主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其的致病条件如下:

①寄生虫病为原发,细菌性败血症为继发。

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养殖,花白鲢的寄生虫病如指环虫、锚头鳋、中华鳋及车轮虫病等均为常见,寄生虫的寄生不仅使花白鲢的抗病力下降,更为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打开了入侵之门,如气候、水质条件适宜致病菌的繁殖,从而使该病得以暴发。

②水质与底质不良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与反复。

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为淡水养殖环境下自然存在的菌群。养殖水体有机质(残饵、粪便等)过多,以及底泥过深,这为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提供了增殖的物质基础,当水温等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大量增殖,从而极大的增加了致病菌感染养殖鱼类的机率。如从嗜水气单胞菌为原发感染的角度看,水质不良会直接导致其大量增殖,从而使养殖鱼类感染而致病。大量的事实表明,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的养殖水体的氨氮、亚硝酸态氮检测结果均过高。

③拉网(如捕热水鱼)、转运等引发鱼类损伤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

机械损伤的致病机理大致上与寄生虫寄生差不多,主要是为致病菌提供入侵门户。

④管理不善如施肥不当、投喂霉变饲料、加换水等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

过量施用氮肥或只施有机肥等不当施肥,会引发养殖水体氮循环障碍或养殖水体底层缺氧,从而使致病菌增殖而感染鱼类;投喂霉变饲料不仅对养殖鱼类有毒,更会使养殖鱼类肠道菌群改变,从而使养殖鱼类的抗病力下降而增加致病菌的感染机率;不当的加水、换水及大水面的泄洪都会使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其抗病力而增加致病菌的感染机率。

⑤气候突变或频繁变化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

气候的突变或频繁变化不仅会导致养殖鱼类的经常性应激,也会使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种群发生变化而引发不良水质,从而使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发生。

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图1、白鲢体表出血

三、主要症状

鲢、鳙鱼的主要症状以体表出血、充血为特征(图1),尤其是在体表两侧、头部(图2)、鳃盖(图3)、下颌(图4)、口腔(图5)、鳍基、尾柄、眼眶等部位出现,有的还可见突眼和鳃丝贫血;内脏也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充血,有的肠道肿胀、充气。有时也表现为无症状的特点(通常为嗜水气单胞菌的强毒株急性感染所致)。

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图2、花鲢头部充血

诊断方法

①同一养殖水体除草鱼外的其它养殖鱼类如白鲢、花鲢、鲫鱼、鳊鱼、鲤鱼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养殖鱼类同时发生死亡,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②养殖水体中野杂鱼(非养殖鱼类)或螺、蚌因非药物致死而发生提前死亡时,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③花白鲢无症状的死亡,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④夏季高温时期天气突变引起的花白鲢的死亡。

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图3、花鲢鳃盖与下颌部充血

流行情况

该病从鱼种到成鱼都可患病,流行季节长,从2月到11月,水温9~30℃之间流行,以28℃左右最为严重。

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图4、下颌与鳃盖充血。               图5、口腔充血

防治方法

防治该病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不同的杀虫药物,根据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杀菌药物或水质改良剂,特别情况下可使用粉状料拌饵投喂的方法。

1、减少应激

花白鲢本身对外界的刺激,如拉网、搬鱼、水变、用药刺激、加水等,均有较大的应激反应,容易造成体质下降,继而感染发病,在养殖过程中时常发生。因而,在养殖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刺激(如不能一次加水过量、不用刺激性大的药物等),减少应激,必要时泼洒抗应激的药物,如拉网或搬鱼前后,拉网前,泼洒“激活”,做好抗应激工作;拉网后,及时泼洒“永乐碘”等刺激性极小的消毒剂防继发感染,可有效防控因拉网或搬鱼而引发的“出血病”。

2、调水稳水

夏季持续高温晴天,代谢加快,水体中老化死亡的藻类(及藻毒素)、粪便、残饵等容易大量累积,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极易引起水产动物发病。较为常见的,在老化死亡藻类较多(下风处“幔子”越来越多)、倒藻水变后的池塘,花白鲢更易发“出血病”。水体稳定性差的,易反复发作,病程显著拉长。

3、防气泡病诱发和加重死亡

花白鲢为中上层鱼类,绝大多数时间在水体的中上层游动、滤食,而一般情况下,水体的中上层更易发生气泡病。这一点,在水花、寸片阶段影响显著,常直接造成大量死亡。而在成鱼养殖中,直接造成死亡的案例并不多见,常见于慢性发病。多见于春季,尤其春季天气多变的年景,病程往往较长。

4、控制其它人为因素

1、经常杀虫杀菌。如有些养殖区域,每年开春后频繁杀虫杀菌,常造成花白鲢发病死亡,且长势偏慢。

2、防治花白鲢“出血病”的误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泼洒杀菌药物,一遍不行,再来一遍;一种药品效果不明显,再换另一种。这样做,反而加大了刺激,加重了病情。

3、不重视高温期肥水产品的选择。继续使用磷肥、复合肥、大包肥等刺激性较大的肥料,施肥后直接诱发“出血病”。

药物使用的方法

用药顺序为先全池泼洒杀虫药,然后再泼洒杀菌药,在使用杀虫、杀菌药的同时口服药物,治愈后再使用水质改良剂调水。

特别提示:

①用药期间最好是连续三天晴好天气;

②治疗暴发性出血病期间严禁施肥(尤其是施用有机肥粪肥及氮肥),严禁对池水进行大排大灌;

③数次用药未治愈或死亡量过大或水质过肥时应首先使用解毒剂等改良水质后再行用药;

④治疗因环境突变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时,不得使用杀虫、杀菌药物,可使用氧化类或非氧化类及微生态制剂、磷肥等改良与调节水质;

⑤预防拉网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时,可在拉网前、后全池泼洒抗应激药物。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