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中科5号”品种概况与人工繁殖

发表时间:2024/06/16 22:12:25  浏览次数:389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异育银鲫“中科3号”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适合在全国各种可控水体中养殖。因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于2008年培育成功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目前鲫鱼养殖中主养品种。近十年的推广养殖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同时因其体型、体色具有很好的市场接受度。但在养殖实践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因放养密度不断增加,近年来孢子虫病和出血病也日益严重,另外在苗种培育中也发现苗种培育成活率偏低。因此,利用银鲫独特的异精雌核生殖,辅以授精后的冷休克处理以整入更多异源父本染色体或者染色体片段,筛选获得有团头鲂父本遗传信息、性状发生明显改变的个体作为育种核心群体,以生长优势和隆背性状为选育指标,用兴国红鲤精子刺激进行10代雌核生殖扩群,培育出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

(二)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育种的原始母本是经遗传标记鉴别的银鲫E系。培育单位从来源于黑龙江方正县双凤水库、鄱阳湖等水系的不同银鲫克隆系进行血清转铁蛋白、RAPD、SCAR、线粒体DNA和微卫星DNA等分子标记鉴定,从中鉴定出A、B、C、D、E系等十几个银鲫克隆系,将鉴定出的银鲫E系作为母本进行新品种培育。育种的原始父本是团头鲂和兴国红鲤。

2.技术路线

1995年利用团头鲂精子授精激活银鲫E系的卵子再经冷休克处理而创制雌核生殖核心群体,以生长优势和隆背性状为选育指标,用兴国红鲤精子刺激进行10代雌核生殖扩群,到2013年培育出异育银鲫“中科5号”。详细技术路线如下图:

1995年:利用雌核生殖和冷休克进行银鲫育种核心群创制

1996年~2013年:进行了连续10代雌核生殖选育,培育出异育银鲫“中科5号”选育指标:隆背性状生长速度快

2014年~2017年:连续4代雌核生殖扩群,以异育银鲫“中科3号 ”为对照养殖品种开展中试和生产性试验。

3.培育过程

1995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官桥基地,利用团头鲂精子刺激银鲫E系的卵子进行雌核生殖,授精后进行了冷休克(1℃~2℃,20分钟)处理,获得了一个银鲫育种核心群体。选择120尾体型正常的雌核生殖和冷休克处理后的后代进行养殖,同年12月进行生长统计,共计成活个体37尾,个体之间分化明显,其中最大个体236g,最小个体79g,平均体重(169±36.5)g。其中少量个体具有明显隆背性状和生长优势,并以此为选育指标,开展银鲫新品种选育。转铁蛋白和SCAR等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该新克隆系(F系)来源于E系,具有与E系相同的转铁蛋白表型、SCAR和微卫星DNA等分子标记,而与D系和A系的遗传背景不同;核型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核心育种群体除了含有母本E系的156条染色体之外,还含有来自团头鲂的超数微染色体片段,是一个有团头鲂精子DNA,性状发生改变,且具有养殖潜力的新品系。

1996年用体重超过200g、具有明显隆背性状的个体作为育种核心群体进行第一代雌核生殖,1997年~2007年,进行了连续3代雌核生殖。每一代都从雌核生殖扩群养殖的3000尾~5000尾成鱼中选择具有明显隆背性状和生长优势的个体作为选育亲本,进行雌核生殖扩繁、保种和选育。

2008年~2009年,每年从3000尾成鱼中选择1尾具有明显隆背性状和最大个体进行了2代单尾雌核生殖强化选育,并于2009年将第6代雌核生殖后代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进行同池养殖,结果显示它们的平均体重低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但正态分布分析表明新品系后代中存在少量明显具有生长优势的个体。

2010年~2013年又进行了连续4代优势群体雌核生殖强化选育,从养殖的650尾~1500尾成鱼中选择具有明显隆背性状和生长优势的个体,用兴国红鲤作为父本进行雌核生殖扩群选育,并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对比养殖。2013年繁殖的第10代雌核生殖后代个体表型趋于一致,平均体重明显高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且遗传性状稳定,定名为异育银鲫“中科5号”。

2014年~2017年,遗传稳定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又进行了连续4代雌核生殖,开展中试和生产性对比试验,同时开展遗传特征分析、分子模块标记鉴定和开发,以及抗病能力测试等试验。

(三)品种特性

1.生物学特性

背高而侧扁。鱼体背部较厚、呈灰黑色。头小,吻短钝,口端位,口裂斜,唇较厚,口角无须,下颌部至胸鳍基部呈平缓弧形。头顶往后、背部前段有一轻微隆起。鼻孔距眼较距吻端为近。眼较大,侧上位。背鳍基部长,鳍缘平直,最后1根硬刺粗大,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臀鳍基短,第3根硬刺粗大有锯齿。尾鳍叉形。体被大圆鳞,鳞片后缘颜色较深,使鱼体呈灰黑色。侧线完全,略弯。背鳍鳍式为D.Ⅳ-17~20,臀鳍鳍式为A.Ⅲ-5,侧线鳞30~33。

2.优良性状

与其它养殖鲫鱼品种相比,异育银鲫“中科5号”具有生长速度快和抗病能力强的优点。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相比,在投喂低蛋白(27%)低鱼粉(5%)饲料时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8.20%,抗鲫疱疹病毒能力提高12.59%,抗体表粘孢子虫病能力提高20.98%。另外异育银鲫“中科5号”依然保持雌核生殖特性,利用兴国红鲤作为父本进行新品种扩繁,后代不分化,性状稳定。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本来源

母本来源于经连续多代选育、保存于选育单位保种基地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群体,需符合异育银鲫“中科5号”种质标准,要求体色光亮,鳞片完整,无病,无畸形。繁殖季节成熟异育银鲫“中科5号”亲鱼的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清晰,手摸有弹性,生殖孔微红。也可以用挖卵器从亲鱼泄殖孔内取出少许卵样,将卵样放入培养皿中,加入卵球透明液,3分钟~5分钟后进行观察。成熟卵子大小整齐、颗粒饱满,全部或大部分卵子卵核偏位。

父本兴国红鲤2冬龄以上,成熟的雄兴国红鲤亲鱼,鳞片粗糙,轻压雄亲鱼后腹部,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后迅速散开为好。

2.亲本培育方法

(1)亲本培育池

亲鱼培育池一般要求水深1.5m~2m,并且最好能够靠近产卵池和繁育车间,以便亲鱼搬运和其他繁殖操作。亲本池的大小面积以1亩~3亩为宜。一般情况下,一个亲本养殖池中的亲本一次全部进行催产繁殖。

(2)放养

母本异育银鲫“中科5号”与父本兴国红鲤需分塘培养。一般要求养殖密度较小,母本每亩放养总量在400尾~500尾,且不能与其它底层鱼类混养,以保证在强化培育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养殖环境,从而培育获得优质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亲本。繁殖用兴国红鲤父本大小规格0.5kg~1.5kg,以每亩放养500尾左右为宜。同时为了调节亲本养殖池水质条件,适当搭配放养少量鲢、鳙鱼。

(3)饲料投喂

异育银鲫“中科5号”亲本培育一般使用24%~28%左右的鲫鱼人工颗粒饲料,不同大小规格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对鲫鱼专用饲料有不同的需求,同时不同季节的饲料投喂也有不同的要求。在亲鱼培育中,秋季培育亲鱼十分重要,是亲鱼肥育和性腺开始发育的季节,因此是亲鱼培育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异育银鲫“中科5号”亲鱼的怀卵量,同时也对亲鱼的越冬和次年春季的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可按培育池放养银鲫体重总量的3%投喂饲料。异育银鲫“中科5号”在3℃以上就能进食,因此需要根据水温变化,日投喂量控制在1%以下。开春之后是亲鱼人工繁殖的强化培育,是性腺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在这阶段亲鱼的摄食量将随着水温上升而日趋旺盛,可按培育池放养银鲫体重总量的3%~5%投喂饲料,促进性腺更好发育,将促使亲鱼体内营养成分大量转移到卵巢和精巢发育上。

(4)日常管理

为了保证异育银鲫“中科5号”亲本的正常生长发育,养殖池塘的透明度保持在40cm~60cm,溶解氧在4mg/L以上。春季随着温度的升高,定期适当加注新水,这对于性腺的发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月中下旬以后停止加注新水,以防亲本流产。

(二)人工繁殖

1.催产时间

2.催产剂量和注射方法

人工催产一般通过人工注射鲤鱼丙酮干燥的脑垂体(P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LRH)和地欧酮(DOM)的混合液。母本的有效剂量为:1mg/kg的PG,500国际单位/kg~700国际单位/kg的HCG,3μg/kg~5μg/kg的LRH和3μg/kg~5μg/kg的DOM。父本剂量一般为母本剂量的二分之一。在繁殖后期,异育银鲫“中科5号”成熟度更好,可以适当减少注射剂量。

异育银鲫“中科5号”可以采用一次或两次注射的方法,目前为了减少对亲本的伤害,一般采用一次注射,将注射器针头指向头的方向,注射器与鱼体成30°左右,在胸鳍基中无鳞的凹陷部位进针,采用体腔注射方法,入针深度要根据异育银鲫“中科5号”亲本的大小而定,一般为0.2cm~0.3cm。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注射要迅速,尽量缩短亲本的离水时间,减小对亲本的伤害。

3.孵化技术

(1)人工授精

亲鱼经催情后分开暂养,在效应时间前1小时~2小时,要注意观察亲鱼动态,轻压雌鱼腹部有卵粒流出时,应立即采卵授精。将成熟排卵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和成熟的兴国红鲤雄鱼捕起,将雌鱼卵子挤入擦干的器皿中,同时挤入雄鱼的精液,用干羽毛轻轻均匀搅拌1分钟~2分钟,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后再轻轻搅拌,然后倒入泥浆水或者滑石粉脱粘,搅动3分钟后,用筛绢滤出卵子,在水中漂洗2次~3次后,放入孵化设施中流水孵化。受精卵搬运时避免阳光直射。

(2)孵化管理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调节水流速度。孵化初期,为防止受精卵沉底结块,孵化缸水流速度和充气量可适当加大。到孵化后期开始出膜,为减少对鱼苗伤害,适当减小流速和曝气量。当鱼苗出膜后,由于鱼的鳔和胸鳍未形成,不能自己游泳,此时要适当增大水的流速,以免鱼苗沉入水底而窒息死亡。当鱼苗胸鳍出现,能活泼游动时,喜欢顶水游泳,此时应减小水的流速。至鱼苗腰点(鳔)出现,能平游时方可出池。孵化过程中需要经常洗刷过滤设备,尤其出膜时应更勤,防止因过滤膜堵塞而造成溢苗情况发生。

受精卵一般经过4天~6天的孵化,鱼苗腰点(鳔)出现,卵黄囊基本消失,体色正常,且能平游。此时水花苗种可出池,出售或下池开始培育夏花。

相关文章异育银鲫“中科3号”与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优势和差异

( 来源:中国水产杂志。文章有删减 )

(修编:西南渔业网 )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