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鳢——溪流中神奇的虾虎鱼近亲
近来,观赏鱼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身影——溪鳢(Rhyacichthys aspro)。
此次输入的溪鳢幼体 /达达
初见溪鳢,你也许马上就会感受到它的不寻常——它是鱼类中的“四不像”,其形态很难与我们所熟悉的任何一类鱼挂上关系。这样的不寻常也体现在溪鳢的分类上——它是虾虎鱼目溪鳢科下仅有的三个物种之一。
浅色溪鳢并不多见 /达达
溪鳢科所有的物种都是岛屿性的鱼类,而溪鳢是这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物种。从日本到印度尼西亚和所罗门群岛均有溪鳢分布的报道。在我国,溪鳢主要分布于台湾与海南,在广东、广西与香港也有少量的分布记录。
2020年发现于香港的溪鳢 /香港自然生态论坛
溪鳢常被认为是藻食性的。它下位的口与扁平的腹部确实非常适合刮食藻类。不过,若有动物性的食物,它也乐意接受。随着环境的变化,溪鳢的体色会发生改变。溪鳢的体形不大,全长最长也只有25厘米左右,可是它却受到一大批观赏鱼爱好者的追捧,这与其各方各面的特殊性不无关系。
溪鳢 /blog.xuite.net
的确,溪鳢是一种极特殊的鱼,它属于虾虎鱼目,可是与任何一种虾虎鱼目的鱼类都截然不同。它僵硬的胸鳍向左右摊开,扇动提供动力的功能大大减弱,这令它泳姿僵硬。溪鳢口下位,整个身体仿佛都被上帝之手刻意压低,以便减少湍急溪流中水流的冲击。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遥远的类群——爬鳅。
同样来自东南亚的特氏拟平鳍鳅(Homalopteroides tweediei)与溪鳢可谓神似 /loaches online
溪鳢与爬鳅是趋同演化的典型,它们在两亿多年前就已经分道扬镳,却在相同的环境下产生了极为相似的形态。作为溪流鱼类,它们都需要在水流中稳住身体避免被冲走,因此身体变得扁平、头部变尖,整条鱼近乎摊在石块表面。
不仅如此,爬鳅的胸鳍与腹鳍共同构成吸盘以直接贴在物体表面,而溪鳢也有向两侧展开的宽大偶鳍,只是偶鳍尚未特化为吸盘。这样,水流自然而然地流经它们背部,所产生的流体压强将它们进一步压在石块上。因此,哪怕没有吸盘,溪鳢也依然能在水流中稳如泰山。
溪鳢宽大的胸鳍,或许同样具有引导水流的作用 /animalscene.ph
溪鳢常见于沿岸山区的溪流中,它们最爱攀附于流水冲击的石块上,但在生命的最初阶段,这些鱼类却是生活在海水中的。溪鳢两侧洄游,孵化的幼鱼会顺流而下,进入大海,浮游生活一段时间。当溪鳢渐渐发育成成体形态,这些新生命才溯流而上,回到淡水。这就是为何溪鳢只见于通海溪流且常见于岛屿。
溪鳢比较罕见,希望更多人能认识虾虎鱼目下这一独特的物种。
溪鳢 /达达
溪鳢 /达达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