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地特色的稻渔田间工程建设思考

发表时间:2024/11/05 16:04:48  来源:中国水产 2023年8期  作者:黄兴春 唐洪玉 郑永华 彭超  浏览次数:58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作者团队多年来在重庆市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针对重庆市田块分散、不整齐、部分海拔较高、水温偏低等特点,结合近年多地养殖经验,总结出一系列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田间工程改造技术,以期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大范围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为养殖户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对稳粮兴渔、保供增效的作用越发显著,各地都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打造新业态的重要抓手。重庆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种养面积不断增加,促进了稳粮增产增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推动了稻米、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但目前部分稻渔田间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年建、两年修、三年返回原貌”现象时有发生,无法有效应对干旱洪涝等灾害,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不能得到长期有效保障,部分种养大户或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一、稻渔田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

稻渔田间工程建设主要为稻田中设置沟坑、加高加固田埂等。设置沟坑是应对高产水稻栽培时所遇到的晒田、施药等农艺操作的一种被动“权宜之策”,其目的是为水生生物提供避难所,改进水生动物生存环境。同时,也便于饲料投喂、疾病防治和捕捞销售等。

各地多年实践证明,在山地建设稻渔田间工程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一是对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提高稻田蓄水量,提升稻田保水抗灾能力,可起到防洪、抗旱及减灾等作用。稻渔田间工程建设后一般要求稻田能蓄水深0.6m以上,每亩蓄水量可达300m3,在集雨量大的地方可建设排洪沟以利于防洪。二是水生动物苗种放养时间基本不受插秧影响,加大了其生长周期,养殖成品规格提高,经济效益上升。三是田间工程改造后,养殖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如沟坑一体化后,水面集中且水深有保障,可进行精细化养殖,既可培育苗种,又可养商品鱼,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四是田间工程建设后,更加适宜机械化操作,有利于养殖户适度规模经营、成片开发,可建成鱼鲜、稻香、菜绿、果甜的“桃花源”式田园。

二、稻渔田间工程设计要求

稻渔田间工程以稳粮兴渔增效和宜机械化为目标,以降低劳动强度、方便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在全面分析区域资源禀赋、潜力空间的基础上,可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发布的行业标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SC/T1135.1-2017)和《重庆市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DB50/T225-2018)中稻渔田间工程有关要求建设,严格控制沟坑占比,沟坑面积不得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此外还可因地制宜,创新设置沟坑,将现代化、智能化的渔业技术组装集成应用到稻田工程建设中,实施沟坑一体化,推广宽深沟式、流水沟(池)式、陆基流水式等综合种养新模式,在保证粮食不减产的情况下实现水产养殖大幅度增产增收。

三、工程设计内容

稻渔田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稻渔区域平面布局设计、单项结构设计以及配套设施设计等。

(一)稻渔区域平面布局设计

1.渠+流水沟(池)式

这类模式主要适合于冲田区域。冲田一般指位于丘陵或山间较狭窄谷地上的农田区域,主要为冲沟形成的连片田块。这些稻田有水源充足,汛期易形成渍涝、洪水溢田等特点,其稻渔田间工程主要以“渠+流水沟(池)”式为主,渠即进排水渠。以农田用水作为立足点,将流水养殖设施组装到稻田,实现防洪、排涝与稻渔种养高效有机结合。沟坑多设计为“一”字形流水沟(池),以田宽10%作为宽度沿着田埂水源一侧开挖流水沟(池),另一端设农机便道,田间不开沟,较低侧设泄洪渠,合理处理汛期泄洪与旱季用水的矛盾。有条件的地方可按标准循环流水养殖槽结构设计建设流水沟(池),效益最佳(见图1)。

图1 “渠+流水沟池式”稻渔田间工程示意图

2.塘凼一体式

在水源方便、坡度10%以上的梯田区域,沟坑设置以“塘凼式”为主。

一种是将养鱼塘(池)与稻田串联,稻田作为池塘养殖尾水的消纳地,稻田田间不开沟坑,只需加高加固田埂,田间低密度放养水产动物,开展不投饵式养殖,水产品主要在池塘中高效养殖。池塘布置在阶梯田区域上游,面积约占总种养面积5%,突出其蓄水调水、保水抗旱功能。也可在阶梯田区域下游修建一定面积综合养殖池,在养殖水量不足时,可用水泵提水到上游稻田开展梯田区域上下循环用水。按照每100亩稻田区域配套10亩塘(池)的标准配套池塘,用于苗种培育、成品养殖和水产品集中销售暂养等,确保苗种就地培育、就近投放,苗种成活率大幅提高,实现稻田生态种养和池塘生态高效养殖的结合。

另一种则是按总面积的相应比例在田间适宜位置开挖“深凼”,以增加稻田养殖生物的活动空间,并有利于稻田抗旱。深凼设置在梯田一侧或两侧,呈长方形、圆形或半圆形,深1.5m~2m,为保证不塌陷,有条件的应用石板、水泥砖、C20砼等建设护坡,确保稻鱼稳产、增产(见图2)。

图2 “塘凼一体式”稻渔田间工程示意图

3.宽深沟式

在水源丰富、坡度10%以下的平坝田区域,以“宽深沟”式稻渔田间工程建设为主。通常稻田单块面积30亩以上,宜建环型边沟;单块面积10亩~30亩,宜建“U”形或“L”形边沟;单块面积5亩~10亩,宜建“I”形边沟,沟方向为东西向和靠排水沟、作业道一面为宜。在临近边沟的田面建高20cm、宽30cm的内埂,每间隔5m开挖一个宽50cm~80cm的缺口与稻田相连通,保证鱼能在宽沟和稻田之间顺利自由进出。

若为水源充足或长期有流水的平坝田区域,稻田面积100亩以上,可按照水流量大小因地制宜布置循环流水养殖槽或陆基养殖设施等装备。其最大特点是产量高、管理方便,种养殖业互不影响,将设施养鱼的粪污处理后输送到稻田分级消纳,有效减少稻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二)稻渔田间工程单项结构设计

1.田埂设计

加高加固田埂,目的是保持和提高稻田水位,有利于提高稻田养殖产量,并防止大雨、洪水冲塌田埂。养殖稻田田埂的高度可根据稻田原有地势、饲养目的、养殖种类而定。田埂一般分为土埂、砖埂、混凝土埂、生态埂以及组合式埂(如人、车行便道、轨道灌溉渠埂等)。

养殖鱼类的田埂通常由原田坎加高到0.6m~1m,埂顶宽0.5m左右,截面呈梯形,埂坡比1:0.3~1:1,具体呈现效果因护坡材料不同而异,每层土都要夯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为了满水时不发生崩塌,需要用条石、石板、水泥预制板或砖块、轻质砖等材料加高加固田埂。有条件时可用厚12cm砼C20浇灌护埂,延伸到耕作层以下防漏效果最佳,且使用时间长,不需每年再修建田埂。田埂加宽后可种植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

2.沟坑设计

沟坑设计既要考虑施工难度和后期种养管理是否方便,还要考虑开挖土方的处理和使用年限。在控制总面积不超过10%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沟坑一体化,增加沟坑宽度及深度,不开挖田间沟,将沟坑开挖的土用于加高加固加宽田埂,熟土用于田埂表层种植蔬菜水果等。

沟坑可根据稻田的自然地形和面积大小灵活设计。一般为长形、方形或圆形、半圆形等,有些不规则田块,也可因地制宜建成异形池。梯田可采用圆形或半圆形沟坑,建2m~2.5m的深凼,凼顶高出田面0.3m以上,每块田一般挖坑凼1处,面积50m2~200m2,位置优先选择稻田光照弱、冷浸及低洼或靠近排水渠与生产操作道边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组合拼装新型材质PP/PE坑凼,此类新型材质PP/PE坑凼具有施工快、排污好、使用寿命长,可工厂化生产,运输、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

在采用“宽深沟式”的比较规则田块,沟坑其切断面为梯形,上宽下窄,底宽大于3m,上宽大于5m,深度1.5m~2.0m,内外埂条件允许时可设计建设为永久性稻渔田间工程,用C20砼硬化防止淤泥进入坑凼(见图3)。

图3 沟坑结构示意图

3.进、排水口设计

一般在稻田两端斜对角开挖进、排水口,实行高灌低排,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落差比为3‰,有利于田水排出。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进水管采用承插式控制水量。排水口采用直径0.2m~0.3m的PPR管,排水管呈“L”型,根据田块面积大小可以安装多个,一头埋于离田块底部20cm处,在其四周安置半径不小于40cm的防堵(逃)设施,另一头可拆卸,能进行转动或拔插来控制水位,管口高度高于田埂。

溢水口一般建在傍依排水沟的田埂上,大小应根据田的大小和暴雨时进水量大小而定,一般按照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进行设计,排水口宽100cm,口埂高30cm~50cm,用条石或水泥预制板砌牢固,有条件的地方可多开挖土方增加泄洪渠落差,加固护坡以增强泄洪渠过水能力。溢水管也可与排水管结合起来设计,溢水管管口低于田埂,利用田内水压调节水位和溢洪。

4.安装拦防逃设施

进水口、排水口安装拦栅,以防野杂鱼等敌害进入稻田和养殖对象逃逸。栏栅可用不锈钢、塑料网布、竹篾等编成。鱼栅的孔隙或网眼大小,要根据所放养鱼种规格确定,但必须保证不阻水、不逃鱼。栏栅安装高度要求高出田埂0.2m~0.3m,下部要深埋泥中,做到坚固牢实。拦鱼栅的形状有半圆形、倒“V”形、一字形等。养殖大闸蟹、小龙虾、鳖、蛙等水生动物的稻田,必须在田埂上搭建防逃设施。防逃设施等宜选用轻质砖、彩钢板、砖墙等表面光滑的材料,并高出埂面50cm~60cm,竖直埋入土中15cm~20cm,四角处须围成弧形,防止养殖动物沿夹角爬出逃逸。

5.修建鱼道涵洞

根据生产需要,在机械下田作业一方要安放直径为50cm~80cm的加筋砼管,比鱼沟底部高出30cm,避免淤泥堵塞砼管,素土回填夯实机械下田通道,保证机械能顺利上下田操作。

6.其他配套设施

(1)设置驱鸟网

在稻田表面设置尼龙防鸟网和反光驱鸟带预防鸟害,用竹子制作框架,将两者附在上面。防鸟网可靠性强,成本较高,一般采用5cm以下孔径的加厚尼龙网,耐久度2年~3年;驱鸟带操作简便、价格便宜,一般采用红白、绿白和黄白的彩带混合使用,平均间隔1m左右。

(2)安装灭虫灯

田埂上可设置灭虫灯,以太阳能灭虫灯为主。每9.9亩可设计安装一台杀虫灯,诱杀水稻病虫害。每4.95亩至少安装1盏太阳能诱虫灯(紫外线光源),配套安装黄板,用以防控水稻病虫害。

(3)搭建饵料台

为观察鱼类吃食活动情况和避免饵料浪费,每一田块需搭建1个~2个饵料台,用直径为5cm的PVC管做成每边长1.0m~2.5m的三角形或正方形饵料台,固定于沟坑中(见图4)。

图4 稻渔田间工程饵料台示意图

(4)搭设遮阳棚

在鱼凼上可搭遮阳棚,四周田埂可种植葡萄、猕猴桃或种植苦瓜、南瓜、冬瓜、丝瓜等藤类经济作物,既可为鱼类遮阳降温,又可提高稻田立体种养的经济效益。遮阳棚面积以占沟坑总面积的1/5~1/3为宜,棚高1.5m。

总之,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渔田间工程建设非常必要,但施工设计时需严格遵循土地使用相关规定,确保粮食与渔业生产的稳定性。通过适宜的稻渔田间工程建设,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观光等休闲产业有机结合,组装集成现代农业要素,发挥区域功能互补,促进产业链延伸升级,努力开创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新局面。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