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4/11/26 20:15:27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6期  作者:李帅鹏 晁珊珊 高仕林  浏览次数:87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鲍鱼(Abalone),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目前已命名的有216种,我国沿海经济物种有7种,主要在辽东沿海、江浙、福建、海南和两广地区,但作为经济物种的主要为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Ino)、杂色鲍(H.diversicolor Reeve)和九孔鲍(H. diversicoloraquatilis)[1-2]。鲍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了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以及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还有抗肿瘤等医用价值[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鲍鱼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鲍鱼养殖业越来越受到瞩目。

1  我国鲍鱼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鲍鱼养殖业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开始进行鲍鱼的人工育苗试验,八九十年代养殖业步入规模化和商业化,鲍鱼养殖业逐渐趋于成熟。

新世纪以来,我国鲍鱼年产量和世界占比连续增加,成为世界第一产鲍大国。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2003年鲍鱼产量不足1万吨,2013年产量突破10万吨,其中2010年~2012年增幅最大,2018年高达15.5万吨,15年间增长了约16倍;从福建地区总产量上看,福建省自2003年~2012年鲍鱼产量成指数趋势增加,由0.32万吨增加到8.03万吨,十年内增加25倍,2015年开始年产量超过10万吨;从不同年份福建省产鲍量在全国占比来看,2003年~2012年全国占比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2016年全国占比维持在80 %左右,2017年达到83 %。从2017年我国各省份鲍鱼产量分布来看,福建省占比高达83.1%,以绝对的优势成为国内鲍鱼主要产区,其次是山东占比9%,广东占比6.1%,辽宁占比1.6%,其他地区共占比0.2%(图2)。福建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产鲍大省,正所谓“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

2  新世纪我国鲍鱼养殖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养殖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新世纪我国鲍鱼养殖海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随着沿海各种经济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沿海水域,导致近海岸养殖区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上養殖区饵料残留及粪便较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指标下降,赤潮频发,病害连年加剧。另一方面,中、小规模鲍鱼养殖户较多,但养殖户环保意识参差不齐,一些养殖户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养殖废水,加上养殖海区养殖密度大、数量多,水体和病害相互交叉污染,严重加深了污染程度[4]。

2.2  海上养殖区域空间不足

近年来,我国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空间呈现越来越匮乏的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迅速,沿海旅游业、港口贸易、临海工业等行业都争先蓬勃发展,使近水域养殖行业空间占比越来越少。其次,相比其他鲍鱼养成技术,海水浮筏养殖成本最低,加上鲍鱼养殖技术门槛较低,养殖户数量过多,近海岸水域空间有限,过高密度的养殖又会造成养殖区海水溶氧不足、水体污染加重、疾病传播加快[5]。

2.3  天然饵料供应不足,人工饵料基础研究不足

饵料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鲍鱼养殖业的的发展,天然饵料早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我国鲍鱼人工饵料基础研究不足。不同地区鲍鱼天然饵料有所差异,但多数以投喂海带、龙须菜和海藻为主。但近年来,海带等天然饵料价格持续升高,如2019年冬季,大连地区新鲜海带价格高达在2~3元/斤,龙须菜价格高达1元/斤,大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我国鲍鱼人工配合饵料营养成分不全面、工艺落后,至今配合饵料多以藻粉或海带粉为底料,添加动植物蛋白粉、脂肪等,配合饵料食用率和利用率明显低于天然饵料,同时饵料残留容易造成养殖水域污染[6]。

2.4  鲍鱼种质退化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进行了皱纹盘鲍和杂色鲍杂交、皱纹盘鲍和日本盘鲍杂交、等,并成功育出适合我国沿海的鲍鱼新品种,促进了我国鲍鱼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渔民为追求利益,长期近亲繁育、累代养殖,严重破坏了皱纹盘鲍原种品质,造成杂交物种成活率低和生长率明显降低,出现物种退化、抗逆性低等问题[7]。此外,一些养殖户只追求数量,但理论知识不足,凭借经验强行催产,也是导致鲍鱼幼苗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2.5  鲍鱼养殖病害问题逐步显现,对养殖影响较大

近年来,鲍鱼养殖产业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全国沿海近水域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了赤潮、褐潮等自然灾害,影响鲍鱼养殖产业;另一个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各种疾病频发。1992年~1996年,皱纹盘鲍受“裂壳病”影响产量速减,使九孔鲍后来者居上辉煌一时;1999年~2002年,九孔鲍遭到冬季暴发性死亡和苗期“脱板症”,鲍鱼产业陷入低谷[8],谷露研究认为该流行病是由低温病毒引起的,而鲍“肌肉萎缩症”病毒和鲍类疱疹病毒可能就是该低温病毒病病原[9]。2002年、2003年、2008年和2012年赤潮频发,导致鲍鱼缺氧、中毒,同时也加速了疾病传播。

3  推进我国鲍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养殖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御

3.1.1  养殖区环境污染治理方向的转型

鲍鱼残饵和粪便是养殖区海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沙蚕、岩虫等大型多毛类经济物种是以海洋动物粪便和藻类为食,因此,在鲍鱼养殖区可以引进沙蚕、岩虫等底栖动物,扩展了产业链,同时又处理了废弃物。此外,沙蚕、岩虫等底栖动物作为海洋污染生态学中的模式生物,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重金属以及有机物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10],可见食粪性底栖经济物种增养殖也是从根源上解决污染的一种创新和好的方法。

3.1.2  合理规划养殖

结合养殖区水域生态环境的容纳量和自净化能力,控制养殖密度,加强海上鲍鱼养殖区的整顿力度,推进鲍鱼产业合法化、规模化,降低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质量,对违反现象实行“零容忍”,规范生产秩序,抑制滥建、违法扩建,提高环境监测,推動鲍鱼养殖产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  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力度,以基础研究指导技术创新

近年来鲍鱼近亲杂交和乱交现象严重,鲍鱼种质遭到破坏,辽东沿海皱纹盘鲍与国内外野生皱纹盘鲍相比,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面对种质退化等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1)结合最新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学中的应用,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多态(SNP)技术、QTL定位等分子技术,构建鲍鱼遗传图谱,进行种群遗传学和系谱分析,鉴定物种及其亲缘关系,用于筛选和保存鲍鱼优良品种,同时,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抗逆性强、生长快的新品种。

(2)利用选择育种方法,确定育种目标,然后在鲍鱼群体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多次筛选和淘汰,最终选出优良个体,用于培养新品种。

(3)利用多倍体育种获得三倍体鲍鱼,一种方法是通过理化因素人工诱导,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最终获得三倍体鲍鱼幼苗;另一种方法是先人工诱导获得四倍体鲍鱼,然后再用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成活率更高、更安全。虽然四倍体育种起步较晚,但是三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性强、肉质好等特点,因此,鲍鱼四倍体育种也是今后培养新品种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3  推动深远海养殖技术研发

面对近海岸养殖区日趋饱和的现状,加快海洋工程建设和机械化深海养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深远海养殖扩大了养殖区域,降低了近海岸养殖密度,提高了鲍鱼成活率和生长率。同时,深远海养殖是绿色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减缓近海岸水质污染。总之,推动深远海养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养殖区空间不足和近海岸养殖水域污染问题,是“向海经济”的重要实践。

3.4  养殖环境修复与病害防控

对于赤潮方面:目前,我国鲍鱼养殖海区仍处于高密度、高污染、散养户较多的局面,因此养殖污水治理和病害防御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要从根本上防御赤潮的发生,就要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等源头解决,严防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控力度,研发赤潮监测新技术,在赤潮较易发生时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做好监测和预报工作,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对于病害方面:鲍鱼养殖中常见的有裂壳病、肌肉萎缩症、溃烂病、脓疱病、气泡病等,对于海上浮筏养殖,因为养殖密度高、范围大,加上药物治疗成本高、操作不易等特点,应以防御为主,定期对养殖设备进行冲洗、消毒,适当减少饵料投放,监测水体溶氧,增加溶氧设备,及时清理网箱内的死鲍和发病鲍鱼,减轻病害传播。对于陆基工厂化养殖,操作简单、可控,要深入研究鲍鱼致病机理,以治疗和防控病害为主,研发治疗鲍鱼疾病的新药物。

参考文献

[1]周玮,王仁波,苏延明等.鲍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7-8.

[2]林志强.南日岛鲍鱼养殖产业的发展与展望[J].生物资源,2018.

[3]Gong F, Chen M F,Zhang Y Y, et al. A Novel Peptide from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to Suppress Metastasis and Vasculogenic Mimicry of Tumor Cells and Enhance Anti-Tumor Effect In Vitro[J]. Marine Drugs, 2019 17(4).

[4]胡耿,刘德斌,王家伟.我国鲍鱼养殖现状及高温期养殖管理措施[J].中国水产,2015(5):76-77.

[5]金媛娟.莆田南日岛鲍鱼养殖区环境变化评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8):213-215.

[6]陈全震,曾江宁,廖一波,等.螺旋藻粉在鲍鱼配合饲料中的应用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04,31(1):3-6.

[7]柯才焕.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产,2013(1):27-30.

[8]艾红,李永振. 我国养殖鲍病害及防治研究现状[J].齐鲁渔业,2003(5):30-32.

[9]谷露. 鲍“肌肉萎缩症”病毒与类疱疹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D].2015.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