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鱼与香鱼养殖

发表时间:2021/06/13 07:14:27  浏览次数:175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香鱼俗名油香鱼、海胎鱼。属鲑形目、香鱼科、香鱼属。学名Plecoglossus altivelis Temminck et Schlegel。香鱼为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以肉味清香而驰名。世界上只有1属1种。分布于日本北海道南部至鹿儿岛、朝鲜沿海及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台湾省的入海溪流中。

形态特征

体侧扁中等延长,头小吻尖,前端下弯成吻钩。口裂宽大。下颌前端两侧各有一圆形突起。眼中等大,侧上位。鼻孔每侧两个,前小后大。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颊部相连。体被细小圆鳞。体背部苍黑色,由背部至腹部逐渐趋向黄色,腹部银白色,腹鳍上方有一鲜黄色的长卵形斑块。生殖季节,雄鱼体表粗糙,腹侧具赤褐色条纹,偶鳍和臀鳍呈橙色,吻部、口之周围、头部以及各鳍均有珠星。雌鱼体表光滑,有稀疏的珠星,臀鳍外缘向内凹陷。(见图)

香鱼

生物学特性

喜栖息于底质岩石、砂砾、水质清澈的入海溪流中,是冷水性鱼类中较喜高温(10~27℃)的一种。有终生生活在湖泊中的陆封型和溯河的洄游型两类。中国香鱼多为降河洄游型。9月上旬开始降河进入产卵场。产后亲鱼绝大多数死亡。仔鱼孵出后随流水漂游入海,1~3月多在海湾生活,此后水温上升开始上溯,随潮涌集于溪流入海的半咸水水潭中,准备陆续上溯河川育肥,6月到达河川上游,进入淡水即生鳞。幼鱼喜弱光,行动敏捷,溯水力强,能越过相当大的障碍。定居香鱼有领域性特性,入侵“地盘”者,均受到攻击。

食性

生活于海水中的仔幼鱼,主要摄食轮虫、桡足类和无节幼体。体长40~70毫米,进入食性转换阶段,开始兼食少量浮游植物。入淡水水域后,上下颌骨上原有的圆锥细齿脱落,转成栉板状齿,在水底岩石上刮取硅藻及少量绿藻、蓝藻,也摄食周丛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动作敏捷。

香鱼寿命多数为1足龄。幼香鱼上溯淡水育肥,生长至9~10个月体长达150~220毫米,体重50~150克,少数越年鱼可达300毫米以上,体重400~500克。

生殖

一年性成熟。性腺左叶大,占性腺总重的78%以上,右叶小。卵巢属裸露型。雌性成熟系数平均为27%左右,雄性为10%左右。雌鱼成熟最小型体长为85毫米,体重8克。体长为131~150毫米的个体,怀卵量平均约3万粒。

香鱼属秋季产卵类型。浙江凫溪香鱼于每年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水温14~21℃时,聚集在溪流入海口的咸、淡水交汇处(即小潮高潮线至大潮高潮线之间),于水清、流急、光滑洁净的石砾浅滩处(水深25~35厘米)产卵。雌雄性比平均为1∶1.28,产卵高峰时可达1∶10.75。初期雄鱼多,后期雌鱼多。产卵多在晴天的傍晚到黎明时进行,傍晚最盛。分2~3批产出。卵径0.91~1.03毫米,动物极上覆有坚韧的附着膜,在水流冲击下反转呈伞状,粘附在小砂砾上发育。

受精卵在水温14.5~21.5℃下,10天后陆续孵出。刚孵出的仔鱼全长6.0~6.5毫米,无色透明,躺卧水底不动。孵出后6~7小时,能作垂直游泳,趋光。3~7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始作水平游动和摄食。全长65毫米左右,已具有与成鱼相类似的形态特征。

香鱼养殖根据香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人工繁殖、饲育的生产过程。香鱼虽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但能在淡水或半咸水中生活,而且食物链短,生长快,可在河流、湖泊里养殖。日本于1913年开始试养,1965年人工繁殖、大量育苗成功。中国于1979~1980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其后部分省(市)、地区相继开展了香鱼的移植和海、淡水人工饲养。

人工繁殖

可全人工繁育或采捕天然苗种人工育成亲鱼,或采捕天然成鱼短期培育成亲鱼,培育中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每天冲入适量新水。9月底开始为期10天左右的降温(水温为16~19℃)刺激和一星期的短日照处理,至10月上、中旬卵巢大部进入第Ⅳ期。10月中旬至11月,为适宜的繁殖季节。雌雄鱼的区别为:雌鱼臀鳍条较长,外缘中间部分凹入或有一较深的缺刻,腹鳍内侧短、外侧长;雄鱼臀鳍条较短,外缘近平直,腹鳍条内长外短。人工繁殖时,挑选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即出现分散卵粒(卵径在0.75毫米以上)的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每克体重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1微克,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0.05毫克,雄鱼减半。按雌、雄比例为1∶1.5,分别暂养在网箱中。水温18.0~18.6℃范围内,效应时间为36~41小时。经低温及流水等处理后的亲鱼,有的不需任何外源激素,亦能获得成熟卵。

挤出成熟的卵(油球小而多,分布均匀),干法人工受精。将卵均匀附着在棕片或化学纤维制孵化框(0.5平方米×0.3平方米)上,放入微流水池或溪流中的网箱内孵化。用1/15万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附卵棕片,可控制水霉菌蔓延。也可将受精卵用滑石粉或泥浆脱粘后在孵化桶流水孵化。适宜孵化水温为12~22℃,盐度在21‰以下。光照在3000勒以下,避免日光直射。水温17℃时,大量出膜时间为11~12天;13.3℃时为19~20天。仔鱼的孵出具明显节律性,以每天的19~21点出膜为盛。

苗种培育

育苗土池建在有半咸水水源、阳光充足之处。鱼苗入池前半月,每667平方米用50~75千克农用氨水清池,4~5天后施牛粪500千克作基肥。然后注入半咸水,水深30厘米左右。注入后一星期,每平方米水体放仔鱼200~300尾。育苗前期(15~20天),追施复合无机肥料培育饵料,陆续注水至水深50厘米左右。此后,停止施肥,开始投喂经研磨的丰年虫卵粉(50%)和鳗用鱼粉(50%)混合而成的粉末状人工饲料。日投饲量初期为鱼体重的40%左右,以后逐渐减少至10%左右。每天投喂4~5次。此外,每天另投一定量的淡水浮游动物活体。11月底至12月初,当水温降至10℃时,改注井水,每天更换总水量的1/5~1/3,并用简易塑料薄膜棚保温。育苗期间,溶氧量控制在4.0~11.0毫克/升,盐度前期为3‰~10‰,后期减少至3‰,直至1‰。经80天培育,平均体长达38.6毫米。

成、亲鱼养殖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施

可在池中和网箱中养殖。养鱼池常为圆形水泥池,面积为80~150平方米,水深60~120厘米(平均90厘米)。池埂高出水面30厘米,池底有适当倾斜度,排水孔设在池底中央低处,池壁四周装喷水龙头,注水时可环流全池,水源要充足,含氧量丰富,注排方便,最好能利用水库底层水与上层水的温差(夏季可达到15℃),以便对池水进行调控。有条件的地方应使用流水或微流水养殖。网箱规格不一,一般为12~24平方米,网目0.4~1.4厘米(依个体大小而定),上面需加盖网。

鱼种来源

以采捕天然海产幼香鱼(体长5~6厘米)为主。浙江省捕苗时间一般在4~5月份,用板罾网捕起经短期暂养,即可用双层尼龙袋盛水充氧后长途运输。水温17~25℃时,装运密度为每袋30尾左右(即每升水6~7尾)。如用人工繁殖的苗种(3厘米以上),则可提早在2月下旬至3月起运。

放养密度

池养一般每平方米为40~60尾,如水源交换充分可增加到每平方米100~120尾。在流水量为20~30升/秒时,放养量可达每平方米300尾以上。

投饵

人工饲养所用饲料有鱼粉、蚕蛹、干糠虾、糠麸、小麦粉以及青菜等,一般按动物性饲料占60%~70%、植物性饲料为30%~40%混合投喂。也可用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1/10左右。每天投喂3~6次,将混合饲料加水捻成团块状或制成颗粒状,放置在食台上;浮性饲料可直接投入水中。

日常管理

每天更换池水约1/3。同时清除池底残饵,使溶氧量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饲养水温以15~25℃为宜。当水温升至27℃以上时,应注意防暑。池养常发病有连锁球菌病、孤菌病以及三代虫寄生病。网箱养殖时,常出现出血性癤疮病。定期洗晒食台、清除残饵、不投喂腐败或脂肪过多的食物,每月用孔雀石绿进行鱼池消毒等,可减少疾病发生。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