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都结冰的冬天,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对于大部分动物而言,冬天都是一个艰难的季节!
为了应对寒冷,许多冷血的爬行动物学会了冬眠,许多温血的鸟类懂得了迁徙,而大部分哺乳动物则是囤积脂肪,然后换一身更加暖和毛发来过冬。
所以,如果你在冬天变胖了,那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是我们作为哺乳动物的天性。
然而,幸运的是我们有空调和暖气,好吧,这个是开玩笑的!
最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陆地上!
虽然水在0摄氏度以下就会结冰,而空气温度一不小心就到达0摄氏度以下。
但是,相对于生活在水下,我们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度过冬天还是有一个相对的“物理优势”,那就是热量在水中的传递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得多,这意味着我们这些陆地动物更不容易失去温度。
那么这就有了一个有趣的话题,那些一生都生活在水下的鱼是如何度过冬天的呢?为什么即便河面都结冰了,也基本没有看到鱼被冻死的呢?
如果你在冬天不小心被雨淋过,那你肯定能简单地感受到,冬天生活在水中得有多冷,鱼类究竟要如何应对这样的极端环境呢?
首先,鱼会感觉到冷吗?
大部分鱼类都是冷血动物,所以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鱼类会感觉到冷吗?
可以肯定的是,鱼类可以感受到寒冷,而且十分敏感,因为即使是几度的水温差别,有时也能杀死它们!
所有鱼类都有一个最佳的水温范围,这取决于它们适应了什么样的环境。
比如,热带狮子鱼在24摄氏度左右的时候可能会“瑟瑟发抖”,而生活在北极的冷水鱼在这个温度下会“中暑”。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水温的变化其实不能超过它们的适应范围,不然它们也会被冻死或热死,我们很少看到鱼类被冻死,那是因为大自然十分高效,在鱼类变迟缓的时候,它就已经被捕食者吃掉了,那些被冻死的鱼也是早早就被吃掉了。
作为冷血动物,大部分鱼类没法让自己暖和起来,所以为了应对冬天,它们也需要一些自己的方式。
鱼类会迁徙
很明显,鸟类迁徙来过冬的方法是简单有效的方式,所以鱼类也会这一招,那些有足够体力,以及生活在足够宽阔水域中的鱼类都喜欢用这一招。
因此,生活在海洋里的咸水鱼经常会选择迁徙,它们的迁徙里程比鸟类更加惊人,有的算得上是环游世界。
不过并不是所有鱼类迁徙都是为了躲避寒冷,更多的迁徙是跟随食物,以及前往产卵地,不过即便目的是这两个,但水温也是它们迁徙的导向性因素。
鱼类会冬眠吗?
冬眠是冷血动物的惯用伎俩,但是鱼类不会冬眠,至少它们的这个模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冬眠。
对于那些只能“留守”的鱼类而言,它们中大部分都会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休眠状态,这种休眠状态有点像熊,而不是像蛇那样。
在这个状态下,它们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变慢,并且停止主动捕食,有些鱼甚至把自己埋在泥里避免失去温度。
然而,如果它们感觉到危险或者有一顿唾手可得的食物经过它们面前,那么它们仍然可以瞬间醒来,逃跑或者吃饭。
而那些真正冬眠的动物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有些冬眠的蛇一不小心就被老鼠吃掉了!
在这个状态下,鱼类会变得十分迟缓,许多鱼类会在这个过程中饿死,以及被捕食者吃掉。
改造自己并适应低温
有一些鱼适应了极端寒冷的环境,它们的身体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比如蓝鳍金枪鱼,它们的身体可以承受相当大的温度范围,有时候甚至可以生活在接近冰点温度的水域,这是因为它们能主动让血液升温,就像我们这些恒温动物一样。
还有一种最有趣的鱼,为了适应低温,它们变成目前已知唯一一种温血的鱼,那就是“月鱼”。
这种温血的鱼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长得轮胎那么大,它们可以用一对特化的鳍来给身体加热。
月鱼生活在深海,与一群像是吃了“迟钝剂”一样的海洋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深海比较冷,所以深海动物都比较迟钝),由于月鱼能够让身体保持温度,所以它们行动十分迅速,在深海迟钝动物群体中,它们的捕猎优势非常明显。
对于大部分鱼类而言,它们没能主动制造热量,但是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组成上变得十分能够适应寒冷。
最后
水下的冬天是艰难的,鱼需要各种技巧才能生存,事实上,大多数鱼会同时使用以上三种策略(迁徙,休眠和改造自己)。
它们的做法可能是先迁移到湖底,因为那里的温度比较稳定,然后再睡一觉,尽可能地持久地忍耐寒冷,最终度过寒冷冬天。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