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的宝藏:鱼嘴咽喉处的石头,竟是价值不菲的“玉石”!
青鱼
青鱼,又称螺蛳青、青混、黑混等,是“四大家鱼”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属于淡水鱼类。青鱼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水系、珠江水系和长江流域等,其中还包括附属的各大支流,以及大型的湖库和池塘,但青藏高原除外。
青鱼是淡水鱼当中食性最杂的鱼种之一,荤素都爱吃。生活在自然水域的青鱼,主要是以水蜈蚣、蜻蜓幼虫、水蚯蚓、小蚌壳、蚬和螺蛳为食,尤其是喜爱摄食螺蛳,所以而得名“螺蛳青”,有时也会捕食一些河虾和小螃蟹等。
然而,青鱼除了摄食上述食物之外,还对谷物类食物也非常感兴趣,比如红薯、玉米、蚕豆、青豆等,还包括人工混合而成的颗粒类饵料。
它是属于底栖鱼类,一年四季生活在江河湖库最底层,因此,青鱼也非常的耐低温,即使在冬季最寒冷的低温情况下,此时青鱼还会开口觅食,所以青鱼要比一般淡水长得都要快。
尤其是水温在20~32℃之间,此时的水温是青鱼一年当中生长速度最快,并且它的摄食量也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据从事水产养殖人员介绍,一条体重3斤左右的青鱼,人工精养的情况下当年就能长到8~10斤左右。
青鱼也会因为体格增大,而减慢生长速度,但青鱼仍是一种大体型鱼类。目前有记录的最大青鱼,是2004年南京金牛湖内,捕获的一条重212公斤的“青鱼王”。
青鱼在水产市场上的售价,体型越大价值越高,但值钱的不是鱼肉,而是鱼嘴里的“瑰宝”青鱼石。
了解青鱼石
青鱼石,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听说过,更是没见过,但实际上青鱼石就是青鱼鱼头位置的一块“石头”。
青鱼石是青鱼枕骨下方位置靠近咽喉部位,专门用来在摄食坚硬的螺蛳和贝类等食物时,辅助压碎便于食用而长期积累的角质增生。青鱼石,又称鱼枕石、鱼惊石或鱼精石等。
角质增生虽然被称为青鱼石,但刚从鱼嘴里取下来的青鱼石是非常脆弱的,处理不好就会出现裂纹和炸裂,不过清洗后晾干就会慢慢变得非常坚硬。
青鱼石是天然形成的,它的整体形状似心形,但刚取下来时不仅不美观,反而看上去还有点像鱼骨头。经过打磨处理后的青鱼石,此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颜色嫩黄,其色感犹如蒙古赛加羚羊角,像玛瑙琥珀和蜜蜡那般晶莹剔透。
因此,青鱼石可以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饰品,佩戴身上的光泽度丝毫不亚于翡翠玉石等制品。其实,有关青鱼石的配饰相关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宋代。
在当时,青鱼石就已经被镶嵌在帽子上作为装饰品,叫着“鱼枕冠”,而大文豪苏轼专门还为青鱼石写了一首《鱼枕冠颂》,由此可见青鱼石在当时受到的追捧。
如今,青鱼石在民间相传还有特殊的作用,据说制作好的青鱼石,佩戴婴儿和小孩的手腕上,具有驱凶辟邪和防止小孩受到惊吓,因此而得名“鱼惊石”,同时还享有纳福纳绿作用。
青鱼石驱邪的作用不仅在民间相传,就连网络小说《鬼吹灯》的章节中,也曾提到过青鱼石能驱邪避妖;而网游《仙剑奇情3》当中,青鱼石是一种解毒的道具名称。
摘取青鱼石的技巧
摘取青鱼石时,所需要的工具有勺子1把(铁或不锈钢勺),剪刀1把。首先,将青鱼的鱼嘴至咽喉处用剪刀慢慢剪开,虽然剪开难度较大,但千万不能用刀直接剁砍,否则会直接把青鱼石损坏。
剪开后,将青鱼的胸鳍用力向两边掰开,然后就能看到鱼枕骨位置的青鱼石了,再用勺子从上往下撬便能将青鱼石取下。在取青鱼石时,不可以使用剪刀、小刀等尖锐工具,以免伤到青鱼石或出现裂纹等。
刚摘取下来的青鱼石原料比较软,需要放在通风处晾干,大概需要15~20天左右的时间,等待变硬后才能加工制作。特别需要注意,不可以放在烈日下暴晒,或人工辅助等快速晾干,否则会出现裂纹或爆开。
打磨后的青鱼石色泽光亮,但与玛瑙、翡翠和玉石不同,青鱼石需要经常保养,否则就会出现干燥,如果长时间不保养还会出现裂纹,这恐怕也是青鱼石唯一的缺点了。
其实,青鱼石其实也是鱼嘴里天然形成的角质增生,无论是从质感和色泽,都可以与玉石相媲美。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