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早期发育的两个阶段:仔鱼、稚鱼
仔、稚鱼是指鱼类生命史中自卵膜孵出至鳞片长全的两个早期发育阶段。
初孵仔鱼一般体透明、眼色素形成或未形成,各鳍呈薄膜状,无鳍条,鳃未发育,口器和消化道发育不完全,营养来源依靠卵黄囊,这一阶段称为前仔鱼期或卵黄囊期仔鱼。
随着卵黄消耗完毕,眼、鳍、口、消化道等器官发育逐步完成,仔鱼开始从内源性卵黄营养向外界捕食营养过渡。存在既依靠卵黄营养,又捕食外界食物的混合营养期,称为鱼类早期生命史阶段的临界期。控制这一临界期出现的关键在于仔鱼视觉、摄食、消化和运动器官等机能的形成与饵料的大小、质量、适合饵料出现时间的密切配合。这个阶段的仔鱼称为后仔鱼期或仔鱼。
仔鱼发育到各鳍鳍条形成,鳞片开始出现,便进入稚鱼期。稚鱼发育到鱼体外形、各部比例、鳞片、生态习性等均与成鱼一致,则标志着稚鱼期结束,幼鱼期开始。由于受运动能力和摄食器官等发育程度的限制,仔鱼几乎都生活于水体中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饵。
随着发育程度提高和完善,逐渐转向各自固有的栖息习性和食物类型。这一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的转变阶段,从仔鱼后期开始,延续到稚鱼期,故又称为变态期仔鱼。仔、稚鱼阶段延续时间多为1~3个月,但鳗鲡等可长达1~3年。生产上一般把仔鱼称为鱼苗,稚鱼称为夏花(鱼种、苗种)(见图)。
鱼卵、仔、稚鱼测定部位及名称
处于不同发育期的仔鱼,其形态、生态、生理机能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对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动特别敏感,如食物、温度、溶氧、水流、风浪等环境因子的变动,以及敌害捕食、遗传缺陷、疾病等均可引起仔鱼的高死亡。人为因子对仔、稚鱼栖息场所的干扰、水质污染亦是鱼类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不同的鱼类、不同的发育期,可能存在除混合营养期外的孵出期、鳃丝形成期、鳔充气期、鳞片形成期以及变态期等各种临界期。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