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河流缺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冬季极少有缺氧的,或者说极少因缺氧而对鱼儿的行动产生影响的!除非你所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也在20几度以上,或者冰封期超过三个月!
至于为啥,本文不多讲,经常有人各种分析冬季缺氧鱼上浮什么的,冬季鱼上浮绝大部分都是“趋温”的作用,跟缺氧没半毛钱关系!注意,是自然界中的河流,不是死水塘、臭水沟!
高温时,温度越高,溶氧越低吗?
水体的溶氧变化有一个基本规律:水温越高,溶氧越低!但是,这个变化规律是指理想状态下的水体,也可以说是实验室规律!自然界的河流要面对更加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夏季高温的时候。
先看水体表层
大部分河流的表层(50公分左右深),白天,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氧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越来越高,中午后达到最高值!而且伴随着温度的升高,表层水慢慢溶氧达到顶值,就是氧饱和了,然而,不要以为氧饱和了就怎么也溶不进去氧了。
实际上还有一种状态叫“过饱和”状态,好多水体的中午前后都是处在过饱和状态,甚至能达到200~300%的饱和水平!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是因为表层水植物性物质很多,越是靠近中午,光合作用越强烈,释放的氧气越多,水越肥、流动性越少越是这样!
这就得出一个基本的规律,自然界中的河流,表层水在夏季高温的时候一般不会缺氧,1米以内,溶氧一般都很丰富,越靠近中午反而溶氧越丰富!
那是不是意味着夏季中午表层不缺氧,甚至氧还严重过剩。但别忘了,中午时的表层水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水温忒高,烈日当头时,水温轻而易举超过30度,这对一些鱼类来说,比缺点氧要难受多了,所以,即便表层水溶氧再充分,它们也不会冒然前来,反而躲得远远的!但是,一些喜高温的鱼类就不同了,什么鱼啊?鲢鳙啊!为啥越到中午鲢鳙有时会到水表层来!
再来看中下层水体!
自然界中的河流,在水温方面,白天时,表层水温最高,伴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会越来越低。除去冬天,这是个铁律,很少有例外的情况。
这里又有一个怪现象,深水的水温低,是不是溶氧就高呢,不是说温度与溶氧成反比关系嘛?恰恰相反,水越深溶氧反而越低!无一例外,即便是常见的微流水河流也是这样,原因就是水越深光线越弱,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能力就越弱,深到一定程度就极少有植物性的东西了,还有就是水越深压强越大。
有些作者说河流的一些对流会改变这种状况,比如河流阴阳面的对流,阳面水温高,阴面水温低,中间就会有温差,就会有对流,就可以改变这种底层溶氧低的情况,这种说法尚待验证。
只有一种情况最能让深水溶氧量快速提升上来,那就是水体上下层的垂直对流,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下雨的时候,夏季的阵雨最见效,一阵雨下来,别是暴雨哈,表层水温下降,表层水就会下层,底层水上升,上下对流形成,上层含氧充分的水体和下层得以交换,底层水溶氧量会大大得以提升!
增氧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增氧机除了往水里注入氧气,而且搅动水体,使水体产生较大的流动,最主要就是要让上下层水发生交换,就是人工对流!
只有这种高强度的上下层水体的对流,才能比较快速地实现提升下层水体溶氧量的目的!还有人会说到风,甚至提到了风力环流。风能有效改善中上层水体的含氧状况,但对下层水体产生作用非常滞后,风力环流在大水面,大型湖泊、水库这种地方肯定有作用,但一些常见的河流作用不大。
说到这问题就出来了,中下层水温低,喜欢清凉的鱼类就会喜欢待在深水区了,但中下层、尤其是水很深的底层,含氧量就会很低啊,那咋整啊,含氧量太低的话鱼就又会不适应!夏季高温表层水太热不能待,底层又缺氧,也不能待,那你告诉我,到底待在哪?
鱼是变温动物,对水温的变化会更敏感,水中稍微缺点氧影响不大,但要是水温不合适那就要调动各方面的身体机能才能摆平了!一般的深度,溶氧别低于3毫克/升对大部分底层鱼类都没啥影响,但太深了就不行了,最大深度标准就是10米,最适合的是2~5米,水面越大,水质越好,流动性越好,不是水面特别大,就是流动性特别好!
那么,不对流,水体的上下层之间就不传递了?温度也不传递,氧气也不传递?
那你还真别说,真没啥传递!越是夏季越是这样,越是高温越是这样!春秋二季昼夜温差大,一进入夜间表层水温会快速下降,上下层对流最容易形成,冬天温度整体太低,水体万籁俱寂、相对平稳,没对流也不要紧!
唯独夏季,夜间往往气温也很高,水体表层的水温难以降下来,很多时候无法形成对流局面,从而上层水温越来越高,上下层之间的对立越来越严重,在水体中就会形成一个温跃层。在实际测量中,这个温跃层一般都在水下1米左右,温跃层以上,含氧量充沛,好多时候都是过饱和状态,而温跃层以下,含氧量跳跃式下降,迅速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据科学家测定,表层含氧量想要通过渗透让氧气充分传到下一层,至少要300个小时,几乎半个月了!可见这种顽固有多强烈,想打破这种局面有多难。
这就是夏季高温之所以能够对对鱼类产生方方面面影响的深层原因!夏季鱼的活动还会受到气压、风力、风向、降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原作者:姚老道)
(修编:西南渔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