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的来龙去脉:氨氮超标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

发表时间:2021/09/03 00:18:43  浏览次数:196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氨氮问题造成的损失不胜枚举,在水产圈里也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如今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

氨的存在形式---氨(剧毒的氨)和铵(无毒的铵)

氨氮是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水质指标,其主要来源于含氮物质的转化分解,包括无机和有机氮肥、水产生物的排泄物、残剩饵料及死亡残体(藻类等)。


氨氮毒性强烈,危害严重,可之前有不少养殖户在网上表达了他们的困惑:明明测完水质显示氨氮浓度非常高,还特别担心会大批的死鱼,但最后发现鱼吃食等一切行为却都很正常,好像丝毫没有受到氨氮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水中的氨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种是分子形态存在的“氨”(NH);另一种是以离子形态存在的“铵”(NH+),这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我们日常说的氨氮,是指分子氨(又称非离子氨)和离子铵的总称,也叫总氨。


氨分子有剧毒,但铵离子无毒,因此我国的《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并未列出氨氮的标准值,只有非离子氨的标准(≤0.02毫克/升,),而一般氨测试剂所测的是氨和铵的总浓度。


氨与铵在水中是根据PH值来互相转化的,PH越高,水中所含有毒的氨的百分比也越高。例如在酸性水中,有毒的氨基本不存在;PH=7时有毒氨的含量只占总氨含量的1%;PH=9时有毒氨的含量占总氨含量的25%。

所以如果你的鱼池在PH值正常的情况下,即便氨氮测试的含量很高,但它们几乎也都是以铵离子的形态存在,不会对鱼类造成威胁。


在pH、溶氧、硬度等水质条件不同时,氨氮的毒性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氨的毒性随pH增大而增大,溶解氧的减少也会使分子氨的危害增强。

氨氮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影响

适度的氨氮对养殖是有利的,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维持养殖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之一,但过量的氨氮则可对养殖生物产生严重的影响。氨对鱼类的毒害能力是亚硝酸盐的十倍,在较低的浓度下即可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浓度过高的氨可对养殖生物体内酶的催化作用和细胞膜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并破坏排泄系统和渗透平衡。


——慢性氨中毒:


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并可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影响水产生物的血液功能,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同时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率,延迟产卵繁殖。


——急性氨中毒


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氨氮监测的重要性

氨分子毒性超强,如若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鱼类就会发生氨氮中毒,轻则影响正常生长,重则导致鱼类死亡,尤其是成鱼池、密养高产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风险更高,这种情况下及时掌握水体的氨氮含量显得尤为重要,氨氮监测也几乎成为了水产人的必修课。


——时效性


一般来说,随着鱼类活动的变化,水体中所产生的的氨氮是一直增加的,这种增量本就是一种十分不稳定的风险因素;而与此同时如果水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如PH值的升高),也可能促使铵离子短时间内大量转化为氨分子,鱼群急性中毒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正是因为氨氮的危害性与不稳定性,氨氮的实时监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准确性


前文说过,一般的氨氮测试是指总氨含量(即包括有毒的氨分子和无毒的铵离子)测试,因为PH值等条件的变化而引发的铵离子和氨分子之间的转化并不具备足够的可控性,这就导致氨分子的实际含量不太确定,所以我们在对氨氮进行监测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针对氨氮的状态(即氨分子和氨离子)进行甄别监测,掌握准确可靠的数据。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非常先进的传感设备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水中氨氮含量的变化,配合常规的水质化验,就能非常及时有效的掌握水体氨氮的状态以及变化的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规避风险。

氨氮处理的主要手段

关于氨氮的处理主要包括生物(比如藻类或植物)吸收;利用微生物一步步分解将其彻底转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即硝化与反硝化的氨氮处理技术)。前者由于氨氮吸收的效率有效,一般适用于养殖密度不高的池塘;而后者是利用生物技术直接处理氨氮,效率较高,一般多用于养殖密度相对较高的渔场养殖,或工厂化养殖车间。


所谓硝化与反硝化就是利用生物有益菌(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进一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硝化过程),最后由通过反硝化细菌(或设备)将硝酸盐分解,彻底清除氨氮成分。

氨氮的来龙去脉_水质调理 http://www.yc6318.cn/hwz/aritcle4676.html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