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泛底及其危害
一、泛底发生的原因
泛底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上层水体的密度大于下层水体的密度,且密度差足够大,引发水体的上下层强对流。
2、池塘底部有足够的淤泥。因此,池底的淤泥是引起泛底的物质基础。
池塘底部如果淤泥比较少,在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就不存在泛底死鱼的威胁,但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很多高密度精养池塘,由于投喂量过大,残饵和粪便的不断积累,或者常年不清淤,改底不及时等原因,常常在池塘底部形成了大量的淤泥,给冷空气活动频发的季节的水产养殖管理埋下“定时炸弹”。
二、 泛底的危害
当表层水体的水温剧烈下降,有时候甚至一夜之间下降8-10℃以上,引起水体上下层强对流时,在对流的过程中,就会对池底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搅动,导致池塘底部沉积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随着对流的水体悬浮到养殖水体中,水体的溶氧因为这些有机物分解的消耗而迅速降低。
泛底危害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体上下层对流的强弱以及池塘底部的恶化程度,水体的上下层对流越强,对池底的冲击和搅动就越大,悬浮到水体中的有机物以及释放到水体中的有毒的中间产物就越多,对养殖的危害就越大。
三、 泛底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1、 冷空气来临前的投喂管理。
在早春及晚秋,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特别是白天风和日丽,夜间天气突变,吹强劲的北风,俗称“南撞北”的天气,不宜投喂过饱,降低鱼类摄食和消化过程中对溶氧的消耗。
2、冷空气到来前的改底工作。
养殖过程中及时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寒潮的活动情况,冷空气来临前,做好改底工作,可以使用增氧型和氧化型底质改良剂改底1-2次,促进池塘底部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池塘底部有害的中间产物的蓄积,降低泛底的风险。
3、泛底发生后的应对。
一旦出现养殖池塘泛底,处理建议以解毒,抗应激,增氧为主。
解毒不能使用葡萄糖解毒,也不适宜使用有机酸作为解毒产品,可以使用明矾等净水剂,沉降水体中的有机质,净化水质,减少水体中悬浮的有机物分解耗氧。
增氧可以使用的产品有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建议选择粉剂,颗粒剂型放氧较快,或者使用双氧水增氧。
宜提前开机增氧,在泛底急救过程中,不建议使用涌浪机或者促进水体上下层对流的机械进行应急增氧,否则会加剧水体中有机物的悬浮,加速水体溶氧的耗竭,机械给水体增多的溶氧远远小于因机械搅动造成的有机质悬浮的耗氧,反而得不偿失。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