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水色不稳定如何预防
1 水色不稳定的危害
水色不稳定是养虾经常遇到问题,但把这个问题直接与养虾失败联系起来的却不多,这种观念有待转变观念。所谓水色,是指水体中藻类生长状况,水色不稳定是因为藻类不稳定。保持水色稳定,是由我们现在的养虾模式决定,因为现在我们的养虾模式普遍是高密度养殖,这种养殖模式的特点是虾苗投放密度大、有机质多、耗氧大,伴随而来的必然是高污染和多发病,而通过培育足够数量的有益藻类是解决高污染的有效办法。水分层、底发臭、虾偷死这些是长期困扰的养殖难题,根本原因也是水色不稳定。由于水色不稳定,造成溶解氧不足,进而影响水体的物质循环,才会导致以上这些问题的发生,这说明水色不稳定是引发虾病的罪魁祸首。实践证明,持续良好的水色是养虾成功的基础,要想养好虾首先要养好藻,藻好虾才好。
2 水色不稳定的预防
以往我们对不良水色只重视治理,忽视预防,往往是发现水色坏了才去治理,以为只要及时治理,把水色尽快恢复,问题就解决了。养殖户缺乏提前预防意识,对藻类方面的知识不感兴趣,不愿意作深入的学习或了解、单纯养虾而养虾,水色不稳定这一常见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去认识和解决,使虾病难题一直难以突破。事实上对不良水色的提前预防比过后治理更为重要,因为水色一旦破坏了,即使马上采取措施治理也已经晚了;不良水色的形成说明已经造成了危害,如果养殖过程水质被破坏、治理好之后又被破坏,反反复复折腾,虾肯定容易出问题。所以要想水色稳定,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习惯,把工作往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即提前做好对不良水色的预防,尽量不让不良水色发生,要从源头上去抓水色稳定。
2.1 预防要从一开始肥水就抓,在未放虾苗之前就要把水色搞好
为什么倒藻、转藻在养殖前期容易发生,而在养殖中后期不容易发生呢?为什么在养殖前期每逢消毒,水色就容易发生变化,而在养殖中后期不容易变化呢?这是因为前期肥水时间尚短,藻的种类比较单一, 藻相不够(下转80页)(上接79页)复杂牢固,所以使水色稳定性差,这也是笔者今年养虾的切身体会。
笔者今年应邀到广东雷州纪家镇搞了一造高位池养虾试验,试验情况是:高位池共4口,面积共20亩,5月24~26日纳水,27日开始肥水,肥料单一使用牛粪,肥水29d才放虾苗,水色保持暗棕色,养殖期间不消毒、不排污、不用药。
试验目的是:试图通过抓住水色稳定及溶解氧充足这两个关键点,省略一些次要方面,试图通过营造溶解氧充足环境,来抑制厌氧致病菌,提高虾的抗病力,试图保持塘底适当污坭有利于肥水,有利于水色稳定,有利于降低肥水成本,试图把复杂的养虾技术简单化。但试验结果事与愿违,投放虾苗30d之后,全部试验塘都暴发虾病,试验以失败告终。这个试验说明仅仅有好水色以及充足溶解氧不等于养虾成功,因为养虾涉及到虾苗质量、虾塘条件、投苗季节以及养殖期间的天气、肥水、消毒、虾病防治、溶解氧、饲料质量、抗应激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任何关键点或重点都有局限性,不能够代替其它方面。
笔者认为这次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对水体进行消毒,因为试验塘每天抽取水的沙滤井正好处在排污沟处,这条排污沟上游大约有2,000亩高位池,这些高位池都是近几年搞的,养虾期间,每天从上游排下来的污水几乎都看见较多的死虾病虾,这些污水正好都是从我们的沙滤井面上流过。为什么还要选择做试验塘?这正是老板做试验的目的,因为近年来这个地方养虾成功率比较低,高位池年租金逐年下降,每亩年租金跌至1,000元左右。如果试验成功,就可以把这一片的高位池全都租下来,进行规模养殖,认为这样会比自己建虾塘经济,即使试验失败损失也不多,远比自己建虾塘养殖失败的风险要小。这样的想法确有独到之处,因为地理位置是虾塘条件要素之一,如果一旦投资建成了虾塘,过后才发觉这个地方不适合养虾就迟了。
笔者认为,试验虽然失败,但是暗棕水色却一直保持不变,期间经历2次台风,其中第1次是2013年5号台风,经过雷州的风力8~9级,pH值从8.6降至8.4,第2次6号台风,风力9~10级,pH值从8.7降至8.6,如此稳定的水色是笔者过去养虾不曾有过的,认识到这种水色之所以特别稳定,与每天施放牛粪,和暗棕水色的保持是分不开的,两者缺一不可,这是试验的最大收获,做法如下:
第一步,纳水达到要求水位之后,紧接着第2d就开始肥水。第1d施牛粪每亩250~300kg,第2d每亩继续放75~100kg,以后每天都按照75~100kg这个数来放。之所以在初期每天放牛粪肥水,是因为每施一次肥,就会增加一代新藻,同时也会增加新的藻种,而藻的种类及代数越多,藻相就越复杂、越牢固。而4口试验塘都是一样的暗棕水色,估计是每天施牛粪的结果。经过连续追肥10~15d后,水色由初期较浓变为清爽,由初期褐色到棕红色再到暗棕色,pH值由未施肥的8.1,然后逐日升高,3~4d升到最高9.0~9.2,之后再逐渐下降到8.7~8.6。到了这个时候,意味着水色已经稳定,由于笔者过去没有没有经验,同时也受到一些报道影响,以为肥水时间越长,水色会越稳定,所以搞到29d。其实没有必要,只要暗棕水色出现并维持3~4d,同时pH值下降至8.6~8.7并维持3~4d就可以了。水色稳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水体消毒、解毒、投放虾苗。
第二步,投放虾苗之后就不要每天追肥了,也不要继续单一使用牛粪,改为不定期追肥,即相隔多少天追肥、使用什么肥、使用量多少,完全是根据水色、透明度、pH值、天气、底质、溶解氧等情况综合分析来决定,总言之,追肥时间不是固定的,要视情况而定。藻类生长不但需要施肥,而且需要氧气,尤其是晚上,也需要水体保持流动或上下交换,所以肥水期间必须保持开增氧机。
2.2 预防要有针对性
我们年复一年养虾,每个人养殖方法都有所不同,就肥水而言,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能将水肥起来,都能区分什么水色是优质的,什么水色是危险的,但是要保持较长的优良水色就不容易了。水色不稳定,原因有多方面,其中缺乏针对性预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治理不良水色,多数都是抗应激、解毒、施菌、改底、追肥,然后消毒解毒,几乎每一次治理都是麻烦不断,都因为效果不理想而频繁变换调水用品,反复折腾一番,没有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对症施治,对症就是每天通过巡塘、pH值,通过记录,通过综合分析,弄清楚水色初期变化原因。水色变化都有一个时间和发展过程,都有某此固定的特征,根据这些变化和特征就能够作出准确判断,例如治理蓝藻,经验告诉我们,目前治理蓝藻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治理。早治理就是根据蓝藻pH值特别高这个特征来进行判别,因为pH值的变化与施肥、天气及藻类生长情况紧密联系,会随着这些因素而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非常有规律,如果一旦偏离这些变化规律而出现pH值特别高的情况,达到8.9以上,就可以确定是蓝藻。
施治相对容易。施治可以概括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治理不良藻类的水色,例如蓝藻水,甲藻水(红色水),金藻水(黄色水),治理办法主要是采用消毒剂杀掉或用加量的光合细菌抑制;第二类是治理非不良藻类的水色变化,治理办法主要是采用多除少补的办法来平衡,例如藻类太浓,参照第一类办法治理,即杀掉一部分过多的藻类或适当抑制藻类生长。例如水体透明度太大,说明缺肥,如果第一次施肥没有效果,可能是施肥的成份单一,第二次施肥要添加复合肥以及增加施肥量。
除此之外,还有倒藻以及清塘纳水后肥不起水,这两种情况虽然产生的原因完全不相同,但治理方法几乎是一样的。蓝藻危害性极大,但预防的方法很简单,即充分利用投放虾苗之前的肥水阶段,通过每天记录每一次施肥所引起pH值的变化,即pH值由低升高,再由高降低,这个变化每一次施肥都是一样的,然后根据这个变化规律,把下一次施肥时间掌握在pH值由高降低之间的一个最佳节点(或8.7、或8.6、或8.5)来进行,就可以有效避免倒藻,如果将有台风或连续阴雨等恶劣天气,提前适当施肥,增加藻类浓度,提高藻相抗灾能力,就不会发生倒藻。
2.3 预防要从实际出发(转右)
(接左)由于影响水色的因素很多,如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海区,以及不同底质、肥料、盐度、水位等,所以对水色不稳定的预防也是不相同的,即预防的思路或措施要随虾塘情况而变。为什么有的人在自己的虾塘年年养虾成功,但到另一个地方就不行了?原因是对新地方的虾塘不够了解,很多东西不一样,照搬老办法自然就行不通。从实际出发,是指预防或治理不良水色的思维方式或治理方法,要符合虾塘的实际情况,以下三点是笔者的体会:
2.3.1 不要死板地追求某一种水色
暗棕色、灰黑色、黄褐色、黄绿色,这些都属于优良水色,但即使差一点也可,只要不是不良水色就行。我们现在是露天养殖,影响水色的因素太多。而水色都是混合藻,人们至今认识的藻类达2万种,藻类之间的竞争转化非常复杂,虽然市场上也有定向培藻的产品,但效果并不明显,花太多的精力财力定向培育水色是得不偿失。
2.3.2 不要追求水色太漂亮,只要属于正常水色就行
养虾很难做得到水面每天有光泽或天天肥活嫩爽,阳光灿烂必然鲜嫩好看,阴雨连绵肯定暗色亚色,这是正常的。
2.3.3 放养密度要量力而行
因为养殖密度与水位、底质、矿化、溶解氧、水色等有密切联系,密度越大需要水位越深。而水位又与底质、溶解氧、水色等有联系,即水位越深,越不利于有机质的转化循环,水位深耗氧增加,底质容易恶化,水位深往往造成藻类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净水能力变弱,水色变暗色、亚色,对虾塘条件及技术要求越高。养虾水色不是孤立的,所以必须根据自己情况合理安排放养密度。笔者的体会是:养虾水位不应低于80cm、不应深过2m,水越浅,水色养护难度越小,反之水越深水色养护难度越大。土塘每亩投放虾苗应掌握在2.5万~7万尾,水位1~1.5m,高位池每亩投放虾苗应掌握在10万~15万尾,水位1.2~1.8m。
2.4 预防关键是弄懂原理,以不变应万变
养虾难,难在水色不容易掌控。水色每天都在发生微小变化,并逐渐积小变为大变,水色每发生一次较大变化,等同于一次灾害。水色变化不容易掌控,表现在同一个时间内,每一口塘的水色都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口塘,每一年同时期的水色也是不相同的。尽管每年都有很多成功的养虾模式,但由于模式是固定的,水色是变化的,所以很难复制。解决的办法是:改变传统的习惯做法,把学习模式变为学习原理,只要弄懂了原理,才会以不变应万变。弄懂弄通先进的养虾经验或做法,然后从每一口塘的具体情况出发,一塘一做法,创造不同以往的养虾模式。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