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亚硝酸盐危害与降解

发表时间:2021/10/13 13:19:57  浏览次数:405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养殖水质的好坏,主要看以下几个水质指标: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pH值、化学耗氧量、硫化氢等七个指标。


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对虾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应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时,对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鳃部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反应迟钝,严重时发生死亡。

虾池中的亚硝酸盐来源有两方面:池底大量沉积的有机物在氧气不足情况下,厌氧性或兼性厌氧性微生物作用下产生;第二条途径是从补充淡水中带来。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而硝酸盐是一种优良的肥源,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时,说明氮肥比较充足,肥水降解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促进藻类生长消耗氮源,来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因此硝化宝配合肥水产品使用已经成为肥水、爽水、控制亚硝酸盐的一项重要手段。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高的原因

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由多种微生物来担任;从氨氮到亚硝酸盐由亚硝化细菌担任,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不长;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担任,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个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

我们知道,当氨氮的浓度达到高峰时(3~4天),亚硝态氮就开始上升,当亚硝态氮的浓度达到高峰时(3~4天),硝态氮就开始上升。亚硝态氮的有效分解需要12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造成氮素的大量积累。氮素通过各种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三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如果水体中达到一定的自净平衡状态,在没有外来的干涉(如没有用消毒剂),那么水的氮循环会比较正常,三态氮会一直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但是在养殖水体内,由于定期的使用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常常造成硝化过程受阻,这就是水中氨氮和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因此亚硝酸的问题最为突出。当然,温度对水体硝化作用也有较大影响,硝化细菌在温度较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性

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使运输氧气的蛋白推动氧的功能。出现组织缺氧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硝酸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当亚硝酸盐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虾类往往出现厌食的现象。

亚硝酸盐中毒后的症状:厌食;游动缓慢,触动时反应迟钝;呼吸急速,经常上水面呼吸;体色变深,鳃丝呈暗红色。


亚硝酸盐过高的有效转化和解救措施


水产养殖水体中,如何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的转化,以确保养殖水质长期维持良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从氨态氮到亚硝酸盐的时间较短,但从亚硝酸盐的转化时间比较长。


水体中出现亚硝酸盐过高的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否则将影响鱼虾的正常生长。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办法:

1、加水。加入新水,稀释有害物质浓度,防止中毒加深。


2、使用臭氧的办法。由于设备的价格问题和安装问题,推广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在育苗池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3、添加纯种硝化细菌。限于得到纯种硝化细菌较困难,成本很高,只能局限在水族馆和鱼缸中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可能会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含量在短期内上升。所以使用硝化菌过程应采用各种增氧途径来提高硝化菌的效率。另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等没有直接降解亚硝酸盐的功能,但它们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进行。可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但当水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毫克/升时,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因为这样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亚硝酸盐浓度上升。

4、使用活性碳沸石。每亩使用活性碳粉2~4千克,或者沸石粉(水深1米)30-40公斤,全池泼洒,吸附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有一定效果,但成本也较高。

5、食盐。全池亩泼洒食盐(水深1米)17公斤,阻止氨氮、亚硝酸盐侵害鱼体。


6、市售降解药物。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