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的鱼达不到产量 浮游植物的培养是关键
水生动物与植物原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可以使这些动物与植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就是通过水的一些特殊性质,使水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起到水生动物与浮游植物相互促进生长的作用。
浮游植物主要是用食物网的形式来支撑整个水体养殖动物的生产量,即使辅助性的投喂饲料或施有机肥到水中,浮游植物有相当大一部分通过食物网传递到养殖动物的食物消耗中。浮物植物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调节水质,其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氧化还原、PH等。因此,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池塘中比较常见的浮游植物群落
在淡水养殖的池塘中,主要植物就是浮游植物,它们的种类有很多,包含有绿藻、蓝藻、金藻、硅藻、甲藻、金藻等,各种类型的形状都不一样,体内色素多样化,一般没有运动能力,少数的可以利用身体一部份构造进行微弱的活动,还有的是通过改变形状来调节浮力。
- 膝口藻水华:最多的是扁形膝口藻,还有裸甲藻和绿甲藻。水色由褐绿到墨绿,看上去油亮鲜嫩,为高产鱼塘中最常见的水华。
- 隐藻水华:隐藻的种类占优势,蓝隐藻、小环藻和绿球藻类的数量也比较多。水色由绿褐至红褐,有两个鞭毛,形状是扁平的,可以寄生在红藻中。
- 裸甲藻水华:当池塘中只有这种藻类时,水色由铁灰色到深蓝色,大量繁殖后形成云彩状的水华,有的种类还会产生藻胆素,渔民通常称之为“转水”。
- 绿球藻水华:通常是十字藻、四角藻、栅藻、绿球藻比较多,水色由绿到褐绿,水有一定的透明度,经常施加化肥,水浅的时候就容易形成这种水华。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当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密度达到一定的量时,水体就会呈现出颜色,水的颜色是由这些浮游植物的色素来决定。当浮游植物面积较大时,就会形成“水华”。不同种群浮游植物所构成的水华颜色不一样,常见的养殖池塘中水色有绿色、蓝绿色、棕色、红色等。有经验的专家,就可能通过池塘的水色来判断出浮游植物的种类。
2、浮游植物都有叶绿素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就是利用植物吸收阳光,并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会用于组织生长,将光作为能源,还需要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和其它元素的补充。
3、光合作用是在水产养殖中唯一能将光能转换利用的方式,它为一些养殖的动物提供了天然的食物来源,还为水产养殖水体提供了溶解氧、吸收动物和植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在海洋生态系中,具有叶绿素的自养植物,均可进行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因大多分布在真光层中,可直接从海水中摄取无机物质,合成有机质。同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水体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浮游植物扩散到一个新的水体往往是被动的,主要途径包括引水工程、水禽和风来携带,人为主动移植的很少。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单细胞绿藻,它的表面面积大,繁殖速度快,当一个新的水体出现,往往就是绿藻类先占优势,之后就要看各种浮游植物演替过程中对资源竞争的情况来决定,影响池塘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水体的光照、营养元素和水温有关。
1、 光线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 光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也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光线进入水体后,会被水中的粒子吸收。浮游植物含有很多种色素,它们吸收光的特性也不一样,因此,当浮游植物量较大或水较浑浊时水体的补偿度就比较小。
- 浮游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会慢慢适应水下低光照的环境,同时也会丧失了耐强光的能力。当光的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当光的强度再强烈一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完全停止。
- 当浮游植物比较多时,就会对光产生强烈吸收,使光线进入深水层的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浮游植物的自荫作用。当自荫作用出现时,能够自主活动的浮游植物就可以改变密度,使水体向上层运动,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光照,从而改善水体环境。
2、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 浮游植物的生长需要从水中获得必需的营养元素,这些元素的浓度在水中随时间和地点变化很大,影响着浮游植物各个种群的生长。水环境中这些营养元素的量对于浮游植物的需求不是无限的,通常会受到某种元素的制约,这种元素就被称为限制性元素。
- 为了解决浮游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有时会在水体中添加限制元素,而这种元素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不再是限制性元素,也许会被另外一种元素代替产生限制作用,这就产生了多重营养限制,因此在水体中加入多种限制元素才可以使浮游植物更快生长。
- 不同浮游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不一样,一般体表面积较大的浮游植物对营养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它们营养吸收能力的差异会影响生长,进而影响浮游群落的演替过程。比如蓝藻对二氧化碳有很强的利用能力,因此当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凭借该能力的浮游植物群落就会占优势。
3、水温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 浮游植物对水温的适应能力很强,有些种类可以在冰雪中生存,有的种类可以在60度以上的温泉中生存。蓝藻一般耐高温,在夏天高温季节就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类群。温度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很明显的影响,在5度~25度的温度区间,水体温度每增加10度,一些常见的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1.6~2倍。
- 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群落演替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水温变化引起的水体热水层、水运动、营养盐、光照等多种因子作用下,在春季和秋季达到生长高峰期。而温带地区的浅水湖泊和池塘的浮游植物含量变化主要受到温度、光照、营养等方面的影响,只在夏季的时候呈现生长高峰。
池塘中浮游植物与渔产量的关系
粗养和部份精养的池塘,养殖动物主要靠天然饵料生长,因此,养殖产量与浮游植物的含量有很大的关系。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超过一定量时,水体中的光合作用与吸吸量相等,这时净光合作用产量就为零,主要的原因还是自荫作用会造成浮游植物净生产量减少,同时,水质状况也会恶化,不仅对增加鱼产量不利,还会给水质管理增加难度。
为了保持浮游植物最大净生产量,就应避免过量施肥,否则不仅会使浮游植物的净生产量降低,还会引起水质恶化,同时由于施肥效率降低,在经济方面考虑也是不可取的。
以天然饵料为食物来源的粗放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低生长率会影响产量,这些水华不容易被素食类的甲壳类动物利用,使食物传递效率降低。素食类动物难以消化水华的原因包括:太大不易消化,会产生毒素,营养质量差等。如鲢鱼直接摄入了蓝藻水华后,消化率降低,不容易吸收,而罗非鱼就可以很好的消化,它偏爱这一类的浮游植物。
小结:在大规模发展水养殖规模的同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阻碍了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导致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了很大的考验。通过合理培养浮游植物,在水域环境实现了食物链生态平衡,动物可以通过摄食来选择浮游性植物群落。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不仅是食物来源,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来影响水中的溶氧、二氧化碳、酸碱度等水质因子。既是一种生物操控的经济植物,也是养殖水体的调控者。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