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氨氮超标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2/08/22 18:17:40 浏览次数:329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天然水中的氨氮主要来自于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即氨化作用;养鱼水体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和肥料,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在水体中的增多,导致氨氮浓度升高。
一、辨别池塘氨氮中毒
氨氮中毒,实际上是非离子态氨(NH3)的中毒。轻者,生长缓慢,摄食与活动异常,易感染各种疾病;重者抢救无效,池鱼全部死亡。但因其症状与浮头有相似之处,如观察不细心,极易混淆,不能治其根本,甚至延误病情。
鱼群氨氮中毒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起水、抢食不紧不慢,时而游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喂量不多,食场周围则平静无鱼。但在池塘四周却可见到有鱼溜边漫游,甚至出现大白天浮头不散现象(此现象在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时也会出现)。这一阶段也随之有数量不等的死鱼现象,多见个体大者先死。
当进入氨氮中毒严重时,鱼群全池浮头。开增氧机后鱼群回避不近,向四周散浮,施洒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增氧无效。留心观察,可见病鱼呼吸困难,吃力张口,鳍条摆动加快。有时出现游动不安,甚至狂游乱窜;有时静静张口露头。时间不长则出现游动乏力,鳃盖及口裂张大,时而缓慢下沉,时而不由自主身体失衡侧卧。进而可见浮头鱼群游动无力,背鳍不时颤抖,呼吸微弱,身体侧翻,体色变浅,不久则昏迷而死。
这时如将病鱼捞起,细心观察,则发现鳃丝颜色乌紫或紫褐。打开腹腔,见到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同时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并有淤血现象。
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
1.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
2.水体pH值较高。
3.底层水缺氧。
氨氮中毒的“三不分”:
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
二、氨氮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当氨氮的浓度超过0.2毫克/升时,这就是氨氮超标了,超标的氨氮进入到鱼体后,与血铁结合使鱼的携氧能力降低,造成鱼类中毒麻痹而死亡,氨氮的毒性与水温和PH值成正比,当水温越高,PH值越高时,氨氮的毒性越大,对鱼类产生的毒性危害也就越大。
底层水缺氧,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也会使氨积累,因此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是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
养殖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指标,尽量把氨氮值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具体的措施有:每年清塘时清除含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制订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混养模式,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种植水生植物,选择消化率高的优质饲料,降低鱼类的粪尿排池。
投料时要适可而止,尽量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水质老化时会产生很多的有机悬浮物,池底堆积有粪便残饵时,应及时排污,同时适当换水。
夏季高温季节,水体PH值高时,适当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氧气含量高的上层水与较低的下层水混合,降低水体中氨分子的总含量,通过增氧、曝气,还有底泥的搅动后,顺畅水体物质代谢的各环节,从而有效地把氨氮值控制在安全的指标值之内,保障养殖鱼的健康成长。
三、氨氮超标的调节
当氨氮超标时不宜施用生石灰入池,因碱度越高,离子态的铵就越易转化成分子态的氨,从而对鱼造成毒性。
①、氧化:氨氮超高时,可选用氧化剂如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②、分解:用化学和生物水处理剂分解。比如使用硫代硫酸钠全池泼洒每1立方米水体用1.5克,即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本品1000克(2斤/亩)。
③、降碱:施用明矾,每亩可用0.5~1公斤加以控制。也可用盐酸或醋酸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④、加氧:增加水中溶氧,换水、加水,加开增开增氧机,或用增氧剂(注:增氧剂用酸性增氧剂为宜)。
⑤、解毒:用有机酸等解毒剂,稳定水中离子和补充碳源。
本文转自【水花鱼】
一、辨别池塘氨氮中毒
氨氮中毒,实际上是非离子态氨(NH3)的中毒。轻者,生长缓慢,摄食与活动异常,易感染各种疾病;重者抢救无效,池鱼全部死亡。但因其症状与浮头有相似之处,如观察不细心,极易混淆,不能治其根本,甚至延误病情。
鱼群氨氮中毒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起水、抢食不紧不慢,时而游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喂量不多,食场周围则平静无鱼。但在池塘四周却可见到有鱼溜边漫游,甚至出现大白天浮头不散现象(此现象在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时也会出现)。这一阶段也随之有数量不等的死鱼现象,多见个体大者先死。
当进入氨氮中毒严重时,鱼群全池浮头。开增氧机后鱼群回避不近,向四周散浮,施洒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增氧无效。留心观察,可见病鱼呼吸困难,吃力张口,鳍条摆动加快。有时出现游动不安,甚至狂游乱窜;有时静静张口露头。时间不长则出现游动乏力,鳃盖及口裂张大,时而缓慢下沉,时而不由自主身体失衡侧卧。进而可见浮头鱼群游动无力,背鳍不时颤抖,呼吸微弱,身体侧翻,体色变浅,不久则昏迷而死。
这时如将病鱼捞起,细心观察,则发现鳃丝颜色乌紫或紫褐。打开腹腔,见到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同时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并有淤血现象。
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
1.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
2.水体pH值较高。
3.底层水缺氧。
氨氮中毒的“三不分”:
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
二、氨氮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当氨氮的浓度超过0.2毫克/升时,这就是氨氮超标了,超标的氨氮进入到鱼体后,与血铁结合使鱼的携氧能力降低,造成鱼类中毒麻痹而死亡,氨氮的毒性与水温和PH值成正比,当水温越高,PH值越高时,氨氮的毒性越大,对鱼类产生的毒性危害也就越大。
底层水缺氧,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也会使氨积累,因此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是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
养殖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指标,尽量把氨氮值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具体的措施有:每年清塘时清除含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制订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混养模式,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种植水生植物,选择消化率高的优质饲料,降低鱼类的粪尿排池。
投料时要适可而止,尽量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水质老化时会产生很多的有机悬浮物,池底堆积有粪便残饵时,应及时排污,同时适当换水。
夏季高温季节,水体PH值高时,适当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氧气含量高的上层水与较低的下层水混合,降低水体中氨分子的总含量,通过增氧、曝气,还有底泥的搅动后,顺畅水体物质代谢的各环节,从而有效地把氨氮值控制在安全的指标值之内,保障养殖鱼的健康成长。
三、氨氮超标的调节
当氨氮超标时不宜施用生石灰入池,因碱度越高,离子态的铵就越易转化成分子态的氨,从而对鱼造成毒性。
①、氧化:氨氮超高时,可选用氧化剂如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②、分解:用化学和生物水处理剂分解。比如使用硫代硫酸钠全池泼洒每1立方米水体用1.5克,即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本品1000克(2斤/亩)。
③、降碱:施用明矾,每亩可用0.5~1公斤加以控制。也可用盐酸或醋酸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④、加氧:增加水中溶氧,换水、加水,加开增开增氧机,或用增氧剂(注:增氧剂用酸性增氧剂为宜)。
⑤、解毒:用有机酸等解毒剂,稳定水中离子和补充碳源。
本文转自【水花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