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复杂的养殖水体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

发表时间:2018/01/28 00:00:00  浏览次数:352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养殖水体的物理环境

一、水温

大多时候,白天的平均水温低于气温白天的水温则高于夜间水温,但泛塘时的水温例外。

水温低,水的密度就大,所以,底层水的水温大多低于表层水,但表层水结冰除外。

二、主要养殖品种的适宜生长温度

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一定界线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和生长,这个界线叫生物学0度。

鱼是变温动物,水体温度即是鱼的体温(正负值0.5-1.0°C),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生命代谢活动。

鱼的适温范围10至33°C,最适温度25至30°C。

10°C以下开始休眠。

10至15°C开始摄食,缓慢生长。

15至20°C食欲增强,生长较快。

20至30°C生长最快。

30°C以上生长又趋慢。

因此,饵料投入量要注意温度的变化。

温度与鱼的催产、产卵、卵的孵化、鱼苗的生长、运输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家鱼在18至30°C,连续晴天时,催产,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都高。

8°C以下停止进食。

30°C以上食欲差。

16°C以下孵化率低。

31°C以上死亡率高。

8至10°C鱼少动少耗氧,适宜运输。

温度突变,鱼容易死亡,特别是鱼苗放养时,要注意水温差异。

三、温度变化与病害水温

温度变化对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的爆发影响较大,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鱼病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发病的温度范围)

出血病大于25°C

烂鳃病28-35°C

小瓜虫15-25°C

锚头蚤12-33°C

温度急剧变化对鱼病的影响较大。例如:

草鱼出血病

水温的几次陡降或回升爆发鱼苗鱼种饲养阶段出现的感冒病。原因是温差大,刺激鱼的神经末梢引起的。

水体转移:(不能超过的温差)

鱼苗2°C、

鱼种4° C

成鱼5°C。

四、水温调节

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水温的方式也不同、春季宜水浅(浅水升温快),夏季水加深加井水、泉水时,要经过很长的流程,储水池暴晒等。

五、 光照和水色

养殖水体的水色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水底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而成,其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是主要成因,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和浓度。而且他们既是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料,也是池水溶氧的主要生产者

六、水色与病害

           (绿色水)

对养鱼有利的两类水色

一类是绿色,包括黄绿、褐绿、油绿三种;

二类是褐色,包括黄褐、红褐、緑褐三种。

这两类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多、鱼类容易吸收消化。

                      (黑水)

不好的水色

乌黑、棕黑、铜绿色、红色带有腥臭味。

黑水有机质含量多铜绿色 ,蓝藻多;

红色,甲藻,裸甲藻,均不易被吸收易引起肠炎,藻相单一,易引起“倒藻” 。

         (水华)

七、 “水华”双重性

一方面水质肥,可以为鱼类提供较多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另一方面这种水质难以长期维持,当天气变化藻类大量死亡时,水质会迅速恶化变黑,甚至发臭出现泛塘死鱼。

八、水色调控

1 蓝绿色水(蓝藻)

1、排放法:在养殖水体出口处上方,放出表层水,将蓝藻排出塘口外。或用人工密眼网在下风头处捞除蓝藻。

2、药物分解杀灭。

3、培藻。

2 黑褐色水

1、减少或停喂饲料,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增氧曝气降低毒素浓度。

2、药物改良(化学、生物)

3 红水

1、药物抑藻、分解。

2、施磷肥、钾肥。

4 米汤水

轮虫多,杀虫、培藻。

5 廋水

抑杀青苔,培藻,有机肥施入。

二、养殖水体的化学环境

一、PH

1 PH值变化与病害

PH过低,鱼活动缓慢,生长慢。

PH值过高,会直接腐蚀组织造成鱼类呼吸障碍,甚至窒息。

PH值的改变,可以通过氢离子的呼吸与渗透作用使水生动物血液发生变化,从而破坏其载血能力。尤其对水生动物幼体影响明显。PH改变将影响许多物质的存在形式,特别是一些有毒物质的存在形式,从而改变其毒性并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如: PH过低易产生硫化氢, PH过高可使水体中的非离子氨和离子铵的比值发生变化。

2 PH的调节

PH值过低,泼洒生石灰。

PH值过高 :

1、泼洒醋酸和盐酸。

2、同时每亩施1公斤明矾。

3、用降碱素泼洒。

4、施用化学和生物水处理剂,降解氧化水底有机质,培藻,减少二氧化碳,稳定PH。

二、溶解氧

(一)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

1 藻类的光合作用 。

2 大气中氧的渗压。

大气中氧的渗压,如:刮风,开动增氧机、水的流动等,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动物生存生长所必须的条件。水中溶解氧高,水中生态环境完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硝酸盐被水中藻类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再产生氧气。

                     (风浪)

溶解氧高,养殖动物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通常情况下,每天平均有16个小时以上溶解氧超过4毫克每升,鱼类才能正常生长,5毫克每升是比较理想的活氧环境。相反溶解氧低,鱼类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易感染鱼病,严重时会引起食欲不振,甚至引起浮头死亡。

溶解氧低,会引起水环境各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受阻,引起水质恶化变质。如藻类死亡,硫化氢增多。氨氮—亚盐—硝酸盐—藻类增多。当然水中的溶解氧过度饱和时,往往会使鱼苗鱼种患气泡病。

(二)改善水体溶解氧的办法:

1 降低水体耗氧速率和数量

(1)清淤,合理施肥投饵。

(2)化学、生物药物氧化分解。

2 加强增氧作用

1、培藻、增加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增加水体光合作用。

2、机器增氧:晴天下午开,阴天早上开,傍晚不开。

3、化学水处理增氧:碱性增氧粉—过氧化钙、中性或酸性增氧剂、过氧化氢、过碳酰胺等。

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鱼类和水环境有较大影响,它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缺少会限制植物生长繁殖。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对鱼类有麻痹和毒害作用。如:使鱼体血液PH降低,减弱了对氧的亲和力,当游离二氧化碳达到50毫克/升,“四大家鱼” 幼鱼表现呼吸困难;超过100毫克/升时,发生昏迷或侧游现象,超过200毫克/升,引起死亡。

二氧化碳的调控:

1、对总碱度、硬度和PH值低的水体施用生石灰。对底质淤泥积存水体,过多、水体有机物特别是腐殖质浓度过高,水体混浊、鱼病有蔓延趋势的施生石灰很有必要。

2、补充碳源。有些水体缓冲能力差,PH日变化大,若水体原来PH较高,可增施有机肥,间接供给二氧化碳;若PH偏低,则可直接施用碳酸钙,补充碳源同时提高PH。

3、二氧化碳过高时,应减少游离动物、底栖动物和限制施有机肥,当二氧化碳不足时,应适当施有机肥和清除水生植物。

四、碳源

微生物同其它生物一样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收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使机体能进行生长与繁殖。

1 微生物的碳源分类

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碳元素的营养源称为碳源。不同的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营养方式

碳源分为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两大类。

(1)有机碳源

主要有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糖、有机质、醇、脂类。

(2)无机碳源

主要有二氧化碳、碳酸氢钠、碳酸钙等。

2 自养和异氧微生物的碳源

凡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都是异氧微生物;如芽孢杆菌需红糖活化。无机碳源都是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繁殖慢约20小时繁殖1代,对异氧微生物来说,它的碳源同时又能作为能源是一种双功能的物质。

                   (红糖)

3 养殖水体碳源的调节

1、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分解者,在水体中有机污染负荷的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中溶解氧足够时,一定数量存在的微生物的存在可有效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使其耗氧分解产生无毒无害的无机物,并供给水中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盐。

但若水中溶解氧不足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不彻底,同时还会将硝酸盐、碳酸盐还原诚有害的无机离子。因此要想让微生物发挥作用,充足的溶氧和碳源是必需的。

2、碳氮比(C/N)。

碳和氮都是水中微生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

当环境中的C/N低于微生物需要时,微生物无法有效利用氮,异氧细菌会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使水体中的无机氮水平升高。

当环境的C/N高于微生物需要时,微生物可以有效利用氮,细菌对氮的利用以吸收为主,从而减少无机氮的积累。养殖中后期,随着饲养投入量不断增加,鱼排泄增多,氮越来越多,而碳却相对不足,使水体的C/N偏低,可以补充碳源。

五、氨氮

氨氮分为分子铵和离子铵两种。分子铵在总氮的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的升高而增大。

1 分子铵对养殖生物的毒害

非离子铵对水生生物毒害根据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低浓度下水生动物会慢性中毒,抑制其生长;浓度升高水生动物会因急性中毒而死亡。鱼虾在发生高浓度分子铵中毒时,会表现出严重不安,体表黏液增多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域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口挣扎。

2 养殖水中氨氮的调节措施

1、定期检测 ,防止指标超高。

2、用化学和生物水处理剂分解氧化。

3、降碱增加水中溶氧,注:增氧剂用酸性增氧剂。

4、用有机酸解毒剂,稳定水中离子和补充碳源。

六、亚硝酸盐

氨氮向硝酸盐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溶氧充足时,氨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耗氧、耗氮、缺氧或硝化细菌不足时转变受阻。甚至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偏高,当硝酸盐过高而水中藻类稀少时,这种转化过程也会受阻。

1 亚硝酸盐的毒性

亚硝酸盐可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养殖鱼类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衰退,从此鱼虾很容易患病,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

长期生活在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鱼类会出现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严重时浮出水面。

2 亚硝酸盐调节措施

①、换水。

②、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以利于池底有害物质的溢出。

③、泼洒亚硝酸盐降解药物:氧化型底改、强效双改、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

④、施用磷肥、氨基酸培藻素等协同促进水中氮素为藻类光合作用利用,加快亚硝酸盐的转化过程。

     (硫代硫酸钠)

⑤、在饲料中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的用量。有一定的缓解亚硝酸盐毒性的作用。严重时可泼洒硫代硫酸钠,在用亚硝速降和硝化细菌联合使用。

七、硫化氢

硫化氢是水底含硫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水中硫化物的毒性随水的PH、水温和溶解氧的含量而变。水温升高或溶解氧降低,毒性增大;反之,毒性降低。在酸性环境下PH越低,硫化氢占得比例越大,毒性越强。

1 硫化氢对水生动物的毒性

硫化氢对水产养殖动物和其他水生生物毒性很强。其毒性主要是硫化氢与动物体血红素的铁结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影响对氧的吸收;另外对动物的皮肤也有刺激作用。硫化氢对大多数鱼类和其他生物无害含量为2.0微克/升以下。

2 消除硫化氢危害的调节措施

①、提高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含量。

②、泼洒生石灰,提高池水酸碱度。

③、严重的池塘泼洒增氧药剂及含铁剂,使硫化氢变为硫化铁沉淀,以消除毒性。

④、必须避免含有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池塘,并慎用化肥硫酸铵。

八、总碱度和总硬度

总碱度指水中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的含量。总碱度高,水的缓冲性好,PH稳定,过高对鱼鳃及皮肤有腐蚀作用。

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①、钙镁是生物生命过程所必须的营养元素。钙镁是生物体液及骨骼的组成部分,还参与体内的新陈代谢的调节。硬度可增加水的缓冲性,可以促进有机物的絮凝,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元素循环。

②、总硬度过低,浮游植物生长不好。即使使用无机肥,效果也不稳定,只有总硬度大于20毫克/升时,施用无机肥浮游植物才能大量生长。

③、钙离子可降低重金属离子和一价金属离子的毒性。

九、有机物

水体中的有机物成分复杂,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及降解有机物。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可以直接为鱼塘提供天然饵料,通过讲解矿化作用的水体提供植物营养元素,通过异养吸收作用促进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吸收,通过配位作为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和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增加水的缓冲性。

有机物含量过高会大量消耗溶解氧,产生有毒物质。使水质恶化,疾病蔓延。适量的有机物存在可保持肥力。

有机物含量过高采取的方法

①减少施肥投饵的数量和次数。

②增氧或换水。

③用絮凝法降低有机负荷。

④通过氧化剂和微生物制剂加快有机物分解。

附文:

调水解毒杀藻良药---认识硫代硫酸钠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四大家鱼的养殖与气象条件(温度和光照)

鱼池“老水”的特征及调节

淡水鱼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秘密

水温和溶氧对渔药药效的影响

值得珍藏:水产养殖的十一项水质管理参数大全

更多信息请登录点击网站http://www.yc6318.cn/,了解更多哦~~~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1]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