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水色与水产养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同池塘的水色都会有不一样的呈现,有黑色、红色、蓝色、绿色、褐色、黄绿色等等,而水色主要是由池塘中浮游藻类、悬浮物等反映出来的颜色。水色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在池塘水体中水色主要是由不同的浮游生物(主要为各种藻类)繁殖的比例所决定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浮膜的现象称水华。
不同的水体中生长着不同的藻类,而不同的藻类却含有不同的色素,从而造成池水的颜色不一致、浓度不一样。藻类是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是养殖鱼类生长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基础,与渔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好的水色
一般好的水色为比较清爽的黄绿色、黄褐色,而这种水色主要是由硅藻和绿藻为优势藻类形成的。良好的水色,溶氧充足,氨氮、亚硝酸盐不易高,鱼类吃食好,生长快,发病率低。
(1)水色呈黄绿色且清爽,为好水。该颜色表示水色浓淡适中,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
(2)水色呈草绿色且清爽,为好水。该颜色表示水色较浓,水体中的藻类以绿藻、裸藻为主。
(3)水色呈油绿色,为好水。该颜色表示水质肥瘦程度适中,在施用有机肥的水体中该种水色较为常见。水体中的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甲藻、蓝藻,且数量比较均衡。
(4)水色呈茶褐色,为好水。该颜色表示水质肥瘦程度适中,在施用有机肥的水体中该种水色较为常见。这种水色的水体中腐殖质浓度较大,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
二、不良水色
不良水色有红水、蓝藻水、浓绿水等。
(1)水色呈蓝绿、灰绿而浑浊,天热时常在池塘下风的一边水表出现灰黄绿色浮膜,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体的水质老化,水体中的藻类以蓝藻为主,而且数量占绝对优势。
(2)水色呈灰黄、橙黄而浑浊,在水表有同样颜色的浮膜,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体的水色过浓,水质恶化,水体中的藻类以蓝藻为主,且已开始大量死亡。
(3)水色呈灰白色,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亡,水质已经恶化,水体严重缺氧,往往有泛塘的危险。
(4)水色呈黑褐色,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色较老且接近恶化。可能是施用过多的有机肥所致,水体中腐殖质含量过多。水体中的藻类以隐藻为主,蓝藻、裸藻次之。
(5)水色呈淡红色,且颜色往往浓淡分布不匀,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体中的水蚤繁殖过多,藻类很少。这种水色的水体溶氧量很低,已发生转水现象,水质较瘦。
(6)对于褐色水来说,施肥初期形成的褐色水是好水,中后期从其他水色转变为褐色的水则是坏水。
三、常见的问题水色
(1)红水
引发红水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倒藻(藻类突然性大量死亡),另一种是暴发裸甲藻水华。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对水产养殖种类影响很大,易使鱼类出现中毒、缺氧甚至翻糖的现象。因此当出现倒藻现象的时候,应立即解毒、抗应激,紧接着肥水重新培养有益藻类。如果是裸甲藻水华引起的红水,建议可以局部先杀一部分藻,然后再解毒、抗应激,紧接着施用高磷肥。
(2)蓝藻水
夏季高温时段暴发最严重的就是蓝藻了。蓝藻问题也是困扰很多养殖户的一大难题。蓝藻喜高温,一般水温在17℃以下时蓝藻不易暴发,当水温达到28℃以上时,蓝藻容易形成优势群体而大量暴发;蓝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高pH值会促进蓝藻的发生;氮磷比超标的富营养化水体也容易暴发蓝藻;底质环境差,有机质及微生物发酵产热后也容易导致蓝藻暴发。因此夏季高温时也正是蓝藻大量暴发的时期。
蓝藻大量暴发会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导致养殖池塘藻相单一;有些蓝藻还会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引起养殖生物中毒抑制其生长;蓝藻被鱼类吞食后很难被鱼类消化吸收;蓝藻多也容易因变天或者种内竞争导致大量死亡形成倒藻,消耗氧气,产生毒素,容易导致鱼类缺氧和中毒死亡。
处理蓝藻的方法:
蓝藻少的情况:蓝藻少不建议杀,可以先换一部分新鲜水,再泼一遍浓度高的有机酸,天气晴好时施硅藻肥和菌种,后期定期改底施硅藻肥和菌种。
蓝藻多的情况:不得不杀,现在市面上有专门杀蓝藻的药,也可以用漂白粉或者硫酸铜杀(漂白粉一亩用两斤左右,硫酸铜一亩用七两左右)。根据养殖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杀藻药物,但是一定注意杀蓝藻时要注意天气,阴雨天不能杀,尽量不全池杀,最好在下风口三分之一处杀。
(3)浓绿水
浓绿水主要是长期不换水,底质恶化,死水不循环,或者以施化肥、粪肥为主,水中藻类以大型的蓝绿藻为主,这种水色易老化,透明度低,遇到天气突变情况易缺氧倒藻,甚至翻糖。这种情况能换水尽量换水,然后可以用漂白粉、硫酸铜、二氧化氯局部杀死其中的蓝绿藻。
(4)黑水
黑水也是比较常见的不良水质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导致水色变黑是由于隐藻大量繁殖。引起的水黑处理方法是有条件换水的都尽量换水,加入新鲜水,然后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成分的改底药改底配合二氧化氯杀菌、杀藻。
(5)浑水
饵料不足时鱼儿容易把水搅浑,这种情况的水浑要保持水质有一定的肥度,保持充足的溶氧,饵料也要充足。还有就是水体和鱼体的寄生虫多也易引起水浑,这种情况专虫专杀,杀完后根据水质情况再进行肥水。总之长期水浑的池子里,养殖鱼类易发病,氨氮、亚硝酸盐容易高,因此平时务必定期肥水,保持水中藻相平衡,溶氧充足,水质清爽。
以上就是常见的问题水色,当然水里面生物组成千变万化,不同的养殖种类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养殖户们在平时管理的过程中务必根据自己养殖的品种和池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水,切记养鱼先养水。
四、水质好坏的判断标准
渔业上水质优劣的标准是“肥、活、嫩、爽”,这四个字各有其确定的与藻类相关的生物学内容:
(1) “肥” 指水色浓,藻类数量高;其定量指标是透明度25厘米~35 厘米和浮游植物20毫克/升~50毫克/升。
(2) “活”指水色和透明度经常有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日变化就是所谓的“早青晚绿”、“早红晚绿”以及“半塘红半塘绿”等。
周期性变化指这种水色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重复性。“活”意味着藻类种群处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处于繁殖旺盛期;也就是说池中物质循环处于良性状态。
观察表明,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华,这种鞭毛藻类的游动较快,有显著的趋光性。白天常随光强的变化而产生垂直或水平游动,清晨在上下水层中分布均匀,日出后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停留在表层,下午又逐渐下沉分散,9点和13点时的透明度可相差好几厘米。当这种藻类群聚于水体的某一边时,就出现所谓“半塘红半塘绿”的情况; “活水”是养殖的适宜水体。
(3) “嫩”指水色鲜嫩不衰,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多,大部分藻体细胞来老化,水肥而不老;所谓老水主要有两个特征:1水色发黄或发褐色。2水色发白。
水色发白或发褐色的情况是藻类细胞衰老死亡的宏观表现,所谓的老茶水(黄褐色)和黄蜡水(枯黄带绿)属于此类。水色隐约发白,主要是微型蓝藻滋生导致的,这种水的特点是pH很高(9~10以上)和透明度很低(通常25~20 厘米),白天随着浊白程度的加强,碱度迅速下降;水色发白是二氧化碳缺乏而使碳酸氢盐不断形成碳酸盐的结果。与此同时,pH的升高有利于微型蓝藻的增殖增长。
(4) “爽”指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藻类含量一般在100毫克/升以内。透明度很低的原因可能是浮游生物量极高,或蓝藻占优势(集中表层),或是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过多。过大的生物量常常是天然饵料未被充分利用,水中物质循环不畅所致。
综上所述,良好水色的生物学指标包括: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藻类浓度20~100毫克/升;硅藻、隐藻等较多,蓝藻较少;藻类种群处于生长期;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悬浮物不多。当然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不同地方的水色应该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可一概而论。
五、水色的调节和水质控制
不同水体对水色有不同的要求,养殖水体希望水色“肥、活、嫩、爽”,对于不同的水体需要采用不同的调节控制方法:
(1) 施肥
养殖水体大都要施肥,施肥可促使藻类繁殖,改善水色。
施化肥的池塘,其水色由开始时的黄褐色逐渐转变为黄绿色,再转为嫩绿色,最后呈现蓝绿色。其原因是化肥的使用促进硅藻和绿藻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出现黄绿色;此后随环境变化硅藻和绿藻的优势地位让位给鞭毛藻,出现嫩绿色;最后蓝藻成为水体优势种群,水色转变为蓝绿色。
施有机肥的水体,水色由黑褐转为黄褐,再变为茶褐,最后呈现红褐;最初水体硅藻占优势,呈现黄褐色,当硅藻衰退,隐藻、硅藻、甲藻占优势时,呈茶褐色,之后裸藻及原生动物出现,而硅藻锐减,水色便变为红褐色。
同样道理,施牛粪的,水色为淡褐色;施猪粪的呈酱红色;施人粪的为深绿色;施鸡粪的为黄绿色。
施肥改变水色的根本原因在于水体的肥力状况决定了藻类的生长繁殖情况和水体的优势种群,并对藻类种群的演替方向施加潜在的影响。
(2 )加水
添换新水可延缓和防止水质老化,养殖水体可以通过更换一定量的新水来调节水质和水色。但实质上换水只是将污染转移到另外的地方,不能真正除去水体的多余有机质。
(3 )藻类接种
需要为水体营造某种水色时,可以定向接种某类或某些藻类,并添加一定的营养物质促使这些藻类大量快速生长,得到期望的水色。此外可以向水体接种适量的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水质,改变水体的营养状况,从而得到藻类种类及其应有的水色。
(4)抑制有害藻类
利用生存竞争规律来抑制某些有害生物生长繁殖,比如有害藻类蓝藻可以培育球藻等有益藻来抑制其暴发,也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使水体的水色得到较好控制。
(5)施药杀灭
泼洒硫酸铜等杀藻药剂以杀死藻类,效果很好,此外使用絮凝剂等化学物质使浮游藻类沉灭也是较好的手段。
(6 )工业处理
利用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如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技术与水体配套,净化水体的富余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控制一定的水色。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水色来对水质做出简单判断,通过观察水色,可以知道水质的好坏,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比如排去老水、注入新水、施肥等方法来改善水质,以利于鱼虾健康、快速生长。
不论是养殖生产还是环境保护,水色都是水体理化性状的一个综合表征,是水质好坏的一面镜子,对水色的科学合理判断离不开对水体藻类的观察分析。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研究不同水色中藻类群落的发生发展演替规律将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水污染问题。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文章及图片和科学养鱼及作者陈琦、肖宗生的文章,经"水花鱼"公众号综合编辑)
另请参阅:
更多信息请登录水产专业网站:中国西南渔业网http://www.yc6318.cn/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