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7/01 08:34:56 浏览次数:2845
硫化氢偏高
硫化氢是一种可溶性有毒性气体,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硫化氢产生:
1、存在于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
2、异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并散发出腐臭气味。
特点:
其具有臭鸡蛋味、强烈刺激性和麻醉作用,毒性极强。硫化物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在厌氧条件下,某些异氧菌利用硫酸盐或其它含硫的氧化物新陈代谢而产生。当池底溶解氧不足时,这些含硫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经厌氧细菌分解就产生毒性甚强的硫化氢。硫化氢浓度随PH值、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受PH值的影响较大,硫化氢的含量随pH值的上升而减少。
危害:
1、如果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从0.1毫克/升升高,鱼虾等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活动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
2、硫化氢浓度升高至0.5毫克/升时,会严重破坏虾蟹的中枢神经,硫化氢与虾蟹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功能,导致虾蟹呼吸困难,甚至中毒死亡。所以水产养殖水体中的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
测量
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浓度必须用仪器来检测,不能依靠肉眼观察水色变化来判断,如果超标要及时处理,如果等水色变化再处理,就已经晚了。上面给出的标准值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池塘水质恶化严重,即使这些指标的含量没有超过标准值,由于各种有害物质的协同作用,也可能会导致对虾中毒死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处理硫化氢过高的办法是:
1、增加换水量,尽量排去底层污水污物。
2、增氧,维持水体高溶解氧水平,以利有机物分解。
3、降低投饲料量,减少池中有机物负载。
4、维持稳定的浮游植物群落,吸收毒性物质。
5、在虾池内施“底改酵素,亚硝盐速降,聚能菌素和水产诱食酵母”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硫化氢转化去除。
6、当收完虾后,冲洗池底污泥,曝洒,铲除池底硫化物较多的黑泥或污泥,改善底质。
亚硝酸盐偏高
造成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有:
(1)浮游植物不足。
在春秋季节,温度变化较大的时候,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不足(主要是由于低温、营养不足、天气不好、除草剂的使用等)引起藻对氨氮的吸收能力减少,使得硝化细菌对氨氮负荷加大。如果亚硝酸盐的浓度超过菌群转化亚硝酸盐的能力,就会导致亚硝酸盐的积累。
(2)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繁殖速度不对等。
硝化作用两个阶段的微生物群体在养殖期间先后建立起来,由于第1阶段的氨氧化细菌繁殖速度比第2阶段的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快,先形成种群优势,导致前期亚硝酸盐大量积累,在养殖开始后的大概20-30天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开始形成优势,继而亚硝酸盐才开始被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直到45-55天亚硝酸盐含量会降到很低。
(3)养殖密度过大、浮游植物不足或天气急剧变化导致系统溶解氧下降,将出现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当环境中同时出现能量物质不充足时,反硝化作用进行不彻底会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
(4)新建养殖池塘,由于挖去含微生物丰富的表层土,养殖初期池塘中有效微生物缺乏,会出现硝化细菌种群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另外,在池塘换水时过多的使用自来水、井水,也会造成亚硝化和硝化两种功能种群的不平衡,导致养殖初期亚硝酸盐的积累。不过,当养殖系统中硝化细菌的两种功能种群发展平衡后,硝化作用就不会再导致亚硝酸盐积累,因为硝化系统完善的养殖水体中,硝化细菌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氨氧化细菌要小,其转化亚硝酸盐的速度往往超过氨氧化细菌产生亚硝酸盐的速度。
亚硝酸盐高的危害:
亚硝酸盐是对虾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应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时,对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鳃部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反应迟钝,严重时发生死亡。多数病虾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或紧靠浅水岸边,虾空胃,触动时反应迟钝,尾部、足部和触须略微发红。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而硝酸盐是一种优良的肥源,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时,说明氮肥比较充足,肥水降解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促进藻类生长消耗氮源,来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因此使用“强氧底净+亚硝净+活水益生素”,再配合肥水产品使用,如“肥源,硅藻壮”等,已经成为肥水、爽水、控制亚硝酸盐的一项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可能会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含量在短期内上升。所以使用硝化菌过程应采用各种增氧途径来提高硝化菌的效率。另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等没有直接降解亚硝酸盐的功能,但它们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进行。可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
目前生态处理法主要有:
(1)培养或增加优质藻类。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亚盐的转化减少;提高藻类浓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盐,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2)添加具有去除亚硝酸盐能力的微生态制剂。硝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被藻类利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自然界中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时间长(约20小时一个繁殖周期)限制了硝化细菌的应用效果。
(3)在养殖前期,要创造条件促进硝化菌的生长建立起硝化体系。除保证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体系中投加Mo元素(亚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缩短了亚硝酸盐积累所持续的时间,并加快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速度。
(4)在养殖密度过高或是养殖池塘溶氧比较低时,要创造反硝化细菌的适合生长条件,促进反硝化作用对氮的转化:比如在养殖水体中投加能量物质(有机酸、乙醇等)能够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但是能量物质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会导致反硝化作用进行的不彻底,仅能完成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亚硝酸盐无法进一步转化为N2,造成亚硝酸盐的过度积累。
氨氮偏高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
1、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2、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
3、养殖动物直接排除体内的氨氮。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缓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和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使水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
急性中毒为:水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去除氨氮的措施:
1、严格进行清淤整塘,彻底清除养殖池塘中的腐败物,并将腐败物运离养殖池塘。
2、进水前施用“鱼虾菌毒净”、“安洁”等,严格进行池塘消毒处理。
3、合理控制投饵量,在日常的饵料投喂中,要密切关注在塘虾的密度、规格,并根据对虾当日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合理调整投饵量,做到既吃饱吃好又要减轻饵料损耗,降低氨氮升高的几率。
4、定期施用“安进巨能氧”、“铂源盾-底盾”、“底源康”等药物进行底质改良,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塘水质,使养殖池塘的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的良好状态。
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暴晒池底,使用“鱼虾菌毒净”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2、加换新水
换水时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盐度等尽可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
用增氧机加入大量的氧气或使用“安进巨能氧”增氧!
4、加强投饲管理
选用优质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提高饲料的能量、蛋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