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池塘养鱼的混养模式:利用"食物链"原理的立体生态养殖

发表时间:2022/11/24 16:45:01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1954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在渔业生产上,为了合理利用各个水层和各种天然饵料资源,就必须采取多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方式,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鱼产量。养殖水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体空间,在这个空间的上层、中层和底层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天然饵料种类和数量在各水层中也很不相同,因此,鱼的“混养”是最科学的。

“混养”鱼是一个立体生态环保工程

草鱼清除池中杂草,鲢鳙是水质清洁工,鲤、青鱼除食螺蚌,肉食性鱼类消灭野杂鱼,鲤、鲫等底层鱼类清食"残羹剩饭"。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功效。混养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选择彼此争食较少,且相互有利的种类,达到环境友好的状态才能取得好的养殖效果。

为什么池塘养鱼要采用混养模式?

因为池塘同时放养几种不同的鱼苗和不同规格大小的鱼,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以及不同鱼种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达到有效提高单位产量的目的。

一方面,鱼类大致可分为上层、中下层和底层三类,按这三种类型进行搭配,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起到扩大 水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种鱼类有不同的食性,能有效清除鱼塘的残饵,调节水质。

如何选择混养品种?

主要有四个原则:

1.养殖品种为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

2.避免种类间的竞争,尤其注意不要引起品种之间的食料竞争

3.尽可能地利用并发挥品种之间互利的生物学关系;

4.选择的品种要能充分地利用鱼池里所形成的一切食料基础,保证食物网的饵料生物尽可能多地转化成鱼体蛋白质

混养肉食性鱼类

混养肉食性鱼类,亦是目前渔业养殖的一个“新异”理念,即:有的养鱼户认为要伤害主养鱼,好像得不偿失。其实不然,即使要吃掉少量的主养鱼(多以底层鱼类为主,如鲤、鲫,因绝大多数肉食性鱼类属底栖性鱼类),但它们主要的还是吃掉的是野杂鱼,同时,肉食性鱼类的快速生长和市场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所伤害的主养鱼的经济损失,当然,混养肉食性鱼类的“清杂除野”的主要作用(减少耗氧降低饲料浪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混养肉食性鱼类也是科学养鱼的一个内涵,值得倡导。

(加州鲈鱼)

翘嘴红鮊、鳜鱼、加州鲈、乌鱼、大口鲶等都是以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可以清除水体中的野杂鱼,有利于主养鱼的充分生长,经济价值高,是理想的搭养“清杂除野”对象。如果会吃掉较大的主养鱼类,可以以小口型肉食性鱼类(如翘嘴红鮊、鳜鱼、加州鲈、特别是马口鱼等)混养为宜,因口小而不能伤害到较大的主养鱼类

混养花白鲢

鲢、鳙鱼均属滤食性鱼类,就是说吃水都可以长大的鱼儿。两者多作为配养鱼和清洁水体的鱼来同时饲养,一般亩混养200~300尾为宜,其中两者比例为鲢鱼70~80%,鳙鱼30~20%。

我们都知道,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而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的。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鱼类混养的"食物链"原理,草鱼、鳊鱼、青鱼、鲤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排出的粪便是肥沃水质和繁殖浮游生物的好肥源,有了这肥源就会有浮游植物繁殖,而鲢鱼则以浮游植物为食。为此必须在池塘中混养滤食性的鲢鱼从而有利于调控水质,其次才是鳙鱼,才能够净化水质,彼此互惠互利。

但是在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因嫌弃白鲢价值低而"拒绝"套养,凡是白鲢混养数量适宜的,则水体很少甚至根本不会富营养化,殊不知白鲢是蓝藻的克星,可以节省一笔调水改水的费用,实际生产中还非得混养不可,否则,每年的蓝藻爆发让人头痛不已。

其实,花、白鲢(鲢、鳙鱼)混养在其它鱼类之中,因其特殊的食性功能,可以看成是没有成本或者是成本很低的,照此而说,花白鲢的利润才是"最高"的品种,还别以为白鲢卖价低而遭嫌弃,这是一个严重且错误的误解。

混养青鱼

目前,养鱼池塘普遍性的螺蛳、蚌壳泛生,危害相当严重,特别倡导混养青鱼。青鱼特别喜食壳类生物,当然鲤鱼也会吃食壳类,但不是主食。混养青鱼既能控制底栖动物(壳类生物)大量繁殖消耗饵料和氧气,又可减少它们作为宿主传播疾病,并且还增加效益。每亩混养放养量一般30~50尾,池塘首次混养青鱼可以亩放100~200尾。

混养的优点及混养成功的标志

混养种类并不局限于上述品种,还可以鱼鳖混养等等,凡是饵料食性不相冲突的鱼类均可以混(套)养在一起。

混养的优点是:能合理地利用水体和饵料,发挥各种鱼类的互利作用,对争取高产又高效具有关键作用。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提高鱼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池鱼既不能过多,更不能少,掌握好放养密度既“合理”又“适度”,在当今渔业生产形势整体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具有不可低估和至关重要的价值作用。

鱼类养殖以及混养成功的标志应是:无论亲鱼、鱼苗或成鱼的养殖,其成功的标志是各种鱼生长及发育均为良好。如果导致某类鱼生长或发育不佳,或者某些鱼类(主养鱼除外)生长或发育特好,证明混养不成功,因为它不是混养的终极目的。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