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养鳅“一条龙模式”的异见
今年,各地养鳅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犹以西南地区最盛。
在我所接触的养鳅业者中,有养殖成品鱼的意欲改品种—养泥鳅,也有纯粹没养过鱼者,单从平常见之自然繁育的泥鳅,似随处可见,以为"贱"得很,其之易获,认为简单不过了的东西。便从种鳅收购、繁殖催产、水花培育再到成鳅养殖,走“一条龙”路线,以为如此,成本又低,技术又简单,效益又好,真是“十全十美”?!
其实,被泥鳅的“假象”所蒙蔽。当前,黃鳝、泥鳅、乌鱼这三个品种的难点就在于“水花培育”,平时在自然界见之“多”,实际上,是少之又少。比如:看见一群一团的乌鱼乌仔游弋,一般一群团的尾数在一万尾左右,其实,它是数万尾甚至数十万尾才存活下来的,可见水花成活率之低,可见一斑。泥鳅亦如此,一般养鳅技术熟炼者培育泥鳅水花到黄瓜子规格(2公分)的成活率也大概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或以下,多为成活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更不说才从业者,十户有九户的泥鳅水花成活率为○,这样,既耽误了时节,又消退了养鳅的激情,也浪费了资金,许多养鳅业者自诩为“试告一下”以图利润最大化。
为何泥鳅水花的苗种培育成活率如此低呢?这主要和它的饵料开口有关。泥鳅、乌鱼的开口饵料是轮虫,从内源营养阶段到外源营养阶段时,就必须且一开始只吃食——轮虫,因此,不论在水产养殖技术发达地区,还是在全国各地,一般都没有成批的、大批量的乌鱼小规格(寸片以下) 供应,但斑鳢除外,多为1-2两的乌鳢(即乌鱼)供货,其实,这是大河大湖野生的人工捕获的乌鱼种,甚至有人用斑鳢冒充。原因就在于开口饵料——轮虫不易恰时育成。当然,还有其它方面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泥鳅开口吃食轮虫的时间较长,从水花到2公分规格时,都主食轮虫,人工饲料(如蛋黃、奶粉等)只起辅食作用,养殖时间跨度一般10-15天。大家都知道,轮虫的旺盛丰长期一般只有5天左右,其后就过渡到大型枝角类——水蚤阶段,但这一时段的鳅苗又吃吞水蚤不下,加上轮虫的肥水(追肥)培育也不易掌握和控制,鳅苗便空口饥饿“坐以待毙”。
泥鳅,其实它的简单技术在于催产繁殖和成鳅养殖,因此,才会泥鳅水花几十元一万尾,可寸片规格的鳅苗则数百元一万尾,相差数倍。大家应该这样想:价格如此差距,肯定是有原因的,即泥鳅水花培育难之故所造成的。也可以这么说:既使你泥鳅水花繁殖出来了,水花培育这一关也难以成功。
我也并不是说泥鳅水花培育就不能搞,只是意思是:泥鳅繁育养殖技术目前还并不很成熟,如果你从未介入过水产行业,或者常规成鱼都还养不好的情况下,最好先学“爬”,再学“走”较为妥当。直接购进2公分以上的鳅苗直接养殖,成本又不高,养殖又较易,效益又来得快。经过实践掌握其基本技术后,再“一条龙”养殖才为上上之策。
跟商贸业界学一下吧!搞批发的专注于商品批发,搞零售的只搞零售,很少有“批发与零售”兼营大获成功的,这样,集中精力做好其中一个环节又何尚不可!没必要一个人把“露天坝”的钱找完,人又轻松,钱也赚了。
另外,今年还有一个异常现象:有部分养鳅者,自身养鳅技术都还不十分成熟(功),借政府推广之机大办培训班,学费还不蜚,收一、两千元,涉嫌“欺诈”,学员回家创业,却养鳅失败,让人头疼。更甚者,1公分的鳅苗卖价每尾5分,亦涉“炒种”,全不顾养鳅者的利润从何而来?推广者不考慮泥鳅水花的培育难度,倾力推销水花,到头来,一池空空,让人望鳅兴叹,因此,小心:养鳅=养海狸鼠!
(刘文俊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星期二)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