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类

发表时间:2021/06/13 18:11:13  浏览次数:2174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蟹类短尾派(Brachyura)种类的总称。属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洋。有的种类具较高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

体扁宽。头胸甲宽大,特别发达,呈圆形,扁形、梯形、方形或梭形,前侧缘折向腹面,完全与口前板愈合。额部宽短。腹部扁平、退化,折于头胸甲的腹面,雄性一般呈三角形或窄长,雌性宽大,呈圆形或长圆形。腹节常有愈合现象,尾节很小。复眼位于第二触角外侧。颚足3对均在口腔内,协助摄食。胸足5对,第一对钳状,称螯足,第二~第五对为步足,末对多如爪状,适于爬行,有些呈桨状,适于游泳,有的短小,指节钩爪状。腹肢退化,已失去游泳能力,雌性第二~第五对双肢型,内、外肢具刚毛,用以附着卵粒。雄性,仅具1~2对单肢型,变为针状的交接器。

种类与分布

世界蟹类约有4500多种,中国约有800多种。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四大类群。即蛙蟹类(Gymnoplera)、绵蟹类(Dromiacea)、尖口类(Oxy-stomata)和方口类(Brachygnatha),以方口类最为重要,不但种类多,且包括各主要的经济种类。

生物学特性

大多生活于海洋中,有些能在水中游泳,如梭子蟹多数种类都生活于浅海或潮间带,穴泥沙而居或潜伏在石下。有的在丛中穴居,如珊隐蟹类(Hapalocarcinidae)完全包被在珊瑚的瘿囊中,交配后的雌蟹终生被禁锢在囊中,孵出的幼体仅通过未关闭的小孔逸出。有的在珊瑚丛或海藻间攀爬。有的在多毛类现成的管中生活。如豆蟹(Pinnotheres)极少数种类,如漂泊蟹(Planesminute)、弓腿蟹(Varuna litterta)等则附着在木头或其他漂浮物上漂浮。还有一些蟹则常和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或棘皮动物共生,如关公蟹的背上,常有海绵、贝类或海葵栖息。而豆蟹则生活于双壳类的外套腔中。小部分种类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它们多栖于山溪中的石下,如溪蟹(Potamon)、华溪蟹(Sinopotamon)等。

多数蟹类为杂食性,靠发达坚硬的大颚,切断或咬碎食物,小颚和颚足帮助撕碎食物并送入口腔。它们既摄取植物的腐叶和动物的尸体,又捕食小型动物。而梭子蟹则为肉食性,通常追捕鱼、虾和软体动物。只有小部分蟹类,如股窗蟹(Scapimera)则刮食和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为生。

蟹类为雌雄异体,交配时,除淡水蟹类外,大都在雌蟹脱壳后进行,雄蟹将精子输入雌体的纳精囊内,待产卵时受精,其受精卵排出体外后,即粘附于腹肢上,直至孵化。蟹类的幼体发育过程也有变态,初孵幼体为溞状幼体,营浮游生活,以浮游生物为饵。其蜕皮的次数随种而异,除少数种类,如膜壳蟹类(Hy-menosmatidae)外,溞状幼体最后一次蜕皮为大眼幼体,而后再蜕变为稚蟹。

蟹类的体外具较厚、甲壳质的外骨骼,限制着身体的增长,必须在蜕去旧壳后,在新壳尚未硬化前增大体积。蜕壳时,从头胸甲后缘与腹部相接处裂开一缝,利用各部分肌肉的伸缩和身体向后摆动,整个身体和各对步足逐渐从旧壳中蜕出,最后螯足和额部也全部蜕出。此时,由中肠内积累的钙质输送到新壳而逐渐变硬。

渔业利用

蟹类中约有90%为海产,目前世界海蟹的总产量,1987年为106.75万吨。其中游泳蟹科约产25万~30万吨,产于中国、日本近海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3.42万吨,远海梭子蟹(P.pelagicus)为3.52万吨,产于大西洋沿岸的束腰蟹(Gallinectes sapidus)为9.65万吨(它是美国市场上的主要食用蟹),产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的青蟹(Scylla serrata)为1.18万吨,产于大西洋的滨蟹(Carcinus)为1209吨,分布在各海区的许多种黄道蟹(Cancer spp.)为4.63万吨,产于太平洋北部的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为2.70万吨。此外,美国的哲蟹(Menippe)产量亦很大。中国的食用蟹主要是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P.sanguinolentus)、青蟹、日本蟳(Charybis japonicu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等。青蟹已在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开始小面积的人工养殖。而中华绒螯蟹近几年来人工培育、放养正在沿海各省广泛开展。

蟹类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且肉味鲜美,可供食用。各种中小型蟹类可磨碎制成蟹粉,作动物的饲料,促进动物生长、发育。蟹壳可提炼甲壳质。生活在淡水中大多数的淡水蟹类则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人们吃了未死囊蚴的蟹肉后会引起肺吸虫病。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上一篇:循环水养殖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