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鱼和无刺鱼:奇葩养殖让鱼骨软化,无刺基因让鱼刺变少

发表时间:2023/01/18 20:03:12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271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我国主要养殖的鱼类都存在有一定数量的间刺,特别是淡水鱼类的肌间细刺较多,在吃鱼时存在有卡喉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鱼肉美味的尽情享受。有一种很奇葩的养鱼方法,所养出来的鱼的骨头是软的,它不是软骨鱼类(比如鲨鱼,魟鱼等)而就是普通的硬骨鱼类。就像饲喂蚕豆后的脆肉鲩那样,经过特殊养殖方法让鱼的骨头软化。另外,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及其科研团队,2021年已在武昌鱼身上找到"无刺"的基因所在,初步研发出"无刺鱼"的重要科技成果。这些技术有望在其它众多鱼类上复制,为水产养殖的高质量发展升级提档助力。

本文借助和依照相关资料和公开信息,对"软骨鱼"养殖方法和"无刺鱼"科研技术概况作一简要介绍,仅供参考。

一、鱼骨、鱼刺、肌间刺

鱼骨,鱼刺,学名叫肌间骨,是由鱼肉体的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鱼骨是指鱼的大骨即脊骨和肋骨并包含肌间刺等,肌间刺则专指肋骨上或末端的小刺(小骨)。鱼骨其实就和人类的骨骼一样,为了支撑身体不可缺少。鱼骨是鱼类的骨架,没有骨架它就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了。

(鱼刺、鱼骨)

鱼的肌间刺,又称碎刺,川渝地区称为"阳叉刺",它是指长在鱼肌肉里的小刺,位于椎骨两侧肌间隔中的膜性小硬骨,"卡喉"多数情况下就是这些骨刺所为。一般肉食性鱼类和多数名优鱼少有肌间刺,只有普通常规鱼的肌间刺较多。

(鱼骨末端的肌间骨、肌间刺、碎刺、阳叉刺)

肌间刺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肌肉,不仅肌间刺数目较多,而且刺上的分枝也多,甚至还有复杂的树状分枝。肌间刺的另一个作用是肌肉力量的传导,肌间刺可以和肌腱(鱼的肌肉)一起辅助运动。负责肌肉之间力的传递,增加肌肉整体的刚度,控制肌肉运动发生的变形,就像是一根强劲的钢板弹簧,具有很强的拉伸力,让鱼身体更加的灵活。简单地说,鱼类之所以拥有肌间刺,主要是因为它本身在水里很难控制自身身体,就需要借助贯穿全身的鱼骨及鱼刺来控制肌肉而摆动身体,并加快游动速度。据说,跳跃力好的鱼类其肌间刺最多,比如善于跳跃的白鲢鱼,正因为有众多的肌间刺,它才能轻松跳过一米甚至两米的高度。

二、无精打采的软骨鲫鱼

据资料查阅,早在2010年以后就有人在无意间养出了软骨的鲫鱼,但是那个时候尚不为人所知,也没引起注意,而且因为个头小,骨头软,看起来不精神,蔫了吧唧并不受人待见。又有说法是软骨鲫鱼的养殖最先出于台湾地区。还有人可能会误以为软骨鲫鱼是个"品种",其实它只是因其养殖方法不同才使得全身骨头柔软,银鲫、彭泽鲫等等品种均可作为培育对象,本文仅以鲫鱼为题,其它种类未见有资料可查,从略。

(软骨的小鲫鱼)

是不是软骨的鲫鱼?据说非常好分辨:除了鱼有病和其它异常情况以外,安静越不活蹦乱跳是没活力的鱼,证明它骨头软,鳃盖和鱼的头骨越容易被按压的,表明骨头的软化程度越高,并且这种鱼的鱼刺(鱼骨)波浪形明显,骨头甚至可以被直接吃掉。如果有跳得高的鱼,就是普通鲫鱼即保持原有硬骨的鲫鱼,或者是没有软化成功的鲫鱼。

(波浪形的鱼刺、鱼骨)

、养殖软骨鲫鱼的特殊方法

据相关资料介绍,鲫鱼的活动空间大,也就活泼得到锻炼,骨骼就健壮,骨头就不可能被软化,因此,软骨鲫鱼的养殖密度应该是普通鲫鱼的数倍或十倍以上,水体空间狭小,人工故意加以限制其活动量,缩小它的活动空间,就像圈养鱼(猪、鸡)一样,只吃不动。在喂饲料时,一般养殖户只给鱼吃个七、八成饱,但是软骨鲫鱼需要吃到十成饱甚至更多,并且鱼料营养要高,只有吃得多、吃得好、动得少,让鱼儿养尊处优,猛吃猛长才能养出骨头软化、肉质肥硕的软骨鲫鱼。因此,在保证溶氧充足的情况下,养殖密度大和多喂饲料是其关键

(软骨鲫鱼的个头)

鲫鱼骨头变软的秘密就是养殖空间要小,投放鱼苗的密度很大用最好的饲料(高蛋白饲料)催促刺激其加速快长够饲料,喂养周期要短,一般只要不到体重1-2两时即可,趁鱼肉细嫩骨质不老时即幼龄鱼阶段就可以了,不要太大,越小越好,如果进入大成品鱼阶段则可能"软骨"失败,只能在1岁龄(年幼)阶段之内尚可,一般3-5月龄即可出售。

(图示:手压鱼的肋骨部位呈现软塌内凹)

软骨鲫鱼因为整条鱼的所有骨头都是软的,鱼体没有强力支撑所以不活跃。这种鱼养殖要密度大,饲料足,这样养出来才会养成真正的软骨,否则,鱼的活动量大了慢慢地骨头就会变硬,就养成了普通的鲫鱼。也就是说稍不注意又会把软骨鲫鱼养成了硬骨鲫鱼,或者软化不成功

所谓软骨鲫鱼,就是将鲫鱼进行高密度养殖,同时以填鸭式的方式充分喂够高蛋白食料,使其长成肥满体型。由于还处于幼鱼阶段,年龄越小的鱼,本身它的肉质和骨质就比鱼龄大的鱼就要鲜嫩些,骨头本来就比较"软",也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称之为的"大规格苗种"、"童子鱼"、"乳鱼"是一个道理,因此,平常人们专挑大鱼来吃其实是个误区。

总而言之,软骨鲫鱼的强化培育手段是:小空间,高密度尽量不要鱼活动喂最好的饲料加倍喂料量让鱼好吃懒动,只有吃得多又动得少,促使其逆天的飞速快长,逼迫其骨头长脆软化。其实,这和"脆肉鲩"饲喂蚕豆促使鱼肉脆化的养殖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妨一试。

三、无刺鱼:武昌鱼、草鱼、鲫鱼、鲢鱼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发现,有的鱼有刺,有的没刺,有的刺多,有的刺少,在于有一个或几个关键基因调控着它们。高泽霞教授的科研团队将每一根细刺从鳊鱼身上小心翼翼挑出来剔掉结缔组织,快速提取RNA快速进行基因表达。最初是在斑马鱼上试验,2018年在近50个基因中找到了一个“有效”基因能减少70%的鱼刺,只有尾部还保留一点点,背部的刺都没有了。并且,鱼刺变化了,肉质可以不变

目前据报道,高泽霞科研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而获得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将这些成熟的杂合体少刺鱼经过纯化繁殖一代,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获得纯合体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真正无刺鱼。当然,因"无刺"缺少力量支撑,是否影响武昌鱼的游动能力等方面,还需要科研工作者开展细致的深入研究。

(在4-5月龄鱼的X光照中,有刺武昌鱼身体里有一排排横向生长、在光照下发亮的肌间小刺,在无刺武昌鱼身里则暗影一片,完全看不到了)

在2022年,高泽霞教授科研团队利用已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少刺鱼,经过雌雄交配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刺的武昌鱼(团头鲂)苗种(F1代),2023年将进一步开展无刺鱼遗传稳定的繁育工作

(45日龄的有刺武昌鱼与没有肌间刺武昌鱼的骨骼对比:骨骼染色图清楚地显示了鱼刺多寡的对比,有刺武昌鱼的骨架加肌间刺,线条显得密密麻麻,而无刺武昌鱼骨架舒朗,没有任何多余的小刺|长江日报)

(有大量肌间骨的鲫鱼丨科技日报)

(无肌间骨的鲫鱼丨科技日报)

又据报道,无刺鱼不仅在武昌鱼上实现,继已在草鱼银鲫身上试验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后,又在鲢鱼身上也实现了基因敲除,获得了F0代少刺鱼,肌间刺减少幅度达50%。按照现在的研发速度,预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吃上无刺的淡水鱼了。

本文所述的让鱼骨软化的养殖方法和减少鱼刺的科研手段,有望让鱼类的优质蛋白鱼肉,既满足人类营养需求,又让人吃得安心!

相关文章:


无刺鱼问世和展望:控制鱼刺基因让有刺鱼变无刺鱼!

吃鱼怕有刺?“无刺鲫鱼“、"无刺"鱼肉的做法来了!
鱼类的脆化养殖---脆肉鲩:脆鱼养殖模式已有变革!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